宋玉慧 任彩鳳
摘要:利用小區(qū)對比的方法研究不同施硅模式對水稻不同生理指標及產量和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采用不同施硅模式對株高、葉齡、莖蘗、生育時期等指標無明顯影響,但對葉綠素含量有提高作用,對水稻的增產有一定的作用,今年10kg/畝的處理效果最佳,隨著肥量的增加,相比對照增產率依次是6.6%、8.5%、6.6%,從成本上分析,5kg/畝的處理效益較好,有待進一步試驗。
關鍵詞:水稻 硅肥 產量
0前言
利用小區(qū)對比的方法,研究不同施硅模式對水稻不同生理指標及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在創(chuàng)業(yè)農場科技園區(qū)進行,草甸白漿土,有機質35.8g/kg、堿解氮142.0mg/kg、速效磷32.1mg/kg、速效鉀216.6mg/kg,pH值5.88。多年老稻田。
1.2供試材料
供試品種:空育131,來源于北大荒種業(yè)集團建三江分公司。
供試肥料:選用勝利硅肥(SiO2≧20%)。
1.3試驗方法
分別設立不同的施肥水平,二氧化硅(SiO2)用量設0、5、10、15kg/畝四個水平,小區(qū)隨機區(qū)組排列,三次重復,小區(qū)單排單灌,小區(qū)面積30m2(3m*10m)。插秧規(guī)格為30cm*12cm。
1.4技術要求
施肥比例:氮肥按基:蘗:促花:?;ǚ蕿?:3:1:2的比例施用;磷肥全部用作基肥施用;鉀肥50%用作基肥,50%用作穗肥。
肥料品種:尿素(N含46%)、磷酸二銨(N含18%、P2O5含46%)、氯化鉀(K2O含60%)。
施肥時期:基肥在水整地時施用,氮肥用量為投入總量的40%,磷肥全部投入,鉀肥投入50%;蘗肥在水稻插秧后7-15天施用,用量為氮肥總量的30%;促花肥施用在7.5葉期,用量為氮肥總量的10%,鉀肥總量的50%;?;ǚ适┯迷?0.1-10.5葉期,用量為氮肥用量的20%。
2試驗結果與分析
2.1水稻株高調查結果
從6月3日起,每隔5d進行一次株高,葉齡調查。株高的動態(tài)變化,利用新復極差法對各時期值進行分析,只有最后一次調查,5kg/畝、10kg/畝與不施硅肥有顯著性差異,且此時各處理株高均高于對照。
2.2 水稻莖蘗調查結果
6月5日至7月4日調查各處理莖蘗都呈上升趨勢,但各時期單株分蘗值無顯著性差異,最后一次調查只有5kg/畝高于其他各處理。
2.3水稻葉齡調查結果
通過顯著性分析,6月5日至7月4日調查各處理葉齡都呈上升趨勢,但各時期不同處理間葉齡值無顯著性差異,最后一次調查不施硅肥的值最大。 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不同硅肥模式的處理對水稻的葉齡沒有明顯影響。
2.4不同處理間干物質積累量的調查情況
各處理干物質積累。不同時期地上部干物質重隨著生育時期的不斷推進不斷增加,各處理的干物重均高于不施硅肥,10kg/畝的處理在成熟期干物重最大。地下部干物重從分蘗期至灌漿期一直呈上升趨勢,成熟期有一定的下降,但各處理在成熟期時干物重大于不施硅肥,10kg/畝的處理地下部干物重最大。
2.5 葉面積指數的調查結果
可以看出,各處理的葉面積指數隨生育時期的不斷推進而增加,在灌漿期達到最大,成熟期有下降趨勢,可見在灌漿期各處理的葉面積指數達到最適葉面積指數,此時,10kg/畝的處理葉面積指數在各處理中達到最大,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此時干物質重地下部達到最大,地上部也較大。
3結論與討論
3.1不同施硅模式對水稻株高、單株分蘗及葉齡都無明顯差異,但株高最后一次調查,5kg/畝和10kg/畝處理株高高于不施硅肥。
3.2不同施硅模式對水稻各生育時期影響無明顯差異,只有10kg/畝的處理抽穗期和齊穗期較不施硅肥提前一天;對水稻的病害有一定的抗性,各病害最嚴重者均為不施硅肥,10kg/畝的處理病害相對其他處理較輕。
3.3不同施硅模式的干物質重地上部和地下部隨著生育進程的不斷推進呈上升趨勢,且在達到最大值時均高于不施硅肥,10kg/畝的干物質積累量最多。
3.4不同施硅模式的葉面積指數隨生育時期的不斷推進而增加,在灌漿期達到最大,成熟期有下降趨勢,在各處理都達到最大值時,10kg/畝的葉面積指數最大。
3.5不同施硅模式的葉綠素含量在分蘗期、拔節(jié)期、齊穗期各處理間均無明顯差別,在灌漿期和成熟期增施硅肥的各處理間無顯著性差異,但與不施硅肥間差異性顯著,且均高于不施硅肥,可見增施硅肥可以提高水稻的葉綠素含量,提高水稻的光和效率。
3.6不同施硅模式對水稻產量有一定的增產效果,隨著肥量的增加,相比對照增產率依次是6.6%、8.5%、6.6%。
3.7各處理間出米率無明顯差異,處理一較高。
3.8處理一即5kg/畝SiO2施用量最后能使種植戶收益較多,15kg/畝SiO2施用量肥料成本較高,不能收益。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比較,說明采用不同施硅模式對株高、葉齡、莖蘗、生育時期等指標無明顯影響,對葉綠素含量有提高作用,對水稻的增產有一定的作用,今年10kg/畝的處理效果最佳,從成本上分析,5kg/畝的處理最后效益較多,但由于第一年試驗,對最佳施硅模式評定的有待進一步的試驗研究。
(作者單位:156321黑龍江省農墾建三江管理局創(chuàng)業(yè)農場第八管理區(qū)、農墾建三江管理局創(chuàng)業(yè)農場科技園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