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中士
土氣才是真味
一位定居美國的湘籍原國民黨高官,回到闊別了幾十年的家鄉(xiāng)。當(dāng)時,我正在湖南某統(tǒng)戰(zhàn)部門負(fù)責(zé)外聯(lián)工作,由我接待。我把這位老先生接到賓館,進(jìn)房間放下行李,老先生就迫不及待地問我,現(xiàn)在還找不找得到蒿子粑粑?還告訴我說,蒿子粑粑是他以前在家鄉(xiāng)最愛吃的食品。離開家鄉(xiāng)幾十年,蒿子粑粑那種淡淡的清香,微微的苦澀味,一直念念不忘。這次回來,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能吃到幾個蒿子粑粑。
時值初春,正是蒿苗鮮嫩的時節(jié),滿足老先生的要求,非常容易。我馬上與賓館聯(lián)系,請他們特意做了一盤。哪知,老先生一吃,根本不是他記憶中蒿子粑粑的味道。幾十年的美好印象,一下蕩然無存。我一了解才知道,原來是餐廳的廚師,認(rèn)為民間做的蒿子粑粑太土氣,出于一片好心,想盡量做得高級一點(diǎn),在蒿子粑粑里加了奶油、蜂蜜和香精。
這可以說是一個飲食烹飪畫蛇添足的典型。
求真是第一要義
飲食烹飪,和所有美的創(chuàng)造一樣,求真是第一要義。各種各樣的食物,有各種各樣的氣味、質(zhì)地,有自己獨(dú)特的個性。雞不同于鴨,魚不同于蝦,豬肝異于豬肚,香腸異于火腿。就是滋味比較接近的一些蔬菜,細(xì)細(xì)品味,也是或脆而爽口,或柔而鮮嫩,或清冽微苦,或略有澀味。只可能近似,絕沒有雷同。人之所以要吃各種各樣的東西,厭惡單調(diào)的食物品種,就是因?yàn)楦鞣N不同的味道,能滿足人們口腹享受越豐富越好的要求。烹飪加工,就要依順和突出食物的個性特點(diǎn),不掩蓋,不扭曲,保持其個性,呈現(xiàn)其真味。只有真情、真味,才感人、悅?cè)?。故弄玄虛,過分涂脂抹粉,使食物的個性、神韻喪失殆盡,只會令人胃口大倒。
白斬雞和白灼蝦,是粵菜中最受歡迎的兩道菜。不管是豪華飯店,還是路邊的小吃攤、大排檔,都把白斬雞和白灼蝦作為“頭菜”。制作白斬雞、白灼蝦,可以說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在不加任何調(diào)料的滾水中燙熟就行了。為什么這樣簡單的白斬雞和白灼蝦,竟大受歡迎呢?原因就在于,雞和蝦在燙煮中沒有受到損害,充分保持了它們本身的鮮味,加工中又不用任何調(diào)料,本味不受沖擊,不受干擾,甚至更突出,更典型。同樣的原因,眾多的螃蟹吃法,炒毛蟹、炒蟹片、炸蟹丸、扒蟹肉、面拖蟹等等,也都無法動搖清蒸蟹的正宗地位。而且,白灼蝦、清蒸蟹邊剝殼邊吃的食用方法,也最容易讓人領(lǐng)略到飲食的真趣。
越簡單越有味
北京有名的風(fēng)味小吃白羊頭肉,也是飲食烹飪一個求真的范例。以前,北京賣白羊頭肉的特別多,或車推,或擔(dān)挑,走街串巷,吆喝叫賣?!把蝾^———肉,羊頭———肉”的吆喝聲,十分動聽。制作白羊頭肉,一定要用內(nèi)蒙古產(chǎn)的閹割了的公山羊頭。先把羊頭浸泡洗凈。洗時,用特制的大板刷,反復(fù)刷洗頭皮,刷得越白越好,但不能刷破皮。然后,用清水煮到七成熟,去骨,再用涼水浸泡一個小時,使肉質(zhì)脆嫩,色白,好切。
以前賣白羊頭肉最有名的,是前門外廊房二條的馬玉昆,一家六代,都賣白羊頭肉。馬家制作的羊頭肉,特別清脆利口,講究夏天用冰鎮(zhèn),冬天帶冰凌,越?jīng)鲈胶贸浴6?,還把羊頭肉分為羊臉子、羊眼睛、羊耳朵、羊舌、羊腦、上腭軟骨幾個部位,任顧客挑選,隨要隨切。用斜刀法切出來的肉片,又大又薄,純白潔凈,賞心悅目。吃時,撒上少許特制的椒鹽,脆嫩清鮮,醇香不膩,佐餐下酒都相宜。當(dāng)零食吃,也別有風(fēng)味。我去年冬天到北京,聽說馬家后人在東城食街設(shè)攤賣白羊頭肉,特意尋去買了一盤,大快朵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