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慧
摘 要:從“水門”事件到“艷照門”事件,“××門”搭配頻繁出現于話語使用中。本文從“××門”的語義發(fā)展演變、“××門”的構成方式及“××門”的語法搭配三個方面來說明“門”這一類詞綴的發(fā)展演變過程,同時透過這一語言現象揭示人們運用流行語時的心理因素。
關鍵詞:類詞綴 主謂式 經濟原則 同儕現象水門事件是指美國共和黨在1972年總統(tǒng)競選中的非法活動暴露后的政治丑聞,水門是華盛頓的一座綜合大廈。2005年5月31號,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前副局長承認自己就是“水門事件”中那個曾被稱為“深喉”的人,曾向《華盛頓郵報》記者提供尼克松總統(tǒng)“水門事件”的關鍵線索?!八T事件”再一次出現于公眾視野。2008年新年伊始,網友“齊拿”在天涯社區(qū)發(fā)布了一系列關于陳冠希和一些女藝人之間的自拍照和其他圖片,引起多方關注,這一事件被稱為“艷照門”。
一、“××門”中“門”的語義發(fā)展演變
“水門”事件、“艷照門”事件,在其流傳過程中“事件”二字逐漸被省略,“××門”就被用來指代“帶有爆炸性的事件及新聞”。“門”族詞的語義特征、發(fā)展路徑大致如下:+高層+政治+美國+不光彩+轟動效應+事件→—高層—政治±不光彩+轟動效應+事件。[1]
平常“們”是指人的名詞或代詞后表示多數的詞尾,如“學生們、我們”。相應的單數形式“學生、我”就沒有任何標記,復數以“們”作為標記,單數則是以無標記表示,即“們”的有無形成對立。[2]我們將“們”稱為類詞綴,表達一個復數概念,暫且借用這一術語,將“門”也定性為類詞綴,標記“轟動事件”。研究發(fā)現,“××門”中“××”所指與“門”字語義密切聯(lián)系,表達有關“××”的“轟動性事件”,構成派生式的詞。
二、“××門”的構成方式
綜觀“水門”“艷照門”“拉鏈門”“解說門”和“何潔門”等知名門事件,“××門”詞語的構成有以下特點。
(一)“門”字總是出現在詞尾
這里就要探討下“××門”是詞還是詞組。黃伯榮、廖旭東說“白菜”(不可以擴展為“白的菜”)是詞,“白花”(可以擴展為“白的花”)是詞組。如果是詞組,“艷照門”,只能解釋為“艷照的事件”,而不能特指陳冠希有關艷照的事件,所以“××門”是詞。李宇明提到過“模詞語”,漢語中“子、兒、頭”等詞綴以及近年來日漸流行的“族”“人”類詞綴,在使用的過程中意義逐漸虛化,并且逐漸發(fā)展為居于詞語末尾的固定格式,“門”字也是如此,很多現象被冠以“×門”而運用,如獸獸門、詐捐門等等。
(二)“××門”中的“××”,主謂式構成的較少
1.“××門”中“××”多是名詞或動詞
名詞“××”:末日門、樓道門、廣西煙草局長日記門、故宮會所門、何潔門、訂金門、親嘴門、沉船門、李剛門、風水門、飯局門、廁所男嬰門、農夫山泉砒霜門、易中天毒舌門。
動詞“××”:長春砍手門、四川美院分手門、故宮解雇門、浴室征婚門、棄權門、三亞招考門、踩貓門。
主謂“××”:學生虐豬門、快男包養(yǎng)門、霸王致癌門、富士康員工自殺門。
用“××門”,如“李剛門”,只能揭示此“門事件”關涉李剛,卻將社會上借用父親李剛的職位來逃避法律制裁這一違背社會倫理的現象隱藏在概括的事件之后,運用修辭中的委婉辭格,將不易于公布或者一時無法知曉的人或事物模糊地表達出。
“××門”大多數情況下并未完整出現事件的主體與有關行為,一般只是出現當事人或者事發(fā)地點加當事人,這樣就從字面上肯定了人的主體地位,能縮小事件整體影響程度,留白辭格的運用增加了讀者的獵奇心理。若通過新聞標題就能準確了解事件,網站的點擊率和讀者對相關媒體的興趣就會大打折扣,“×門”中的“×”總是名詞或者動詞,很少有主謂短語,這也呼應了當下媒體語言的特點之一,即:標題所指事件概念的明確性與內容的模糊性相結合,“××門”由此不斷被當做模標來創(chuàng)造新詞。
2.“××門”中“××”體現語言的模糊性
由上例發(fā)現,“××門”中的“××”多以名詞、動詞或方位名詞+動詞形式出現。人們理解“××門”詞語時,通過“門”字知道關涉“有較大社會影響的事件”;從“××”知道關涉的人或行為,但是無法知曉具體事件。
(1)同一個事件可以用不同的“××門”來表示
人們在表述事件的時候,由于著眼點不同,對于“××門”中“××”選擇也相應不同?!捌G照門”如果起初傳遞時是“陳冠希門”,相信大家也會接受。
(2)同一個“××門”可以代表不同的事件
“門”代表有重大社會效應的事件,經過語義的演變現在已無所謂正負面,那么“質量門”就有不同的指示意味了。再如“伊拉克門”,既可以指布萊爾出兵伊拉克的事,也可以指聯(lián)合國主持下的伊拉克換食品藥品一事,雖然都是“伊拉克門”,但所指內容沒什么關系。
三、“××門”的語法搭配
例1.某人身陷“××門”。
例2.某人遭遇“××門”。
以上兩例,“門”用作主動賓句中的賓語,這與“門”詞綴所體現的“負面的社會重大效應”這一語義是相配合的。在語言使用中,有些單位經常與另一些固定的單位組合,而不與其他詞組合,這種由固定的組合關系而產生的意義稱為搭配意義。如“pretty”“handsome”都有好看、漂亮的意思,但是和“girl”搭配時,常常用前者;而和“man”“car”“overcoat”搭配時常常用后者。[3]
例3.“××門”越開越大。
“×門”作為主動賓的主語,體現出事件的主體地位;同時說“門”越開越大,借助雙關辭格,表現事件的影響越來越大。
四、“××門”流行的原因
(一)語體層面
詞匯作為語言時代性的主要表現,“水門事件”出現后,很快就有了“~gate”這一用法;新聞是對社會上最近發(fā)生事實的報道,記錄新事物、新觀念、新行為,新聞語言這一領域語言具有時代性、主觀性的特點,新詞經常在新聞中被引用因而流行也就不足為奇了。“××門”選用比較委婉的傳情方式,運用雙關、委婉等積極的修辭手段,用一個簡單的詞表達出一個大致的事件。[4]
(二)文化層面
從語言學角度觀察,是社會發(fā)展在詞匯中的體現;從心理學角度觀察,是語言習得心理機制中的類推作用所致;從文化角度觀察,是網絡文化快速發(fā)展對語言的影響。
(三)心理層面
其一是同儕作用。青年人易于接受新的語言現象并且熱衷于模仿,“元芳,你怎么看”“切糕”“醉了”等網絡語言短時間內就在QQ個性簽名中頻繁被運用便是明證;其二是追求語言使用的經濟原則,僅“門”一個字再加限定詞,就涵蓋表示一個事件,能讓快速讀者了解事件大致,這樣的用法易于大家使用和模仿。
參考文獻
[1] 游小倩.“~gate/~門”語詞的產生及其語義的發(fā)展演變[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
[2] 胡雙寶.漢語·漢字·漢文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3] 岑運強.語言學基礎理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90.
[4] 郭熙.中國社會語言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