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聊天時,金岳霖對在北大東語系當(dāng)教授的侄子金鼎漢說:“我很喜歡李清照的詞,特別是那首《聲聲慢》,你喜歡不喜歡?”說完,他便投入地朗誦了起來:“尋尋覓覓,冷泠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fēng)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金鼎漢聽完金岳霖的朗誦后說:“這首詞寫得確實好,我也很喜歡。不過這首詞里卻有一個不通之處,不知您看出來沒有。”金岳霖忙問:“哪里不通?”
金鼎漢問:“黃花是什么花?”
金岳霖答:“黃花當(dāng)然是菊花了。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嘛!”
金鼎漢再問:“乍暖還寒是什么時候?”
金岳霖再答:“是早春。”
金鼎漢接著又問:“那早春時節(jié),又怎么會有滿地黃花堆積?”
金岳霖一下被問住了,說:“你的問題提得好,我這個所謂的邏輯學(xué)家還確實沒有注意到呢,看來我得好好考慮考慮了?!?/p>
與叔父的這次對話,金鼎漢完全沒有在意,很快就忘到了腦后。令他沒想到的是,在回到北大后不久,他就接連收到了金岳霖寄來的三封信,在最后一封信中,金岳霖認為:“‘時候,肯定是春天,這一點毫無疑義,所以詞中的‘黃花應(yīng)該不是指菊花,而是指早春時節(jié)的迎春花,或連翹花,你認為這樣的解釋行得通嗎?”金鼎漢覺得叔父的分析很有道理,于是回信說:“我不僅贊同您的看法,更為您在學(xué)問上的較真精神所折服,這種精神夠我學(xué)一輩子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