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連華
春秋時的晉國大夫中行氏穆伯,率領部隊攻打鼓城,結果用了一年時間也沒能攻下此城,不僅勞民傷財,而且部隊士氣低落。是繼續(xù)攻打還是退兵呢?就在穆伯左右為難的時候,他的手下有位叫隗間倫的求見,說有退敵之計。
隗間倫對穆伯說:“這仗再打下去也沒有贏的希望,與其強攻不如智取?!蹦虏蛦柫?,怎樣才能智取呢?隗間倫得意地說:“鼓之嗇夫,間倫知之。請無疲士大夫,而鼓可得?!壁箝g倫說鼓城的守門官我認識,我可以策反他,讓他里應外合,就能攻取鼓城了。
穆伯手下的大臣們,紛紛稱贊此計甚好。可穆伯對此不感興趣,也不肯采納隗間倫的計謀。
穆伯不肯智取,左右大臣們不明白了,就對穆伯說:“如果采納隗間倫的計策,不傷一兵一卒就能取得鼓城,何樂而不為呢?”穆伯耐心地說:“隗間倫為人奸詐,是我所不喜歡的,他的陰謀詭計更加令我討厭。”
“若使間倫下之,吾可以不賞之乎?若賞之,是賞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晉國之士舍仁而為佞。雖得鼓,將何用之?”穆伯手拿法典卷宗說:“如果用他的計謀取得勝利,那么按照我們國家的賞罰規(guī)定,我就要重重地獎賞他??墒?,如果獎賞的是奸佞之人,而奸佞之人又得志,那么晉國百姓就會人人效仿,從而敗壞社會風氣,這樣的結局,即使占領了鼓城,又有什么意義呢?”
寧取誠信不取城。穆伯最后也沒有采納隗間倫的計謀,自然也沒有攻取鼓城。
穆伯為維護社會風氣,為晉國百姓樹立良好的道德模范,寧愿失去一座城,也不肯失去誠信與人心。穆伯因此成為春秋時有名的君子,得到了晉國百姓及諸侯們的敬重。
“以誠信為本者,謂之君子;以詐偽為本者,謂之小人?!闭\信是一種美德,也是做人的本質,以誠為本方能立足于社會,如此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