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
范德比爾特曾說:“一個充滿自信的人,事業(yè)總是一帆風順的,而沒有信心的人,可能永遠不會踏進事業(yè)的門檻”。有研究結果表明:個體的心理定勢在成才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那些自我肯定的內心傾向較穩(wěn)定者,其成功率大都超過自我否定傾向較明顯的人。
在我們學生當中,更多的卻是自我評價過低,在能夠完成的事情面前,認為自己干不了,于是畏縮猶豫不前,壓抑了內在能力的發(fā)揮。過強的自我否定評價就是通常所說的自卑感。有自卑感的學生行為怯懦,處處依賴老師、父母和同學,活動效率低微。小學生處于生理發(fā)育和自我意識迅速發(fā)展階段,情緒的兩極性較為明顯。老師的疏忽或入教育誤區(qū)很容易使孩子產生自卑感。那么作為教師應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呢?
一、運用賞識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1.用賞識的眼光,尋找學生的閃光點
每個學生身上都有優(yōu)缺點,學困生也有閃光之處。當一名教師以賞識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時,他們就會竭力的想把自己的優(yōu)勢表現出來。找到他們的閃光點,就可以以此入手,為學困生重樹自信,使他們不至于“破罐子破摔”。因此,當我們接到一個新班時,不要急于把學困生抓來教育一番,而是細心觀察他們身上的優(yōu)點、缺點,為轉化他們尋找突破口。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后,針對學生各自的閃光點進行表揚,如:黃哲源,你的字寫的真漂亮;王晨陽,你雖然作業(yè)做的慢,但你每次都非常認真等等。
2.用談心的手段,賞識學困生
采用賞識教育與后進生談心,可以從其閃光點入手,以此作為談話激勵的中心,引導其重拾自尊、自信,從而端正紀律和學習的態(tài)度。
如案例2中的何俊龍存在著不良的學習習慣,我沒有對他進行批評教育,而是主動接近他,與他談談今天的發(fā)生的事情,包括學習和生活。他感到困難的地方,老師主動去幫助。下課時,也讓同學們經常主動和他去接觸。漸漸的,我發(fā)現何俊龍開朗起來,課間也常到我旁邊來。于是,我對他說:“能告訴我你們身上的優(yōu)點嗎?”他睜大了疑惑的眼睛說:“我……我沒有優(yōu)點?!庇谑?,我把開學以來尋找到的閃光點一一講了出來。如每次勞動你最積極,每次都是你自己主動去背書。聽著聽著,何俊龍的眼神從疑惑變?yōu)楦袆?。我又趁機鼓勵他上課認真聽講、舉手發(fā)言。在接下來的課堂上,他學會了舉手,慢慢地,他喜歡與人交往了,而且每次上課都能積極舉手、按時完成作業(yè),成績也逐步提高。
3.用賞識教育為學困生重塑形象
要讓學困生順利地以新形象展現在同學面前,班主任還必須在班中對他們的每一個優(yōu)點、每一點進步進行公開表揚,并要求同學們也來幫助、關心、支持他們。以此鼓舞他們能抬起頭、挺起胸,樹立必勝的信念,從而揚起希望的風帆。因此,在班級中我們可以有意識的做到以下幾點:(1)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肯定學困生。例如:“某某同學雖然成績不理想,但他很聰明,大有潛力可挖。“(2)讓學生肯定學困生。如果發(fā)現某位學困生有進步,如偶爾一次按時完成作業(yè)時,就特意要求組長對他進行表揚,從而使他感受到集體的溫暖。(3)讓學困生自我評估。與學困生面對面坐下來,友善的讓他回顧總結一下前一階段的學習生活情況,分析出得與失。如果有進步,就給予肯定,并提出新的努力目標,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是真心的關心、愛護他,而沒有把他當成包袱、累贅。
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賞識,每個孩子都有渴望成功的熱情,每個孩子都有值得驕傲的閃光點;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長處;每個孩子都是一座等待發(fā)掘的寶藏。學生一旦意識到自己被賞識、被重視,就會表現為積極的配合,腦神經活動就會加快,也更加靈敏,做事效率也高,同時,情緒高漲,對什么事都充滿信心,表現出足夠的勇氣。而此時一點點的責備,都會對他們的自信造成很大的傷害。
二、信任和尊重學生
對學生任何一點值得鼓勵的地方,我們都應該加以肯定、贊揚,激起他們的自尊和自信,并通過持續(xù)不斷的鼓勵,使其持久地保存下去。
信任就像一座橋,溝通了師生之間的感情,它使老師和學生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形成友好和諧的氛圍,使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發(fā)展的能力得到了鍛煉,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作為教師要相信每一位學生,要創(chuàng)造條件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學困生只有在得到鼓勵和平等的信任時,才會有自信的微笑,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參與其它各項事務,最終走向自信。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合理地給學生進行定位,要給予每一位學生必要的信任,讓學生在體驗成功的情況下,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自主地參與學習。教師要對學生充滿信心和希望,要在目光、言談中告訴學生“你能行!”,如果我們把對學生的不信任和失望流露于言談,表現于行動,就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
自尊心是一種值得肯定的心理品質,是一種高尚的、純潔的心理品質,是人們進取的動力,向上的“能源”。因此,每一個老師都要尊重學生,以“朋友和共同學習者”的身份與學生相處,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融洽、和睦、協調的學習環(huán)境,不要隨便挫傷他們的自尊心。如果一個教師不珍惜和愛護學生的自尊心,就會失去最好的教育機會。有句俗話:“樹怕剝皮,人怕傷心?!本褪钦f,一個人就怕別人不尊重他,挫傷他的自尊心。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將會給教育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甚至有的學生會對教師懷恨終生。讓我們信任和尊重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三、與家長攜手,促進自信
在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中,家長也是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老師和家長配合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的好壞。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好和家長的交流平臺,及時向家長了解和反映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的情況,雙方共同發(fā)現和解決問題,同時,幫助家長改變不正確的教育方法和態(tài)度,特別要求家長重視對學生的正確評價,要求家長給學生更多的愛和更多的表揚,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是能夠成功的,以避免學生自卑情緒的出現。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密切配合,使學生自信心得到全方位的培養(yǎng),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總之,教育不是把教師的主觀愿望強加給學生,而是協助學生認識自己、肯定自己、接納自己,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傘,只要我們幫助孩子撐起心中這把自信的傘,他們就能在生活和學習中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