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
語文素質教育的關鍵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的關鍵又要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是教師是否真正把“課堂”變成了“學堂”,把孩子變成了“主人 ”?!皩W堂”“主人”的關鍵是“聽、說、讀、寫”四字均得到了足夠的重視。
一、低年級說話,不是雞肋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說話能力是現(xiàn)代公民的必備能力”。顯而易見,說話在語文教學中具有何等重要的地位。說的能力和寫的能力密切相關,是無可爭議的。一個人口頭上詞句妥貼,干凈利落,寫下來就不會殘缺錯亂、拖沓累贅,口頭上有條有理、細致嚴密,寫下來就不會顛三倒四,矛盾百出,基本照著口頭上說的去寫,寫出來當然還要潤色,然而并不費力。相反,說話支離破碎,語無倫次,到提筆來才去遣詞造句,調理思路,作文成了苦事,寫出來再去修改也十分艱巨。低年級說話能力的培養(yǎng),這一門課絕不是雞肋,因為說話的習慣一定是從低年級開始養(yǎng)成!
二、低年級說話,要正確認識
說話,決不能單純地理解為用語言工具進行交流。說話就是規(guī)范孩子的口頭語言,提高說話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聽說態(tài)度和語言習慣,使孩子能夠態(tài)度大方、積極主動地進行說話,說話要堅持葉圣陶先生提出的“重在開源”的原則,他曾強調指出,說話訓練要著眼于積極方面,即“開源方法”,“要促迫兒童的內面有所產生,合理而全面豐富地產生”,說得明確些,“就是要他們磨煉思想培養(yǎng)感情,這才是從根本上進行訓練。只有有了“真切濃厚”的情感,“清楚明畫”的思想,同時,“促迫兒童向外發(fā)展,盡量地發(fā)表。盡量發(fā)表則內面與外面一致,內面的活動更有意義。成為習慣,對于自己的享受與生活的實際都有益處,至少會感到這生命是充實而不是空虛。”所以,說話,要重視開源,使孩子有話可說,“要他們內面產生得出,又要向外面拿得出來”。
三、低年級說話,思情并重
為了“要他們內面產生得出”,為了從根本上訓練,我對我們二年級的孩子進行了磨煉思想,培養(yǎng)情感的訓練嘗試。
在以往的幾次說話訓練中,我嚴格按照教材內容及目的要求進行照本宣科式機械操作,卻不見有什么提高,反而有些孩子有抵觸情緒,說話聲音連旁邊同學都聽不清楚,有時干脆簡單幾句敷衍了事。面對這種情況,我真有點心灰意冷??僧斘野l(fā)現(xiàn)“今天我當家”這個訓練題目時,不由得眼前一亮,這不更貼近孩子生活嗎?更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嗎?我認真審視了教材內容、訓練要求,爭取搞出點新意來。我決定采用教材設計的其中一個情節(jié),這個情節(jié)既跟孩子生活有密切聯(lián)系,又能使各層次的同學都有話可說——談談你買菜的經過。根據(jù)教材內容和該村有農貿市場的有利條件,我提前幾天布置了有關任務:某天早晨每人到集市場買一斤蔬菜或水果,原封不動地帶到學校。買菜時一定要注意雙方的語言和動作,這是培養(yǎng)大家觀察能力很重要的一點。因為孩子們熟悉,這調動了孩子的極大興趣。
次日的第一節(jié)語文課,我便將教學內容安排為說話。上課鈴一響,我提著找來的四桿秤走上講臺,同學們頓時樂開了。
上課后,將全班同學分為四個學習小組進行活動,每人在學習小組簡單介紹買菜過程,詳細描述雙方的語言、動作等,要求真實。說完再相互將所買的菜稱一稱,看看重量是否相符。最后根據(jù)所買菜的質量、價格、數(shù)量(是否足秤)等方面評出一名最好的和一名最差的。這一環(huán)節(jié)20分鐘左右,人人都說,人人都都動手,整個教室里有說有笑,氣氛十分活躍。
接著我請四個小組各派一名買得最好的代表上講臺講述,然后再找買得差點的兩名同學上臺講述,六名同學都能安要求敘述買菜過程,描述雙方的語言和動作等。有的還一邊說一邊演示,那認真的神態(tài)使人忍俊不禁。
后來我組織了總結,結果我們無意中發(fā)現(xiàn)買得最好的四位同學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善于觀察,做事認真,說話得體。買得差的幾位同學幾乎都是不善言辭,做事隨隨便便,平時上說話課也不認真。結論是能說會道也能帶來經濟效益。
這節(jié)說話課,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有意栽花花不活,無心插柳柳成林。前幾次說話課總是反復闡述要求,強調要注意這注意那,其結果就造成了要么不說,要么聲音聽不清楚,要么語無倫次簡單說幾句的后果。這節(jié)說話課開始沒有提過多的要求,結果是人人至少說了一次,而且課堂很活躍。從訓練效果看,不但訓練了說話,還訓練了情幾個單元教材安排的寫作訓練點:說自己想說的話;說話要真實,要實在;說話要有條理;用恰當?shù)谋磉_方式反映生活;觀察細致才能寫得具體等。
2.要選擇好內容,形式要體現(xiàn)多樣性、靈活性。要有利于形式都能腦、動口。這節(jié)課有每位同學在學習小組說,有相互稱重量,有小組評最好與最差,有小組代表發(fā)言。這大概也是這堂課生動活潑的原因之一。
3.要注意創(chuàng)造說話的環(huán)境、營造課堂良好的說話氛圍。這次說話的題目就是提供了說話的情境。每位同學都經過買菜的實踐,都有話可說,大家都提著菜或水果到教室,現(xiàn)身說法,有一種良好的氛圍。開始在學習小組上說,沒有心理壓力,容易發(fā)揮自己的水平,然后小組的代表在班上說時有開始在小組說的基礎,又聽了學習小組其他同學說,心里還是比較踏實的。他是代表學習小組說,所以往往有超水平的發(fā)揮。
4.要注意面向全體,取長補短,共同提高。這堂說話課每位同學都有一次在課堂上進行說話實踐的機會。另外,小組代表在班上說,也提供了學習參照的機會,有利于吸取別人的長處。最后寫一篇作文,這是說話的延伸,能對孩子的作文起到啟迪、提高的作用。
這節(jié)說話課,從效果上看,確實調動了孩子的說話興趣,一掃前幾次不愿說,聲音小,敷衍了事的毛病。但從全學期整個說話訓練來看,它有很大的隨意性,缺乏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這方面也正是說話教學即說話真正進入課堂的關鍵所在。這有待于我們每位語文教師及有關科研人員一起深入探索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