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威 盧曉菡
牛博網(wǎng)博主,知名專欄作者。時代的焦慮癥患者,值得慶幸的是沒有浪費這焦慮,把它們變成了文字。
自從我加入了一個創(chuàng)業(yè)公司以后,我的一些老朋友就基本只在朋友圈往來了??赡苁且驗槲壹尤氲氖且粋€科技公司的緣故,我對很多事情的看法和判斷都與從前發(fā)生了很大的轉(zhuǎn)變,這個轉(zhuǎn)變是通過和我的老朋友們對比而感受到的。
我經(jīng)??吹脚f友在朋友圈歌頌一種回歸自然的生活,然后痛陳城市化和科技的發(fā)展,他們覺得物質(zhì)的大幅前進,有害于文化的傳播和心靈的成長,于是內(nèi)心總有一種相反的力量,想要拯救這個數(shù)字化的冰冷時代。甚至還有很多人是哪里落后就向往哪里,我看他們曬出的旅游照片總是一片黃土,他們把那些未被現(xiàn)代社會“污染”的地方塑造成心的家園。
從前的我,大概也近似于這樣。我不斷地寫文章批判一些時代發(fā)展所導致的異化。我對事情的變化時刻保持警惕,我覺得人一直在喪失一些美好的品質(zhì),這可能是因為科技發(fā)展得太快,被改變的事物太多,留給人們準備的時間太少。但后來我慢慢發(fā)現(xiàn),這種對抗現(xiàn)實的思想也許是有道理的,但效率實在太低了。看的人只可能在當時被打動,但不會有人去改變,因為時間不會回到過去,形勢永遠在往前發(fā)展,從結果來看,追懷幾乎是毫無意義的。有一些事情,你根本無法避免,沒有什么更好的辦法,你只能投身于未知,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未來。
我見過兩種人,一種人擁抱改變,一種人懼怕改變。毫無疑問,前一種人總是更開心,并往往在未來創(chuàng)造出積極的可能性。而科技就是一個可見的積極因素。就在幾年前,你還很難想象影視作品可以在手中被打開,可以隨時被觀看,一部電影可以迅速成為全民的話題。肯定有人會說,正是因為移動設備太便利,讓人們都放下書本,不去閱讀。其實這些人只是還沒接受這樣一個情況——時代變了,在一定意義上,美劇就是現(xiàn)在的小說,而BBC的紀錄片就是今天的科普讀物。
有的朋友覺得我被現(xiàn)代科技洗腦了,他們舉出很多例子來說明科技對于原有社會秩序的沖擊。比如在大城市里,人們都用智能手機打車,而一個老人如果不會用手機或打車軟件,他很可能在路邊站很久卻打不到一輛車。很多人就此認為是科技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麻煩,而且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的冰冷關系。但問題是市場已經(jīng)不允許再走回頭路,人們只能去學習新知,因為所有人正處在一個快速變化的社會,它不屬于任何一個人,你只能去學習它、適應它。
問題出在很多人將改變看作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他們恨不得時代就此停住,我們就永遠過著與此時此刻相同的生活,可這又怎么可能呢?其實科技越往前發(fā)展,它就越符合基本的人性,復雜的事情就變得越簡單。就拿打車軟件來說,它其實根本沒有什么學習門檻,據(jù)我的觀察,老年人只要看得清屏幕上的字就基本都可以迅速學會。問題在于,你是否真的愿意接受它。
而幾乎每一位使用到這些科技成果的人都成了它的既得利益者。我的一位好朋友說,她家住在望京,離首都機場特別近,每次下了飛機,打車都要忍受司機師傅的一路抱怨,因為人家辛辛苦苦等到了一個活兒,結果是這么近的單子,自然心里不爽,所以她每次下飛機回家都很有壓力。但自從有了打車軟件,這個問題就順理成章地解決了,雙方全憑自愿,既不用排隊,司機也沒有怨氣。這種心理上的解脫,我想發(fā)明打車軟件的人可能都沒有料想到。
對我來講,科技就是一個開啟未來之門的觸手,我們并不知道未來是什么樣子。但可以想象的是,科技一定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重建文化的傳播形式,以及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習慣。所以,我們帶著這個提示,心里揣著一個美好的愿望,在無盡的未知中朝著一個方向走下去,在無數(shù)的可能性中間找到我們可以抵達的未來。我覺得這是一件光明的事情,這就是人們經(jīng)常談論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