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安 戴敏
【摘要】軍校學員是我軍未來建設的主體力量,軍隊院校作為培養(yǎng)部隊軍官的高等學府,如何培養(yǎng)學員的學習力,提升學員自主學習能力,既是當前軍隊院校工作的現實需要,也關系到軍隊的長遠發(fā)展。為了更好的研究此問題,作者對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調查研究,并拿出了初步解決辦法。
【關鍵詞】軍校學員;學習能力
2015年春季學期開學,我針對學員關注度較高的:俱樂部建設,綜合知識學習;首長較為關注的:當代軍校學員血性不足等3個問題,設置調查問卷,抽取我旅4個年級共200名學員進行問卷調查;召開學員座談會2次,教學管理干部座談會1次;聯系空軍工程大學、武警工程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軍事院校,對以上3個問題進行抽樣比較,進一步摸清了學員血性培養(yǎng)、俱樂部建設和綜合知識學習的情況,對存在矛盾問題及原因進行了系統(tǒng)梳理,做了較為深入的分析研究,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關于俱樂部建設
我校自2013年實施新版人才培養(yǎng)方案以來,成立了16個俱樂部,運行2年來極大的豐富了學員第二課堂活動,但經過調查發(fā)現,有的俱樂部組織活動枯燥單一,有55%的學員認為對能力素質提升沒有起到多大作用;有的俱樂部雖然活動多、學員參與度較大,但是大部分學員沒有參與到活動的組織策劃中,僅有15%的學員認為在俱樂部活動中組織策劃能力得到提升。
分析原因,一是現有俱樂部不能滿足所有學員的興趣愛好,有的學員參加只為了拿學分;二是俱樂部活動缺乏活力,創(chuàng)新不夠;三是部分學員缺乏“敢想敢干”的思想沖勁和能力支撐。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一是增設軍事類俱樂部。我?,F有16個俱樂部中,體育類占8個,文學藝術類有6個,軍事類只有“長纓”、“藍軍”2個。應多成立突出軍味,能培養(yǎng)提高學員軍事思維的軍事類俱樂部,讓學員在俱樂部活動中養(yǎng)成軍事對抗意識。
二是鼓勵學員創(chuàng)建俱樂部。鼓勵有共同愛好興趣的學員自發(fā)組建俱樂部,只要達到一定人數,經機關備案后,便可按照俱樂部模式運行,并參加第二年俱樂部考評,經考評達到俱樂部設置標準的,由機關資助正式成立該俱樂部,給予學分并適當獎勵;達到基本標準的,可繼續(xù)運轉一年再次爭取成立俱樂部,累計時間2年,并給予學分;達不到基本標準的按照學員興趣小組運作,記一半學分。
三是統(tǒng)籌創(chuàng)新類學科競賽與俱樂部建設。針對不同的競賽,成立相應的俱樂部,開展“常態(tài)化”、“系統(tǒng)化”的理論講解,實踐操作。既能拓展俱樂部,吸引更多的學員參與到創(chuàng)新類活動中,也能提高學科競賽的效益。真正把競賽過程與結果,成績與能力結合起來。這幾年,航模隊成績較為突出便是此種模式。
四是加強俱樂部建設信息化管理。可在校園網上開設俱樂部活動專欄,設置信息發(fā)布、人員考勤、信息反饋等板塊,以公布俱樂部組織機構、活動計劃等信息,記錄學員參加活動情況,收集意見建議。這樣做,一是便于俱樂部會員及時獲取信息,積極參與;二是便于旅營人員管理;三是有利于各俱樂部建設,做好各種統(tǒng)計分析,各俱樂部相互比較,相互促進。
二、關于培養(yǎng)學員軍人血性
近年來,到部隊調研,集中反映我校部分畢業(yè)學員軍味不濃,打仗意識不強,學員“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zhàn)斗精神還比較欠缺。
通過問卷調查,有64.4%的學員認為自己兵味軍味不濃,有60%的學員認為自己打仗底氣不足,大部分學員簡單的認為“操槍弄炮、打打殺殺”就是有兵味、有血性的表現。61.25%的學員認為缺少關于軍事理論、技能的課程,更缺乏實踐平臺,我校目前的訓練基本處于體能訓練層次,對戰(zhàn)術戰(zhàn)法等方面基本沒有涉及,更缺少對戰(zhàn)略思維的培養(yǎng)。帶有一定戰(zhàn)術背景的兩兩對抗性軍事基礎訓練、競技體育類訓練較少;“精武杯”訓練得到大部分學員的認可,認為其訓練實戰(zhàn)程度高,隊員兵味濃,但此類訓練組織少,參與面不廣;開設有軍事地形學課,但應用實踐也只有幾個課時,書本知識缺少運用的機會;軍事基礎課程課時壓縮,軍事類俱樂部設置不多。感覺訓練不貼近實戰(zhàn)、自己不能打仗的學員占到56.25%。
究其原因,一是帶有一定戰(zhàn)術背景的對抗性軍事基礎訓練、競技體育類訓練強度不夠,比方,“精武杯”集訓隊得到大部分學員的認可,但參與面不夠廣泛;二是軍事基礎課程課時壓縮,軍事類俱樂部設置不多,專業(yè)課程實裝實操相對較少。
解決這個問題,一要加強教育引導,轉變學員觀念,讓學員明白“入學即是入伍”,強化學員的軍人意識、戰(zhàn)斗精神,讓學員明白,學員平時的課堂猶如戰(zhàn)場,在軍校接受高等教育、進行軍事養(yǎng)成、培養(yǎng)軍事思維也是實戰(zhàn)化訓練。二要從難從嚴設置軍事基礎訓練科目,增加對抗性強的比武競賽項目,繼續(xù)開展“散打比賽”、“精武杯”等對抗比武,讓學員在高強度實訓中得到摔打。三要在課堂上營造“學打仗,研打仗,為打仗”的氛圍,加入戰(zhàn)例研究、戰(zhàn)法剖析和戰(zhàn)場重現,對相關內容進行啟發(fā)式研討,調查顯示77.8%學員對這種教學方式很感興趣。四要豐富訓練內容,發(fā)揮硬件優(yōu)勢,讓學員多接觸武器裝備,多進行實裝實操訓練。
三、關于提高綜合知識學習效益
新版《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將學員對綜合知識與學員畢業(yè)時對綜合考評有機結合,為拓展學員知識面,防止學員“讀死書、死讀書”起到了非常好的指揮杠桿作用,運行2年來,學員借閱圖書率較往年大幅提高。
但調查中,仍然僅有26.7%的學員表示對綜合知識學習、推薦書目閱讀、視頻公開課觀看有興趣。91.5%的學員認為綜合知識考試成績并不能夠代表一個人知識面的寬廣程度,有?32.5%的學員是為了應付考試,學員對綜合知識學習的態(tài)度和積極性距我們設計初衷還有不小差距。許多學員對綜合知識的考核一味采取應試的辦法,“考前搞突擊,主要背題庫”。
分析原因,一是是學員對綜合知識學習重要性認識不足,主動性不強,圍著題庫“打轉轉”;二是學員學習方式不對路。很多學員認識狹隘,認為綜合知識學習就是看資料、背題庫,這跟營干部過分強調規(guī)定書目和公開課視頻有關。三是干部引導不力,學員學習綜合知識的能力不夠強,機械呆板,死記硬背,學員的積極性不高,興趣不濃;四是考核方式有待改進。綜合知識涉及面廣,不能僅通過“千人一卷”的考試來檢驗,加之考試中客觀題設置較多,學員僅僅記住了一些死板的詞語、數字,少了題目之外的思考和拓展。五是宿舍內校園網電腦數量難以滿足學員需求,視頻公開課與真正的“幕課”仍然存在差距。
綜合知識的學習,是提高學員綜合素質、豐富學員人文素養(yǎng)、開闊學員視野必不可少的途徑,不能簡單認為書目規(guī)定了、資料下發(fā)了、電腦配備了、時間有保證了任務就完成了,干部教員需要加強教育引導,改進學習方法,豐富學習手段,拓寬學習途徑,創(chuàng)新考核模式,激發(fā)學員學習興趣,確保綜合知識的學習,真正發(fā)揮出綜合效應。
要真正提高學員綜合知識學習效益,一是引導學員注重知識積淀。建議各級多舉辦研討會、知識競賽、文化沙龍等活動,形成良好的熏陶氛圍;引導學員注意觀察生活細節(jié),把日常讀書看報、瀏覽新聞、接受教育也作為綜合知識學習的途徑,培養(yǎng)善思勤思的習慣。
二是改革考核方式。學員的綜合知識學習也應倡導個性化,可以將目前的“必讀書目”和“視頻公開課”知識點作為公共學習考核內容,在此基礎上分別設置文學、歷史、軍事、電子機械、軟件應用、體育運動等類別不同的考題,讓學員開學初選擇方向,自主學習,期末檢驗;同時,為防止學員過于專注某個方面,每名學員每學期必須選擇兩個以上的科目,可根據自身愛好,全期保持一個科目不變,保證學員在拓寬知識面同時,在某一學科方面有所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