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沁雅
“快來呀!”媽媽叫我,“再不來我就炒了哦!”
她是在叫我炒我自己最愛吃的生瓜炒肉片。聽了媽媽這話,正在寫作業(yè)的我立馬跳起來,叫道:“我來了我來了,別動,讓我自己來……”(兩句對話描寫,就標出了母女之間的融洽關系,很好。)
媽媽說:“你先把火開開,對,再倒油——夠了!好,不錯!”我很興奮,因為我馬上就可以知道——不,會炒我最愛吃的菜了!媽媽不等我興奮完,就說:“放蒜和肉片——要在油熱前放,這樣油就不會炸了?!?/p>
我從小就愛炒菜,但就怕把蒜放進油鍋再炒,因為那時油就會“滋啦啦”作響,小油點們都“爭先恐后”地比賽跳高,稍不留神就會被燙著。但這次進行得很順利,因為小油點們沒找到機會跳高。(擬人手法的運用,讓文章活潑生動,很有意思。)
媽媽見肉要粘在鍋底上了,就趕忙端起砧板,把切好的生瓜片一股腦地倒進了鍋里。只聽“滋啦啦啦”一聲巨響,我差點慌了神,趕緊用鍋鏟翻菜。這生瓜也不聽話,一會兒一片跳出了鍋,一會兒又一片貼在鍋外面了。我也小心了,便不再使勁翻菜。這生瓜也不跳了,乖乖地趴在鍋里,一動不動。媽媽說:“開小火,放點米醋,再放點生抽和糖,臨起鍋再放鹽。”我照做了,但都放多了些,看起來怪怪的。也不知炒了多久,媽媽突然說:“放鹽吧,差不多了。”我這下小心了,一邊放鹽一邊嘗味兒,覺得挺好吃,便把一鍋生瓜全倒入了媽媽遞來的盤子里。媽媽也嘗了一塊,說:“第一次炒,挺不錯的,就是下次時間還可以再短一些?!保ɑ拧⑻?、趴幾個動詞,表現(xiàn)出了第一次炒菜,由不會到慢慢摸到門道的過程。)
我覺得很高興,面對自己的勞動成果,竟把一大盤生瓜和一大碗飯吃了,很滿足,自然也體會到:原來餐桌上的菜來之不易??!下次一定好好珍惜。
【郭老師看法】
一道菜的制作過程,對于不會炒菜的人來說,那是學習。小作者在媽媽的指導下,最終把生瓜炒肉這道菜做了出來,可見小作者很聰慧。把這個學習的過程寫出來,那就是作文,小作者的觀察很細致,加上擬人以及生瓜在鍋里亂動的細節(jié)描寫,讓文章很真實,很生動。本文寫得很好,繼續(x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