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呈波
2015年初,柴靜的霧霾調(diào)查紀錄片《穹頂之下》火了,火光映紅了15年前的《北京晚報》。舊報突然紅了的原因是1999年3月8日《北京晚報》的頭條標題是——絕不讓污染的大氣進入新世紀。看看窗外糟糕的天氣,像是一種巨大的諷刺。在北京連日霧霾黃色預(yù)警的日子里,人們更是翻出了昔日的“豪言壯語”,將其譏諷為“無稽之談”。
有人就在崔健那找尋出了答案:“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睆?999年3月8日到2015年3月8日,整整過去15年了,“絕不讓污染的大氣進入新世紀”則成了徹頭徹尾的空話。污染的空氣不僅傲慢地進入了21世紀,而且越來越強勢,爆表早已不是新聞,人們討論的是如果大白天挨個大嘴巴,能不能看清打你的人。溫家寶總理就曾說:“行百里者半九十?!苯窈髱啄辏缆芬廊徊黄教?,甚至充滿荊棘,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動搖。”治理霧霾更不是幾個代表發(fā)發(fā)豪言壯語就可以把空氣清新起來的。
“行百里者半九十”出自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秦策五》的詩句:“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意思就是,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是才完成了一半而已。激勵人們在做事的時候要一鼓作氣,不可半途而廢。有些人行百里路時,走完九十里路后,往往不能把最后的十里路當做還有五十里路來對待,以至于前功盡棄?!疤澒σ缓?,未成丘山;鑿井九階,不次水澤”,講的也是同樣的道理,真是“雄關(guān)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p>
霧霾,正如人們見到癌癥一樣可怕,難道真是不能治愈了嗎?假如世界上多幾個下面這樣的“空氣清新劑”制造者,把最后10里路當成50里甚至是99里來走完,那藍天碧水下的清新空氣也就不會再是一句空話吧!
據(jù)報道,貴州桐梓縣大河鎮(zhèn)石牛村大坪組村民——70多歲的癌癥患者魏發(fā)富、王榮蓮夫婦,30年植樹造林1150畝。正是這種愚公精神,讓他們夫婦倆忘我地栽樹,并樂此不彼,最終雙雙戰(zhàn)勝了胃癌、口腔癌。他們對樹獨有的情懷,對山特有的依戀,對栽樹具有天生的悟性,使他們一堅持就是30年!中間歷經(jīng)的磨難更是常人難以想象!即使在最后的困難關(guān)頭他們也挺過去了,終于把一個個光禿禿的不毛山頭變成了青山綠水。他們“燒山”有方法,為了驅(qū)趕吃樹蟲,不在晴天和小雨天燒山,而選在下暴雨時燒。被他燒山消過毒后的樹木生長得更加郁郁蔥蔥。他們懷著“善念”對待世人,為了共同富裕,他們教會了村民栽樹成活的技術(shù),還把自家的樹苗無償提供給他們,出錢出力開山修路,被當?shù)厝俗鸱Q為“大善人”。
是栽樹,讓癌癥夫婦不光脫了貧,還帶領(lǐng)村民致了富。那1150畝山林,在他們一家?guī)状说呐ο拢彩亲叱隽四亲詈蟮?0里路!治理霧霾,也不僅僅光憑栽樹,假如全社會都行動起來,在各自的崗位上堅持走完這最后的10里路,那么世界一定可以藍天白云常常見!
電話的發(fā)明家貝爾只不過是在物理實驗中把一個旋鈕多旋了幾圈,一個改變世界的發(fā)明就這樣誕生了。而在這之前愛迪生及許多科學(xué)家都認為電話不可行而放棄了實驗。也許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就是這樣輕易地放棄了最后的10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