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晨
小吳是我班典型的撒謊“高手”。開始時,因為不交作業(yè),謊稱“作業(yè)落家里了”。我讓他回家去取,他卻說:“家里沒人,自己又沒有帶鑰匙?!焙髞?,有位鄰居同學證實:那天,他的父母都在家。有一次,他謊稱要20元錢買書,從父母那里騙到錢后,全部用來買Q幣。家長得知他根本沒有買書后,他竟然說,錢弄丟了。又一次,他把班級同學打傷后,為了逃避責任,在跑回家的路上,竟然自己用磚頭打傷自己的頭部,謊稱被同學打的!
后來,通過與小吳的父親交談,得知家長對孩子要求是十分“嚴格”的。只要孩子犯錯誤,家長認為必須接受懲罰,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長點記性。小吳從小到大,沒少遭受皮肉之苦。在“打皮罵滑”之后,他“痛定思痛”,學會了如何用謊言應對。這樣,在不斷的總結中,錘煉并提高了說謊水平,成為了撒謊“高手”。
由于小吳同學的父親過于嚴厲,導致孩子一開始是膽小怕事,可是,孩子難免會犯錯誤,他為了逃避父親的懲罰,不敢把真實的情況告訴父母,只好隱藏不說或者干脆撒謊。一旦撒謊成功,躲過了父母的懲罰便沾沾自喜,并在以后的情境中故伎重演,不斷提高自己的演技。
看來,與這樣的撒謊“高手”過招,第一步要糾正家長教育孩子的錯誤方式。于是,我決定做一次家訪,與小吳的家長推心置腹地好好談談。見面嘮完家常后,我借機談起來參加市里專家進行心理健康培訓的事情。專家說:“撒謊的孩子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用撒謊來逃避懲罰……”看到家長頻頻點頭贊許的樣子,我趁熱打鐵地說:“您知道孩子將來會做什么嗎?”看到家長一頭霧水的樣子,我接著說:“下一步很有可能是,激起他的逆反心理,用故意說謊的方式刺激、報復父母!孩子撒謊的‘罪魁禍首是爸爸!”吳爸爸不解地說:“孩子的將來問題,我還真沒考慮到,謝謝老師提醒,但教育孩子學會擔當,還有錯嗎?”我說:“學會擔當,當然沒有錯,但錯在你的‘武力導致孩子用撒謊來逃避懲罰。大人還經(jīng)常犯錯誤呢,何況孩子?我認為,家長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寬松的教育環(huán)境,不要頻頻懲罰,只要孩子承認錯誤,說真話、實話,家長就應該表揚??!”吳爸爸若有所思地說:“那我試試吧!”這樣,我們達成了共識。
回到學校后,我便趁熱打鐵地單獨對小吳進行教育。首先,我和他談了與家長達成“共識”的一些內(nèi)容,并再次強調(diào),只要說真話、實話就會免于家長的懲罰,我做擔保人!然后,就是當面戳穿他的謊言,因為“大病需要猛藥醫(yī)”。我把他這三次典型的撒謊的事情,有理有據(jù)地當面說開。開始時,他還進行辯解,但在“證據(jù)”面前,他不得不認錯。隨即,我不失時機地表揚了他的“誠實”。最后,我們進行了師生約定:只要不撒謊,老師就表揚!
改變小吳撒謊的行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達成協(xié)議沒幾天,小吳就假借“沒交作業(yè)”試探我和家長的做法??墒?,我對他的坦誠進行了表揚,并要求補寫作業(yè);我打電話告訴了他的家長,結果家長的做法和我相似。后來,他還真的撒了幾次謊,不過,我和家長只是寬容地引導一番。值得高興的是,他撒謊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了。
小吳之所以愛撒謊,很大原因在家長,但除此之外,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孩子撒謊是為了給自己的謊言貼上“保護膜”,用此辦法來保護脆弱的自尊心。當謊言重復次數(shù)多了,沒有人戳穿后,孩子撒謊便成了習慣。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對待像小吳這類撒謊的同學,還要從家長的教育中做起。
撒謊“高手”的改變,須要改善“專制型家庭” 父母的教育觀念,優(yōu)化家庭成長環(huán)境,正視孩子獨立人格的培養(yǎng);需要班主任耐心地積極引導,施以人文關懷,用恰當?shù)慕逃椒ㄗ尯⒆幼叱鋈鲋e的“沼澤地”。
(作者單位:泰來縣四里五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