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建洲
粉彩是景德鎮(zhèn)四大傳統(tǒng)名瓷之一,它以“粉潤柔和、色彩豐富、畫工細膩、風格迥異”的藝術特點風靡古今中外。清末陳瀏在《陶雅》中盛贊粉彩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鮮嬌奪目,工致殊?!薄7▏嗽缭? 8 0 5年就把粉彩稱作“玫瑰族瓷器”,認為只有高貴的玫瑰花才能與之媲美。
陶瓷粉彩山水畫是陶瓷裝飾當中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它以陶瓷作為載體,使粉彩山水畫面與陶瓷造型取得和諧一致,不僅顯示陶瓷粉彩山水的美感,而且充分顯示出陶瓷的材質美。陶瓷粉彩山水畫作為一門藝術,不僅充分地在陶瓷上顯示出粉彩山水的韻味,而且運用各種不同的材質,獨特的表現(xiàn)技法使之產生出特殊粉彩山水的藝術效果。
隋唐以來歷代山水畫家層出不窮,作品豐富多彩,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傳統(tǒng),藝術哲理和美學思想,豐富了我們歷史文化與現(xiàn)實物質生活。隋唐兩代的水墨重彩,兩宋的工筆極致和兼工帶寫意的初創(chuàng),元代筆墨山水畫帶來的繁榮,在明清兩代已達空前鼎盛,對現(xiàn)代山水畫的發(fā)展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陶瓷粉彩山水畫正是伴隨著中國畫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從遠古的刻劃、點彩、褐彩發(fā)展至元代的釉下青花,明代發(fā)明釉上材料和釉上裝飾,清代創(chuàng)新的釉上五彩和斗彩,為陶瓷粉彩山水畫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清末民國時期由于文人畫家的參與,開創(chuàng)的淺絳彩山水畫,代表了釉上技法的成熟,現(xiàn)代陶瓷藝術家們在釉上釉下各種材料日臻完善,豐富多彩的情況下,用藝術的眼光發(fā)揮造型能力和運用各種不同材質的技巧,把陶瓷粉彩山水畫的裝飾藝術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創(chuàng)造出一大批賞心悅目的陶瓷粉彩山水畫藝術珍品。
一、陶瓷粉彩山水畫題材與載體
陶瓷粉彩山水畫的題材主要是以自然景象為主,輔以點綴車馬、房舍、舟橋、人物等,同時因地域環(huán)境、四季、氣候的不同,自然景象變得千姿百態(tài),絢麗多彩,加之通過山水畫特有的構圖形式達到表現(xiàn)創(chuàng)作意圖。然而一幅陶瓷粉彩山水畫中所能描繪的對象總是有限的,這就要求作者要善于精選物象(題材)巧妙挑選載體,以實求虛,以有求無,以形求神,把無限寓于有限之中,才能營造出“象外有象”的有“意境”的藝術作品。所以在陶瓷粉彩山水畫創(chuàng)作時,必須結合載體外形,進行合理的構思、布局,揚長避短,讓陶瓷亮麗的材質與畫面有機結合起來,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的將是一幅美麗的陶瓷粉彩山水畫畫卷。例如,在瓷瓶上創(chuàng)作陶瓷粉彩山水畫時,我們須結合陶瓷的器型進行構思,使陶瓷粉彩山水作品畫面更富有立體感、質感,這樣才能給人們以多角度的立體感受。
二、陶瓷粉彩山水畫的構圖布局
每一件好的陶瓷粉彩山水畫作品,首先源于它好的構圖、合理的布局。陶瓷粉彩山水畫的構圖布局,與人物、花鳥的陶瓷繪畫相比,不僅形象豐富,層次較多,而且有更廣闊的構圖布局空間。構圖布局對一幅陶瓷粉彩山水畫尤為重要。要能夠充分運用構圖布局的方法,使畫面的構圖布局十分合理。
構圖布局同寫文章一樣,段落結構、組織安排,要有一個統(tǒng)一的構思。眼前的景物,只是一個局部,而一幅畫,則應該是一個整體,是集中、提煉、概括而來的。置陣布局,是將自然的素材,經過藝術加工,使之有條理,在畫面上形成一個完整統(tǒng)一的整體。構圖布局首先要張斂聚散。張斂指畫中之勢向外伸展和向內收斂,山石云樹、泉流路徑勢向外伸開;有的其勢向內,斂意較靜,張意較有動感。聚散與疏密相近,樹屋、牛羊馬群、飛鳥、船舶、林木、峰石、云層、梯田、水石都有聚散,聚散張斂相結合。其次要平奇斜正。樹木山峰崖石,有的平正,有的奇險,奇險處不可多,故畫論中有奇在筆里之說。所謂奇者,當于筆墨中求之,用筆綿里藏針,筆墨渾雄、氣味醇厚、平坡洲諸,遠樹點簇以成之,“平淡天真,一片江南”,能于平淡的畫境中表現(xiàn)出江南特點而又意味雋永。但奇險之景或奇峰怪石,并不一定入畫。一幅畫中,有取斜勢者,有取正局者,山林峰石、遠水、路徑、建筑,有正有斜。山腳本平,而平則易板。有用云遮之以取斜勢者。又如風帆,略帶傾斜之勢,而畫中往往作大的斜駛,取其動勢。均衡變化。景物的高低、大小、虛實、疏密、輕重、主次、上下、左右要求均衡妥貼而又有變化,不使對稱呆板。令人注意的東西,如建筑物、橋梁、船只、人及動物等面積雖小,分量卻重;山石云林水波,面積雖大而分量卻較輕,如左邊一片樹林,右邊遠山一抹,加小舡即可平衡。再如近處疏林,亭閣小橋,面積不大而疏疏落落,上面云山大片相稱。均衡變化如錘稱物,物大而紐近,錘小而鈕遠,自然均衡。此外古代郭熙的三遠法是陶瓷粉彩山水創(chuàng)作布局的良師,三遠法即高遠、深遠、平遠。三遠往往結合著使用高、深又遠、深與遠、既高而遠等。有的高為主,有的深為主,或以平遠為主,為主的分量都可以有多有少,相互變化,使用這三遠來進行畫面的布局,則變化就會很多。陶瓷粉彩山水畫不是自然描繪,應刪繁就簡,對不需要的旁枝末節(jié),大膽簡化,留有空白,更富有想象力。
三、陶瓷粉彩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意境
陶瓷粉彩山水畫之所以能令欣賞者難以忘懷,其魅力不僅在于能夠看得見的形象,更在于其外在表現(xiàn)形式以外看不見卻可以感知的某種氣息,這種氣息體現(xiàn)在畫面上的意境,則是粉彩山水畫的生命與靈魂。粉彩工筆山水畫意境的格調與作者的諸多方面有關,首先是對陶瓷工藝的熟悉掌握程度,以及還有功力、學識、修養(yǎng)、人格、品位及審美追求密切相關,訴諸了作者多方面的因素。意境作為我國美學思想中的一個重要范疇,是藝術創(chuàng)作、欣賞和品評的重要標準。“意境”的營造首先是以學問、修養(yǎng)為前提。李可染先生指出:“意境是藝術的靈魂,是客觀事物精萃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傾注,經過高度藝術加工達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從而表現(xiàn)出來的藝術境界,詩的境界就叫意境。”意境在粉彩山水瓷畫中的內容較多,作品的主題、構圖、形象、細節(jié),往往都在“意”字上下功夫。意境的形成,與畫面的疏密往往成反比。陶瓷粉彩山水常常是“由小見大”、“以少勝多”。畫面的藝術處理是可有可無的,每一處空白都是畫面的組成部分。
所以,要在陶瓷粉彩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處理好“構圖”與“意境”的關系,在處理二者關系時,必須做到畫面氣氛、內容基調、藝術美感的有機統(tǒng)一,讓欣賞者有思考、參與、回味的視覺空間和心理空間,化實境為虛境。即所謂“于有限中體現(xiàn)無限,于無限中回歸有限”。陶瓷粉彩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以表現(xiàn)景物的典型特征和其所傳達的思想意蘊為主要目的,做到“以形寫神,形神兼?zhèn)洹薄R环玫奶沾煞鄄噬剿髌?,它具有“咫尺之內而瞻萬里之遙,方寸之中乃辨千里之峻”的畫面效果。
總之,身處一個有著悠久陶瓷歷史傳承的地域,我們更有責任和義務去開拓和創(chuàng)新,促使陶瓷藝術既具有時代氣息又具有民族特色。在當代藝術語境下,在陶瓷這一“傳統(tǒng)”的媒介上,全新詮釋我們悠久博大深厚的民族本土文化精神,創(chuàng)作出具有時代特色的陶瓷粉彩山水瓷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