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貽
埃里克·埃里克森是人類發(fā)展的一位先驅(qū)。他認(rèn)為,孩子從2歲~6歲之間,會經(jīng)歷一個極其重要的成長階段,稱之為“主動與內(nèi)疚”。對于主動性較弱的孩子,他們長大成人后會難以面對生活的挑戰(zhàn),總覺得有種揮之不去的內(nèi)疚感,并且會相信自己什么事情都做的不夠好。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不相同的。讓我們先來看看對于低齡的孩子兩位媽媽是如何處理問題的。
早晨,麗麗的媽媽帶她到附近的公園玩,麗麗剛滿3歲,和別的孩子一樣都想玩攀爬架,于是來到攀爬架面前,快速的爬上幾杠,回頭看了看,感到很恐慌,嗚咽著讓媽媽把她抱下來。這時,媽媽微笑著把一只手搭在她的背上,用安慰的語氣,讓她尋找自己下來的辦法。麗麗聽后,自己嘗試著把一只腳放這里或者那里,當(dāng)她慢慢落到地面時,媽媽給了她一個大大的擁抱,麗麗臉上露出了燦爛的微笑。
對于同樣的問題,紅紅媽媽的處理方式跟麗麗媽媽完全不同。紅紅今年也是3歲,當(dāng)她在玩攀爬架感到害怕而大哭時,她的媽媽立刻跑了過去,把她抱在懷里,并用堅定的語氣告訴她這么高有多危險,讓他產(chǎn)生退縮的心里。
麗麗媽媽在孩子面對挑戰(zhàn)時是鼓勵的態(tài)度,表明了她對麗麗掌握新技能能力的信任,同時,讓麗麗參與其中,麗麗學(xué)到的是“我能行”!而紅紅的媽媽為了女兒免于受傷,說服紅紅相信了要完全避免攀爬架。這種方式對于在以后生活中的紅紅來說,可能仍然會發(fā)現(xiàn)難以承擔(dān)的風(fēng)險,即便是那些對她有益并豐富其生活的風(fēng)險,她也會因為害怕而不敢嘗試,而麗麗則截然相反。
正面管教總結(jié)了7個步驟,我們一起來學(xué)習(xí)一下!
觀察孩子
我們可以這樣問孩子:“我注意到你這周經(jīng)常兩三點睡覺,第二天起不來床,我希望我們能一起看看有什么更好的辦法解決這個問題?!?/p>
詢問孩子的看法和感受
家長用“你感到”的句式來回應(yīng)孩子跟你的對話。例如:媽媽催你上床睡覺時,你覺得很煩,想要多點時間做自己喜歡的時間,有自己的空間。
傾聽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懂得對孩子的尊重。家長用“你感到”的句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例如:孩子不想睡覺的時候,媽媽會覺得很擔(dān)心,勸說無效,會覺得沮喪,卻導(dǎo)致雙方?jīng)]有耐性。
例如:你能說說,你覺得我是怎么想的嗎?
表達感謝
對孩子表示感謝。例如:“謝謝你把你的想法和感受告訴我?!?/p>
說出各自的看法
當(dāng)家長和孩子想法有差異時,看看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盡可能的和孩子想出更好的辦法,把它們寫下來。遇到意見不一時候,如果彼此不喜歡可以不選。
選擇你們都接受的建議
和孩子探討,選擇你們在短時間能接受的方法,換種角色扮演新的方法。
確定下次回顧的時間
跟孩子交流的時候,媽媽盡量和孩子確定下次回顧相處的時間,并表達謝意。
看是誰的問題?
例如:孩子花完了他的錢,希望可以提前支付。這時候家長可以說:“我現(xiàn)在不想討論這個問題,但是如果你想問我怎么可以節(jié)省錢,我愿意幫你?!?/p>
共同溝通
例如:“這確實挺難的,對于我來說也很難,尤其是當(dāng)我想買東西但預(yù)算又不夠的時候?!?/p>
不要替孩子解決
例如:說“嗯,嗯”,不要張開嘴。
足夠的信任
例如:對于零花錢我們事先有約定,我對你有信心,相信你一定能想出辦法堅持到下個月的。
保持適度溺愛
例如:孩子哀求給錢時,家長會說:“你覺得可能嗎?”如果孩子表現(xiàn)良好,可以考慮給或者不給,但是要看孩子的表現(xiàn),愛他,不等于溺愛。
堅持原有計劃
如果你們已經(jīng)事先約定,就不要更改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