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翔
先說結(jié)論吧:幾百年來,我們一直認(rèn)為昆蟲有趨光性。然而,這是赤裸裸的誤讀。昆蟲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心甘情愿的趨光性。
現(xiàn)象大家都知道:許多昆蟲,只在夕陽西下,夜幕降臨后才飛行于花間,一面采蜜,一面為植物授粉。因此,夜行昆蟲大多有趨光性,這是一個被所有人都接受的客觀事實。
趨光性的真相到底是怎樣的呢?
在這個天大的誤會當(dāng)中,最悲劇的就是飛蛾這一物種。早在1600年以前的《梁書》里,就有關(guān)于飛蛾撲火的引用——“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將飛蛾撲火的行為形容得何其悲壯哉。
更有甚者,古今中外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勵志大師還把它提煉成了一種心靈雞湯——“飛蛾撲火的精神”,還引申出什么亮劍精神、勇士精神、舍生取義的精神,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飽含著正能量。
可是,飛蛾真的是自愿撲火的嗎?科學(xué)家經(jīng)過長期觀察和實驗,在近年才終于揭開了“撲火”之謎。其實飛蛾根本不想撲火,甚至根本不想趨光。
億萬年來,夜晚活動的昆蟲都是靠月光和星光來導(dǎo)航??茖W(xué)家發(fā)現(xiàn),飛蛾等昆蟲在夜間飛行活動時,總是使月光從一個方向投射到它的眼里。飛蛾在逃避蝙蝠的追逐,或者繞過障礙物轉(zhuǎn)彎以后,它只要再轉(zhuǎn)一個彎,月光仍將從原先的方向射來,它也就找到了方向。
光到了地面可以看成平行光,能作為參照來做直線飛行。蛾子只要按照固定夾角飛行,就可以飛成直線,直飛才最節(jié)省力氣。角度稍微一調(diào)整,就可以直飛向另一個目標(biāo)。
但自從該死的人類學(xué)會了使用火,因為這些人造光源很近,光線呈中心放射線狀,可憐的蛾子就開始倒霉了。
月亮距離地球遙遠得很,飛蛾只要保持同月亮的固定角度,就可以使自己朝一定的方向飛行。可是,燈光距離飛蛾很近,飛蛾按本能仍然使自己同光源保持著固定的角度,還以為按照與光線的固定夾角飛行就是直線運動,結(jié)果越飛越坑爹,飛到火里去了,這種現(xiàn)象還被人類稱為昆蟲的正趨光性。
不只是飛蛾,大部分夜間活動的昆蟲,都有同樣的能力??蓱z的昆蟲們在億萬年來好不容易才進化出來的神奇夜間導(dǎo)航技能,沒想到,到最后竟成了它們生命的最大威脅。
可是有人會問了:人類使用火都這么久了,昆蟲們?yōu)槭裁床荒芘c時俱進一點?
因為人類使用火的時間雖然很長,可能有數(shù)百萬年,但人類直到幾萬年前才走出非洲,7000年前才建立文明。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在波瀾壯闊的生物進化史中,這樣的影響范圍實在太小,時間也太短,以飛蛾為代表的昆蟲,還來不及進化出新的導(dǎo)航方式。這就是少有人注意到的“進化時滯”現(xiàn)象。
其實人類自己也身處大量“進化時滯”之中,常常邁著自信的步伐去撲火,而又不自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