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孫明經:中國電影教育的先驅

      2015-05-30 10:48:04王月
      看歷史 2015年6期

      王月

      孫明經,在1949年以前,拍了很多紀錄片,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本電影期刊,拍過中國第一部彩色有聲紀錄電影。1949年以后,他在北京電影學院任教,學生包括張藝謀等第五代導演。

      孫明經拍的電影,主要用于教學,電影銀幕就是他的講臺。拍電影,放電影,就是他的一生。

      抗戰(zhàn)前夕獵影

      重慶大轟炸時,大火燒起,大家都往外逃,只有一個人往里沖。他扛著一部攝影機,拍下這慘烈的一幕。他剛拍了一會兒,就被逮捕了,“不救火,還拍電影!肯定是漢奸!”

      因為拍電影被逮捕,對孫明經而言,這已經不是頭一回了。他只是可惜,拍的時間太短了。

      孫明經拍下的電影,是要拿來在成都華西壩大草地廣場上放映的。1943年,內遷到華西壩的金陵大學開始每周一次給附近居民放露天電影。當時放電影,還需要現(xiàn)場有人解說,這便是金大影音部的工作了。孫明經是影音部的副主任,他總是最忙的人,拍攝、放映、解說,都是他的工作。

      看電影,對當時的人來說還是新鮮事。每逢放片,成都的居民,不論遠近,都是扶老攜幼而來,小販沿途叫賣。

      每次放映,觀眾人數(shù)都要在萬人以上,擠滿銀幕兩邊,站在銀幕背面的人會說:“嗨,我們的兵真厲害,左手都能打鬼子?!?/p>

      到了散場已是深夜,觀眾們便舉著火把往回趕,一面小心避開田埂溝渠,一面興奮地談論著剛剛看到的電影。

      電影大多是小短片,內容包括抗日戰(zhàn)場上的進展、各種科學技術,還有國計民生的種種問題。電影不為娛樂,而是為了開啟民智,鼓舞士氣。

      當時,最鼓舞人心的當屬《還我河山》這部電影。這是孫明經將抗戰(zhàn)前拍的一些地理風光片編成的一部系列片。這些地理風光,現(xiàn)已大半淪陷,觀眾睹景生情,便急不可待地要打回老家去。

      1937年6月,戰(zhàn)爭爆發(fā)的前一個月,當時還在南京的孫明經意識到,戰(zhàn)爭已不可避免,要抓住這最后的機會,做一次華北之行,用攝影機將祖國的大好河山記錄下來。

      他的第一站是徐州。到達以后,他就和助手一起扛著攝影機“旅游”了。他覺得徐州城里架起的密密麻麻電話線,看起來非常漂亮,云龍山很上鏡,而不斷在晴空里盤旋的3架飛機,也為電影增色。然而戰(zhàn)爭已臨近。孫明經在車站拍攝,憲警就過來盤查了好幾次,擔心他是日本間諜。

      孫明經一路北上,拍攝了10部電影:《徐州》《中興煤礦》《淮北海鹽》《連云海港》《萬里長城》《故都北平》《地毯工業(yè)》《灤州皮影》《云岡石佛》《綏遠移民》等。

      這趟萬里之行的終點,就是綏遠(現(xiàn)內蒙古中部)。孫明經乘坐的車參加過百靈廟戰(zhàn)役,車身布滿日軍留下的彈孔。返程經過石家莊,又是三架飛機飛過去,孫明經拿出攝影機拍攝,卻招來了警察。

      面對槍口,孫明經卻解釋不清自己照相是干什么,“教育電影”“視覺教育”“電化教育”這些名詞警察也無法理解,而從他身上還搜出了石家莊的地圖,更是讓他百辭莫辯。街上哄傳,抓了個漢奸!

      這時“七七事變”已經爆發(fā),所有人都很緊張。最后雖說是有驚無險,但孫明經還是體會到戰(zhàn)爭的殘酷。他從石家莊到鄭州一路南下,沿路每過一站必有兵車北開,而站里站外堆滿了輜重糧秣,也站滿了正在候車的軍隊。

      電影教育的先驅

      戰(zhàn)局急轉而下。回到南京,孫明經便隨金陵大學西遷。他們逆江而上,孫明經一邊躲避敵機的轟炸,一邊寫稿本,同時還要給老百姓放電影,教大家求生的技能。一場電影受惠數(shù)千人,觀眾過萬是常有的,最多時一場有29000名觀眾。到縣城放電影的時候,縣城往往變成空城。

      電影的魅力,兒時的孫明經已有體會。那還是1921年,孫明經10歲?;浇涕L老魯士清從一戰(zhàn)結束的歐洲帶回了電影放映機和多部影片,在南京花牌樓青年會免費放映。孫明經經常一個人從莫愁路步行兩三公里去太平南路看電影,不僅看,還跟別人學怎么放映電影。

      事實上,“電影”的得名,就來自孫明經的父親孫熹圣,是他把“Cinema”翻譯成了“電影”一詞。孫熹圣可以說是最早與電影結緣的中國知識分子,他第一次看電影和使用電影放映機是1898年。1903年,他成為最早在中國大學課堂中放映電影的中國教師。

      孫明經印象中最深的電影,就是法國人埃米爾·科爾1908年創(chuàng)作的世界上最早的動畫影片《變形記》。他對銀幕上躍動的動畫人物和動物十分著迷,1分多鐘竟包含了700多張粉筆畫。這部動畫電影,他看了很多遍。很多年后,孫明經還感慨,這部電影太神奇了。他心中也確立志向:“將來要做一個專門研究電影的學者?!?/p>

      但問題在于,直到孫明經要考大學了,中國的大學都還沒有專門教電影的專業(yè)。父親便帶兒子去拜訪當時金陵大學的文理科長陳裕光,請他幫忙選定一個求學方向。陳裕光聽后十分高興,他告訴孫明經:“今天中國無此專門學校和專業(yè),正待將來由明經小弟開創(chuàng)?!彼f,電影是科學的成果,無所不包,建議從化工入手、再電機、再物理,同時選修文學、戲劇、音樂、農林、教育、宗教、政治等相關課程。等到孫明經畢業(yè)了,就直接聘他當老師,在大學里開設電影課程。

      就這樣,孫明經的大學讀了整整七年。1934年,23歲的孫明經從金陵大學物理系畢業(yè),留校在理學院的教育電影部工作,主要的工作是協(xié)助理學院院長、教育電影部主任魏學仁拍攝教育電影。他拍的第一部電影是《蘇州》,拍攝很簡單,就是組織金陵女子大學的女學生們一起去蘇州游玩,然后跟在后面拍。

      教育電影由蔡元培首倡。蔡元培對電影情有獨鐘,認為“得電影者得人心”,電影是教育的工具,是培養(yǎng)現(xiàn)代公民的手段。但當時流行的電影,卻多是武俠神怪片,誨淫誨盜之作,于“國民精神”無益。

      后來,蔡元培先生的得意高徒、教育部電影檢查委員會主任郭有守更是發(fā)起了“教育電影運動”和“電化教育運動”。

      孫明經正是其中的一員。1936年,孫明經25歲,時任金陵大學理學院教育電影部副主任。在學校里,他開設了《攝影初步》課程,面向全校開放,來聽課的學生很多。他要求每個學生用紙殼做成一個針孔照相機,研究成像的原理。又將一卷膠卷剪開,每個學生發(fā)一寸,讓大家自己在校園里拍攝,大家都樂此不疲。

      被遺忘的輝煌

      戰(zhàn)爭來了,很多人內遷。電影人遇到的最大麻煩,就是沒有電影膠片了。

      1939年是中國現(xiàn)代歷史上物資條件最為艱難的時期,中國人連一英尺電影膠片和一卷照相膠卷也不能制造。原來在大上海拍娛樂片的電影人到了重慶,卻找不到電影膠片拍電影,只好演起了話劇,沒想到竟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話劇黃金時代”。

      不過,孫明經卻并不缺膠片。時任四川教育廳廳長的郭有守,一次性給予孫明經12000英尺的16毫米電影膠片,還有200個120照相膠卷。

      郭有守的慷慨,先要從鹽說起。1938年,抗戰(zhàn)第二年,中國沿海鹽場被占,大后方陷入“鹽恐慌”。不過,中國還有自古的產鹽大戶自貢,必須大力宣傳自貢,才能解除恐慌。而什么宣傳最有效?當然是電影。

      郭有守便找到孫明經,派他去自貢拍電影,孫明經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他在自貢三個月,拍攝下《自流井》和《井鹽工業(yè)》兩部影片。影片里,有上百米高的鹽井天車,有天天吃牛肉、體壯如牛的鹽井工人,也有鹽井詳盡的歷史和制作過程。這展現(xiàn)出的戰(zhàn)時自貢鹽業(yè)的恢宏景象,極大鼓舞了中國軍民的士氣。

      到了1939年,抗戰(zhàn)的問題,又集中在“錢”上。沒有滾滾稅源與資源,何以長期支撐抗戰(zhàn)。官員和學者們想到了有兩千年歷史的茶馬古道。有關方面便決定,組建一個高規(guī)格的科學考察團對茶馬古道沿途稅源與資源做一次深入細致的大考察。孫明經便成為其中重要的一員——只有他,能提供最直觀的資料。

      走上茶馬古道,孫明經才發(fā)現(xiàn),馬并不多。從雅安到康定,最陡的一段路居然有65度,馬上不去,只能靠人背。背夫有男有女,往往是丈夫妻子雙雙同行。男的背12條茶,女的背少一點。從孫明經拍下的照片可以看到,他們把木杵支在背架下面才能喘口氣。長年累月,路面上的石頭都被木杵磨出圓坑。

      對于孫明經而言,這條路走起來也不輕松。在7月盛夏,滑竿夫的胡須上居然掛著冰凌。為考察團背設備和物資的滑竿夫,有的逃跑了,有的被馬拽下山崖,有的病倒。而路上荒無人煙,又要趕夜路,考察團多次遇匪。

      但在孫明經拍下的影像里,大多還是“有趣”的畫面:在雅安,孫明經用攝影機拍攝了熊貓,這只熊貓成為歷史中第一只上電影的熊貓;在巴安(今巴塘縣),孫明經見到了風力發(fā)電機、電燈,還有小學里的棒球隊,這里的藏民竟能用英語和他對話。

      抗戰(zhàn)勝利后第二年,金陵大學開始回遷至南京。孫明經第二子孫建和出生剛剛40天,家人便把嬰兒放在竹籃子里,坐上大卡車一起上路,蜀道太難,路上很顛簸。但孫明經不在意,他想的是,這是個史詩性的時刻,需要記錄下來。

      于是,他選了一種特殊的方式:做一個幻燈片故事《復原南京記》。故事中,孫建和就是“勝利寶寶”,幻燈片背后的故事用孩子的口吻來講述。攀越秦嶺時,寶寶就說:“我們經過秦嶺了,秦嶺很高,我差點被凍死。”

      回到南京,孫明經繼續(xù)工作。1949年,他買好了去美國的船票,卻被袁牧之(時任文化部電影局局長)等人留了下來。

      1952年,院系調整,孫明經受邀北上,參加電影學校(北京電影學院的前身)的建校工作。他帶上了金陵大學影音部的全部教學器材,據(jù)說有數(shù)百臺攝影機,還有幾千部電影,他自己的作品(自己拍了63部,和學生一起拍了47部,共計110部)也包括在內——孫明經對于那個時代紀錄之廣泛,沒有誰可以比擬。

      后來,這些電影膠片被工宣隊抄走,據(jù)說在1976年被燒毀?!拔母铩焙蟮囊惶?,孫明經忽然接到電話,讓他去領三個寫著孫明經名字的麻袋,這些被工宣隊遺漏了。麻袋里面幾乎都是孫明經的照相底片,卻沒有電影膠片。

      幸運的是,到了2002年,在中國電影資料館的片庫里,這些寫著“金陵大學出品”的電影膠片又被意外發(fā)現(xiàn)。這批膠片,彌補了上世紀三十年代中國紀錄電影的空白,因此被譽為“被遺忘的輝煌”。

      孫明經在“文革”中被降職、減薪,失去教學的資格。但他并無怨言,也并不閑著。在六十年代初,為了使攝影師在北京拍攝外景時了解北京一年中地面照度的變化規(guī)律,他堅持在小西天北京電影學院小劇場前,進行了一年的測量試驗——每天早、中、晚各測量一次地面照度,最后繪制出了一幅北京一年中地面照度變化規(guī)律的曲線。

      既然不能去教室,孫明經就去圖書館。他一直在圖書館關注國外電影的技術動向。他看到中國電影界與世界電影界的巨大差距,便在自己一只眼睛幾近失明,另一只眼睛視力極度衰退的情況下,利用自己外語好的優(yōu)勢,翻譯了二百萬字的國外最新電影電視資料。他將這些資料裝訂成一本一本的單行本,贈給全院教師們閱讀參考。

      1978年,孫明經重回講臺,但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78屆也是他帶的最后一屆學生。臺下的張藝謀、張黎、顧長衛(wèi)發(fā)現(xiàn),中國電影落后世界30年,他們的老師卻神奇地擁有著世界最先進的電影知識。

      新宁县| 景德镇市| 贡觉县| 甘孜| 竹北市| 寿宁县| 漯河市| 四会市| 贵阳市| 甘德县| 普兰县| 朝阳县| 静宁县| 桓仁| 施秉县| 乐业县| 武鸣县| 肥城市| 调兵山市| 诸城市| 黄浦区| 平湖市| 沙雅县| 察雅县| 高碑店市| 镇远县| 太原市| 建阳市| 清徐县| 吉水县| 谢通门县| 云梦县| 宁夏| 常山县| 剑川县| 昭平县| 汕头市| 大邑县| 毕节市| 石渠县| 敦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