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自強等
吉水舉子解縉高中進士后,授官翰林院庶吉士,每日隨侍明太祖朱元璋左右,講解經(jīng)史,起草詔書。有一天,處理公文之暇,朱元璋與解縉閑聊,問起他故鄉(xiāng)的文風。解縉信口開河,道是江右文風,肇始吉水,素有“一門三進士,五里一狀元”的美譽。僅文峰鎮(zhèn)上,山樵田農(nóng)、販夫走卒之輩,亦解吟詩對句。
都察院的袁泰聽說此事,專折舉控,說解縉欺君,哪里有種莊稼之人也會吟詩對句的。明太祖便派袁泰親赴吉水,實地考驗。
袁泰來到吉水太平山下,看見幾個樵夫挑著柴火走來,忙勒住馬韁繩道:“聽說文峰人個個都解對句,我來請教一下?!彼檬种旭R鞭遙指太平山上的龍華塔說:“就以這座塔做上聯(lián):石塔巍巍,六面四方八角。”
那樵夫不知他說什么,又見伙伴已經(jīng)走遠,忙挑起柴擔,對他伸出手掌搖了幾下,表示聽不懂,隨即急急離去。袁泰大笑,對兩個隨從說:“我說姓解的在吹牛吧?你們都是見證人。”隨從說:“老爺說的是,我們不妨再試一個,也好叫他心服口服?!?/p>
一行人來到文峰鎮(zhèn)前,看見一個菜農(nóng)在河邊洗菜,河岸正泊著一只裝著漆桶的小船。袁泰騎在馬上,趾高氣揚地說:“我們來對句,我出上聯(lián),你對下聯(lián):船裝大桶,油桶七桶,漆桶八桶?!?/p>
菜農(nóng)莫名其妙,懶得搭理這幾個外鄉(xiāng)人,站起來,指指擔子兩頭的十把韭菜、九把香蔥。他隨即挑起菜擔,匆匆走開。袁泰又一次證實了自己的猜想,于是急忙回京稟告朱元璋。
朱元璋聽了袁泰的匯報,轉(zhuǎn)過臉來問解縉:“你竟敢欺君?”解縉忙跪稟:“臣不敢欺君,是袁泰欺君?!碧嬉苫螅骸按嗽捲踔v?”解縉說:“敝鄉(xiāng)之人因文風流被,譽滿江右,所以自視極高。倘遇唐突之徒有意考較,每以啞謎相對,反過來考較對方。袁泰奉旨查驗,未識深淺,草率復命,豈不是先存欺君之心?”
袁泰在一旁聽了,急忙申辯:“你,你說那樵夫搖手也是啞詩對句?”
解縉道:“正是!他伸出巴掌向你搖搖,是說‘玉掌平平,五指三長兩短,正好對你的‘石塔巍巍,六面四方八角,可謂天衣無縫。”
朱元璋樂了,連稱:“對得好,對得好?!痹┚o接著問:“那么,那菜農(nóng)手指菜擔,又當何解?”
解縉說:“這啞謎對句就更妙了。你說‘船裝大桶,油桶七桶,漆桶八桶。他指指十把韭菜九把香蔥,意為‘肩挑菜把,蔥把九把,韭把十把。豈非珠聯(lián)璧合?”
朱元璋大樂。袁泰嚇得如搗蒜般地磕頭不止,連稱:“臣才疏學淺,有眼無珠,死罪!死罪!”朱元璋說:“饒你這回,往后好好向解翰林請教?!?/p>
影清粙瓷器的鑒別技巧 老唐
宋代影青釉,在北宋前期釉面多光素無紋,正燒和覆燒都有;北宋中期以后,出現(xiàn)刻花、篦點、篦劃和印花裝飾,也有少數(shù)貼塑;南宋則盛行印花,盤碗多覆燒,紋飾題材、布局方法明顯受定窯影響。下面為您介紹影青釉瓷器的鑒別技巧。
胎質(zhì)鑒定:湖田窯的器物瓷質(zhì)極好、質(zhì)量極高,有的幾乎達到了胎薄如紙、白似雪的境界。用手指放在器物之外迎光而視,通透見指,宛如極富水頭的白玉。而仿品則沒有這種感覺,顯得朦朦朧朧。
釉面鑒定:溫潤如玉者為真品,亮麗或木然者為偽品;有一點點黑黃斑且深入胎骨者為真品,黑黃斑點在釉皮表面者為偽品;釉面有干燥自然的小碎開片的為真品,有顯濕且機械木然的開片為偽品。
刻畫花鑒定:影青釉的刻畫花真品飄逸豪放、收放自如,而偽品則縮手縮腳、木然呆板,極不自然。因影青釉大多為出土文物,所以多少都有些土銹,如果這些土銹難以洗刷或火燒不下,則為真品,易洗刷或燒之即下乃是偽品。
責編 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