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元
摘要:本文以舞劇的形式演繹了孔子這一歷史偉人形象,以新的視角、獨特的風格,肢體的語言展現(xiàn)了對歷史、對傳統(tǒng)的虔誠表達,探尋了舞蹈語匯中歷史沉淀與文化內涵。
關鍵詞:孔子;古典舞;文化
值此2014年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之時,有幸來到北京觀看中國歌劇舞劇院的開幕舞劇《孔子》的演出,實屬難得,雖然演出僅僅一個半小時,但留給我們舞蹈同仁的思考確是深遠的課題。當聽到舞劇《孔子》時,心中尤為期待??鬃铀枷爰八淼娜寮椅幕?,對中國人影響深厚,表現(xiàn)這樣一位萬世師表的圣人,用舞蹈該如何表達他的精神,舞臺呈現(xiàn)又會是什么形式,同時也感到,表現(xiàn)這樣一部歷史題材的,內容厚重的舞劇,是非常有難度的。近年來,以孔子為主人公,展現(xiàn)孔子人生經歷、思想體系的文藝作品并不鮮見,不管是影視劇還是舞臺劇,都在孔子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進行著嘗試和思考。用舞蹈藝術的形式走進孔子,不僅要展現(xiàn)孔子人儒家思想、人格魅力、智慧光芒,更要傳遞源遠流長的優(yōu)秀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挖掘蘊含其中的當代價值和民族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這部作品以優(yōu)美的音樂,絢麗的舞臺效果,精巧別致的舞美設計深深的打動了我,加之舞者精湛的表演,共同給我們呈現(xiàn)了一場視覺的盛宴。這部作品選取了孔子在公元前497年至484年周游列國的史實作為故事背景,以孔子所為所見所想為線索,表現(xiàn)了孔子在以“仁”治國的政治抱負和郁郁不得志現(xiàn)實境遇矛盾中的痛苦和掙扎。全劇分為序《問》、第一幕《亂世》、第二幕《絕糧》、第三幕《夢回》、第四幕《仁殤》和尾聲《樂》六個部分。舞劇把視角放在孔子周游列國的生命歷程中,并設定了公、妃、臣,這幾個代表人物,表現(xiàn)了亂世之中,國君昏暈,沉溺女色;臣奸佞獨斷,陰謀叢叢;孔子進諫,推行禮制仁政,卻無力回天。孔子在被迫奔亡,危難絕糧中,仿佛看到了理想的大同世界。戰(zhàn)爭仍頻,桃花林一般的杏林變成戰(zhàn)場,看似歸途,大“道”仍在路上。舞劇通過人物的矛盾沖突刻畫出年逾六旬仍執(zhí)著堅守自己信念的孔子形象,在優(yōu)美的肢體律動背后,留給我們以深刻的思考。
舞劇《孔子》中,古典舞是整部舞劇的基本舞蹈語匯,在經過編導的編排創(chuàng)新后,在古典舞、漢唐舞中又融入了現(xiàn)代舞的元素,那么用這種舞蹈風格演繹春秋時代的人文風貌,不僅令人思考,如此融合是否合適。從舞劇《孔子》中不難發(fā)現(xiàn)在古典舞身韻的“圓曲含擰”的基礎上,將現(xiàn)代舞對肢體表現(xiàn)情感的作用融入其中,女子飄逸的裙、袖,男子寬松的袍、氅,在動作流動中,都不乏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地方,舞蹈空間的拓展和律動上都有很強的觀賞性。但是,整部劇的每一章中,段落性的小舞段很多,但作為舞劇段落間的關聯(lián)卻不是很大,也出現(xiàn)了兩種不同舞蹈風格的地方。諸如《采薇》等舞段,這里明顯看到了孫穎先生漢唐舞的風格,《楚腰》、《踏歌》等作品的肢體語匯仿佛重現(xiàn),無論是服裝設計還是具體動律都有似曾相似的感覺,風格上的借鑒不是問題,問題是漢唐舞的風格和借鑒現(xiàn)代舞的中國古典舞風格是大相徑庭的,多少給人不統(tǒng)一的感覺。
許多觀眾對于孔子在劇中,是否該起舞這個問題,提出了質疑。乍一看來,孔子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出乎意料的,本是演繹年逾六旬的孔子,但舞臺上的孔子卻動作幅度較大,還不時的出現(xiàn)旋轉、跳躍、空翻等劇烈的動作,加之孔子在一般的認識中是較為沉著刻板,更是崇尚適度、中庸的儒家代表人物,這些反差都讓人不由得心生疑問。然而筆者認為這樣的選擇雖然在動作”度“的把握上可待商榷,但總體卻是基本準確的。我們看過太多刻板的孔子畫像,但真實的孔子卻是性格堅定、敢作敢為、直言不諱的,正是在周游列國的十四年中,孔子發(fā)出了“是可忍孰不可忍”、“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等劇烈的言辭。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孔子在周游列國時已50—60多歲,難道我們編舞就要把孔子編成老態(tài)龍鐘,任何的技術動作都不能做,只是一種標準式的如雕塑一般?那樣在舞臺呈現(xiàn)上就會有限制,孔子被后世稱之為圣人,但在當時他卻是個凡人,而且是一個政治仕途坎坷的人。每個人觀看,心中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只不過讓孔子舞,如何舞,如何讓精神起舞,還需深入思考。
通過編劇、導演介紹創(chuàng)作過程、想法,從中我們能夠感受到,要形成一部舞劇所付出的艱辛是巨大的,同時也要兼顧各個方面,在創(chuàng)作中遇到的難題,如編創(chuàng)人員所說,這部劇是以舞為主,所以舞臺上出現(xiàn)的孔子之舞,應是孔子內心的舞蹈,他的信念,他的理想。而當山窮水盡,遍布困境之時,被風雪停駐腳步之時,弟子都絕望遲疑之時,他開始讓精神繼續(xù)舞蹈。
《孔子》這部舞劇,選擇這樣的題材本身就是一種挑戰(zhàn),演繹一個大家都耳熟能詳?shù)臍v史人物是需要勇氣和膽量的,誠如中國歌劇舞劇院院長林文增先生所言:“有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孔子”,眾口難調是所有藝術創(chuàng)作者都面臨的難題,而歷史題材更是許多人不愿意觸碰的禁區(qū),能夠在這樣的背景下,將自己理解的孔子以舞蹈的形式呈現(xiàn)給大家,這本身就是一種超越和成功。這部舞劇大膽啟用了年輕的創(chuàng)作隊伍,這本身就是一種大膽的實踐,對于年輕人我們更應給予鼓勵和支持,衷心的希望舞劇《孔子》能夠精雕細琢,打磨的越來越好。
作者單位:沈陽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