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一閃而過,但總有記憶存留在腦海里,而藝術創(chuàng)作是作者對于生活經歷的感知體驗后的真實寫照,乃是其內心深處的吶喊和對靈魂的捕捉,意出于心而成于形后在于像,技在于勤而成于工。創(chuàng)作基于摹寫,始于習而后越古則新之。情由心而發(fā),同感同受更現像之神。
創(chuàng)作不是無中生有,乃是創(chuàng)作者根據自身所處環(huán)境、社會背景、文化風俗、閱歷知識等對這個世界的觀察、體驗、感知、評價,并將其轉化為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
創(chuàng)作不等同于習作,它是一個過程,創(chuàng)作者眼運用形象、空間、線條、明暗、色彩、制作技巧等造型藝術要素,進行構思、構圖、塑造形象、安排情節(jié)、調控節(jié)奏、創(chuàng)造意境、經營與錘煉藝術語言。
選取題材
一幅創(chuàng)作的題材選取是整幅作品的關鍵。其實生活中到處都是可以畫的題材,只是我沒有靜心觀察及思考。越是靠近生活的事物越容易刻畫并且也最能表達一些寓意,反映一定的社會現實。所以我便對自己想要創(chuàng)作的題材進行留心感受并記錄,帶著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再度回到創(chuàng)作當中,我里面仿佛很亮,似乎找到了感覺。
創(chuàng)作構思
在一次平凡的聚會中,我突然萌發(fā)一種想法:人的一生何其短暫,在這樣的旅途道路中,能遇上幾個具有同樣信念,彼此扶持攙拉,互相堅固勉勵的知己朋友是何等不易。當再次翻起照片時看到幾張熟悉的笑臉,彼此間的種種就在眼前一幕幕閃過,可能現在已不再向曾經一樣生活在一起,但是心和靈卻被連在了一起。
我要把這種“情”永恒地記錄下來,我深知所記錄的并不是那一瞬間,乃是靈里連接的印記。曾經,我們在一起游玩;曾經,我們彼此督促學習;曾經,我們互相安慰鼓勵……于是在這一行人中為了表達過去的種種經歷,我用photoshop特效制作了一張圖片,以顯示這幅作品的中心主題。作品畫面分成兩部分:其下半部分是六人一排,每個人都有其特點和動作;其上半部分在空中飛翔著書本,氣球,娃娃,手套等等,在灰色背景下使得這些物體更加真實清新。
記憶是灰色的,但情意是永恒的,或許有些模糊,或許有些傷感,過去的美好可能已經流逝,但內心深處的那份濃濃的意永在心底不能淹沒。人生多有苦境,留住喜樂是何等困難。但有著相同的信念,肯為彼此舍己,共同奔走生命之路的“她們”生命中煥發(fā)著一種超乎一切“真”: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fā)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人的情感是由心發(fā)出的,而想要努力表現出從里面所生發(fā)的喜樂也實在不是易事。
創(chuàng)作過程
就像一個人蓋房子一樣,如果根基不穩(wěn)固,那么藍圖設計的再好也是枉然。因而,一幅畫的素描造型也是相當重要。我利用電腦軟件photoshop在畫面上根據整個創(chuàng)作的長寬,把圖片分割成邊長相等的正方形,所以我用很細的線在畫布上蘸上炭粉末兒繃出很淺的一條線,目的是免得起過形后,畫面擦不干凈影響整個畫面的效果,因此對于天上的一些物體就不用很嚴謹的打格起形了。
先畫人物還是背景呢?起完形后,又有一個疑惑在我里面生發(fā),忽然想起老師所說的,雖然這是一幅創(chuàng)作,但也不是憑空臆想,閉門造車,故此找到一些適合我的畫家技法作品進行借鑒也無妨??!創(chuàng)新也是建立在臨摹的基礎上的??!查考了一些名家的技法材料獲知:要想突出畫面的立體效果,主要用的是輕質顏料一黑色、褐色和深紅色,而重顏料,由于其重量,沉人畫底,留下凹坑。當然,也有例外,如白色,由于它的稠密度,能用來突出形象。盡管這些稠密的白色會形成薄層,但它們具有極強的覆蓋力而且明亮奪目。這突破了以往我對油畫的認識,之前我的思想觀念里一直充斥著,油畫是必須把顏料堆積的很厚形成一種浮雕的感覺,導致整個畫面沒有重色,空間感不強,物體也沒有質感。作品中也是極少的出現筆觸,還使用一些透明材料,這也正是大師魯本斯的獨特技法表現。
在繪畫中的明暗關系和色相對比,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的繪畫發(fā)展過程中都占有極重要的位置。再次回歸到魯本斯的色調畫法中,不僅要研究單一的主色調,在畫面的色彩和體積更是所最關鍵的。然而,最明智的方法是一開始不要涂的太厚,在自己的意圖明確清晰時,最后才醒目地強調那些決定畫效果的部分,便可以有效地用自己的顏料在底色上塑造出立體感,并不是一次就可以的,而且我發(fā)現所要用的調色油不可太多,甚至要少用,到后來甚至都沒有用到了。
光線在整個畫面中也是占絕對位置,因一切色彩都是光線的表現形式。各種顏色的光,都是白色光線的組成部分,其強度必然比白光弱些。但是繪畫中的所有顏色相混合得到的卻是灰色,是很低的明度。當冷色調和暖色調混合時,則強度減弱,產生灰暗的效果。作品中人體和背景一前一后,以人物的暖色調衣服拉近觀者的眼球,背景的冷色調后退,以產生空間感。而畫面要達到和諧,人物與人物,人物與物體之間,物體與物體,人物與背景之間都當有關系,不是單一孤立的存在,要將其融入到一個整體中。動靜結合,虛實相生。天空中飄飛的氣球玩具等與下面站立的人物相對比,人物有重點刻畫與虛于背景中相映襯,輪廓線有虛有實。
創(chuàng)作體會
每幅作品都是作者心靈情感的流露和寄托。用心完成每一幅作品,都當作是自己第一幅作品,不斷重復的是情感的釋放,因這是心靈情感的寫照,是不同心靈感應的驅使,它存留著歷史的真實痕跡,雖無豐碑的厚重,但點滴生命的滋潤存顯于畫布精妙的肌理縫隙之間。
(作者單位:新疆師范大學)
作者簡介:劉雅惠(1992-),女,籍貫:河南省新密市,單位:新疆師范大學,研究生, 2014級藝術碩士,研究方向: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