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虹曄
【摘 要】寫作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更好的開展高中語文寫作教學?本文認為要想做好寫作教學工作,必須引導學生學會積累,素材和知識的積累、方法和技能的積累、生活經(jīng)驗和情感的積累,都是必不可少的。
【關鍵詞】高中語文 寫作教學 積累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7.057
高中語文教學的任務,是通過聽、說、讀、寫等訓練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是提高語文教學水平和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方面,它連接著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需要重點培養(yǎng)。同時,寫作是一項輸出活動,需要一定的輸入和一定的積累,方才能做到“厚積薄發(fā)”,“一鳴驚人”。所以,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鼓勵學生扎實積累,是提高學生高中語文寫作水平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本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對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積累方面的問題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素材和知識的積累
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首先,要引導他們學會積累基本的素材和知識。不要小看積累和模仿,這正是創(chuàng)造的必備基礎。語言文字是豐富多彩的,但同時又是約定俗成、相對固定的,不同的組織和運用,能夠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要想組織和運用,并產(chǎn)生好的效果,必須先有基礎知識的原始積累,有積累才不會“書到用時方很少”,有積累才能促成出彩的運用。教材、范文、聽過的故事、網(wǎng)上看到的、書上看到的,有用的都可以積累,都要用心積累。
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運用新媒體和新手段獲取知識的積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教學現(xiàn)代化是一個嚴峻的問題,教師要學會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掌握學習資源和先進經(jīng)驗。同時,互聯(lián)網(wǎng)是一個開放平臺,學生可接觸的資源越來越多,但同時也伴隨著信息盲目和信息快餐的問題。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合理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手段和平臺,讓新手段為我們的寫作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營造理想的教學環(huán)境。同時,又要引導學生合理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營造良好的網(wǎng)絡氛圍,培養(yǎng)學生有目的、有計劃的運用新技術,有分辨、有節(jié)制的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學習手段。學會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搜集自己需要的素材,讓互聯(lián)網(wǎng)成為學生獲取和學習知識的得力助手,最終有效地促進語文教學。
教師要引導學生繼續(xù)采用傳統(tǒng)的有效手段積累知識和素材。比如,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古語有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的說法,也有“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的說法,這些都是在長期的實踐中,對“讀”的重要性的感悟。但我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對“讀”的重要性認識不夠,讀起來也不積極,甚至可以說很多教師對“讀”也有認識上的誤區(qū)。高中階段的學習時間比較緊張,語文因其學科性質(zhì)上來說,積累性比較強,不容易短時間出效果,而被很多同學當作“雞肋”,雖然“棄之可惜”但“食之無味”,同時與其他科目相比“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所以干脆“棄之”。語文的晨讀課,多數(shù)是在讀政治、歷史;語文的自習課,不少也在做數(shù)學、物理;讀語文、學語文的又多數(shù)是在看習題,對“讀”的重視性不夠。讀的不多,做讀書筆記的就更少,做有含金量的讀書筆記和寫讀后感的就更屈指可數(shù),這種狀況是長期的應試教育思維下逐步形成的,是太強的功利心在作祟。
二、方法和技能的積累
科學的方法可以讓我們的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要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進行寫作教學,同時,要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進行寫作練習,促進學生寫作技能的提高。
“光說不練假把式”,必要的寫作練習是不可少的。但寫作練習可以通過靈活多樣的手段進行,而不必拘泥于布置命題作文上。比如,深挖教材和范文。教師在課文學習前,進行導學,列出教學目標、教學提綱,以問題導入的方式讓學生深入學習,引導學生從是什么及更深的為什么的方面了解學習應該如何寫作。讓學生在做閱讀練習的過程中,學寫作方法,掌握作者謀篇布局的思路和闡述所用的常用技法。比如,議論文,論點、論據(jù)、論證如何有機結合,比如有哪些常用的論證方法,等等。比如,對于課本教材,可以讓學生擴寫、縮寫、續(xù)寫、改寫,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比如,可以在實踐課堂上讓學生講故事,或者圍繞某一個主體活動進行討論,甚至對于一個觀點,可以分成對立方進行辯論,活躍學生的思維。
及時的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也是很有必要的。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寫作材料,教師要認真仔細地看,在進行評價時,也不能簡單的以“好”、“壞”,或者一個簡單的分數(shù)來評定,好在哪里,差在哪里,差距在哪里,進步在哪里,都很重要。教師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但是可以讓學生相互之間進行評價,討論,再拿出比較典型的來進行集中分析,也可以對學生提的比較集中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還可以根據(jù)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對學生在基礎、思路、表述等方面的問題進行重點的觀察,可以讓學生結成對子,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比如,有的學生表述思路比較清晰,但是在表達上內(nèi)容不夠豐富,有的學生在思路上有些亂,但是內(nèi)容豐富,就可以相互學習和借鑒,對自己的學習加以改進。
三、生活經(jīng)驗和情感的積累
語文寫作應該是生動的,有活力、有張力的,能夠真實的表達學生的所思所想,宣泄學生的喜怒哀樂。語文是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學科,寫作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典型組成部分,體現(xiàn)的更是淋漓盡致。所以,寫作教學,要貼近生活,緊密結合社會生活,富有生活氣息,增加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情感積累,讓學生從生活中汲取營養(yǎng)和靈感,寫出能夠表達真情實感的,有血有肉的好文章。
一是要深挖課堂,通過讓學生飽含深情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形成情感積淀,產(chǎn)生表達訴求。我們認為,誦讀尤其吟誦很重要,而這在現(xiàn)實的教學情境中往往是被忽略的,學生讀的機會不多,出聲讀的更少,帶著感情讀的少之又少,錯過了很多感悟?qū)W習的機會。閱讀尤其吟誦是進入感知領域的最基本的最常見的手段,這其實也是我國古代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式和方法,對學生的成長大有裨益,也有深遠影響,應該得到我們的足夠重視。誦讀尤其吟誦能夠“變文字符號為可感的視覺和聽覺”,進而由文字滋生情感,產(chǎn)生精神愉悅,從間接經(jīng)驗中得到直覺感情。表現(xiàn)主義代表,意大利美學家克羅齊把人的知識劃分為兩種,一種是直覺的,一種是邏輯的,并認為直覺的知識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通過吟誦,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觸動學生的真情實感,喚起學生的審美直覺,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引起學生與作者的強烈共鳴。在吟誦中,也能學到很多優(yōu)秀的知識和表達的方法、技巧。 比如,在吟誦的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語段細細咀嚼,反復誦讀,仔細品味,充分感受語言美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如毛澤東的詞句“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一個“飛”字既顯示出武漢長江大橋凌空高架,規(guī)模空前的雄姿,又贊美了造橋技術的高超、速度的快捷,顯得氣勢磅礴,雄偉壯觀,語言精妙,情感豐富,令人回味無窮。
二是要延伸課堂,通過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和社會生活,形成生活積淀,產(chǎn)生表達訴求?!度罩破胀ǜ呒壷袑W語文教學大綱》中就指出,在語文教學中“要密切聯(lián)系社會生活,注意開發(fā)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語文教學資源。要加強課內(nèi)外的溝通……”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說過“生活教育是教育從書本中的到人生的、從狹隘的到廣闊的、從字面的到手腦相長的、從耳目的到身心全顧的,使教育全面的貼近、融入生活,煥發(fā)出生命的光彩,進而踏進教育的更高境界,造就出完美的人?!边@一論述深刻地表明了教育必須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只有如此才能夠發(fā)揮教育的最大功用。美國教育家華特認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碑敶Z文教育家劉國正先生也說:“語文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語文教學與社會密切聯(lián)系,必定生動活潑”。這些論點,鮮明地表明了語文教學離不開社會生活,只有走出狹隘的課堂,把條條框框的教學與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直觀經(jīng)驗,得到更生動、更直觀、更形象、更真實的體驗,才能夠讓語文深入學生心中,才能真正要學生產(chǎn)生表達訴求,提高寫作水平和語文水平,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積累對于高中語文寫作學習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素材和知識的積累、方法和技能的積累、生活經(jīng)驗和情感的積累等各個層面的有效積累,并鼓勵學生形成良好的積累習慣。我們相信,深厚的積累不僅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寫作學習,更重要的也會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 袁梅秀.淺談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關系[J].快樂閱讀. 2011(16).
[2]賴澤富.中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策略探討[J].教師.2015(04).
[3] 屈萍.關于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的思考[J].課外語文.2013(10).
[4] 王秋菊.淺談如何優(yōu)化高中語文寫作教學[J].學周刊.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