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曼斯
【摘要】《阿依古麗》作為一部以新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為故事發(fā)生背景的歌劇,在歌劇中曲作者根據(jù)所處的地域與時代背景及人物形象出發(fā),努力貼近當?shù)厝嗣竦纳?,不但在音樂上體現(xiàn)出了獨特的民族風格,其戲劇的表現(xiàn)形式和題材內(nèi)容也選擇了當?shù)厝嗣裣猜剺芬姷模先罕妼徝赖?。使觀眾既能夠明確識別和感受到鮮明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音樂特征,又不會因加入這些元素和形式而顯得突兀從而影響整部歌劇的整體性和流暢性。并通過這些民族形式和元素真實反映當?shù)厝罕娋衩婷病?/p>
【關鍵詞】歌劇《阿依古麗》;戲劇表現(xiàn);民族特色
一、表現(xiàn)形式貼近民間習俗
在劇中,作者靈活地將“麥西萊普”和民間娛樂活動的歌舞藝術等戲劇成分融入到歌劇中,使詩歌、音樂、舞蹈、戲劇渾然一體,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風采。這部歌劇中曲作者設計了大塊以新疆少數(shù)民歌固有的載歌載舞的音樂形式出現(xiàn)的大合唱場面,合唱隊員在臺前參與表演,場面熱烈歡騰。
“麥西萊普”在維吾爾語中的意思是“歡快的廣場歌舞”。是一種由歌舞、民族風俗和娛樂相結合的一種文娛形式。其曲調熱情奔放,舞姿輕快優(yōu)美,場面非常歡騰。“‘麥西萊普由參加的民間樂師、唱歌家彈唱,當彈唱到高潮時,舞蹈者便應聲起舞。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歌唱彈唱之后,帶有各種打諢、逗笑色彩的節(jié)目便相繼表演起來,這逗趣的帶有戲劇性的表演使‘麥西萊普真正進行到高潮”。舉行“麥西萊普”時對于不遵守游戲規(guī)則的要進行懲罰,懲罰方法多數(shù)是說笑話,唱民歌等,充滿喜劇色彩,受罰者也同樣樂在其中。“‘麥西萊普在娛樂內(nèi)容上適應各階層、各民眾的欣賞要求,在新疆形成了不同地區(qū)、不同時期、不同場合游戲、不同內(nèi)容的規(guī)制,使表演者與觀賞者之間有一個和諧統(tǒng)一的娛樂氛圍?!弊髡哒浅浞至私饬诵陆贁?shù)民族人民幽默爽朗的性格及傳統(tǒng)的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將這種形式和風格滲透在劇中,既體現(xiàn)了新疆少數(shù)民族藝術特色又符合當?shù)厝罕姷膶徝懒晳T。
女聲小合唱《采花曲》是第一幕的第一首歌。這首歌曲輕快優(yōu)美,描繪了姑娘們在花叢間采花做選票的場景。主題短小精煉,變化重復演唱了三次,段與段之間穿插了安泰、烏買爾的說白,唱和白一問一答相互調侃,充滿樂趣。使演出氣氛活躍熱烈起來,也通過這種貼近生活的表演風格使觀眾迅速地被新疆少數(shù)民族群眾的生活氣息所感染。
烏麥爾(白):姑娘們,別把好花都摘光了留幾朵給老人吧!
卡以夏等(唱):安泰老爹年老眼花,我們來替他摘一朵吧!
安泰(白):我不要,用不著。
烏麥爾(白):姑娘們怎么不替我摘呀?
卡以夏等(唱):銀白色的胡子你比誰都長可是你的眼力比誰都強,敬愛的獵人老爹啊,用不著年輕人來幫忙。
維吾爾人在休息的時候也會舉行小型的“麥西萊普”,大家聚集一起,吹彈打鼓,盡情歡愉。作者在劇中可以使用群眾歌舞場面的地方加以發(fā)揮,營造少數(shù)民族特有的生活氛圍,這種發(fā)揮也是合情合理貼近當?shù)厝罕姷娜粘I畹摹?/p>
第三幕的《馬奶酒歌》描繪了社員們在工作間隙相互打趣相互鼓勁的娛樂場面。社員們用音樂的語言相互交流,歌詞內(nèi)容也十分逗趣。
男女社員:阿斯哈爾今天牧草打了多少困
男社員:打了一百一十八,呦
女社員:白胡子白發(fā)老爹爹
烏買爾:第一碗哪馬奶酒應該倒給他。
“阿斯哈爾阿斯哈爾”用了下滑音使其更具口語性,烏買爾老爹襯詞“卡林林卡林林”歡快的節(jié)奏型加連續(xù)的下行摸進,點綴了下滑音,體現(xiàn)出詼諧輕松的風格。
《賽馬場上跑了個第一》是一個慶祝的場面,采用舞蹈和歌唱相結合的形式,這類歌唱舞蹈相結合,是當?shù)厣贁?shù)民族人民生活在戲劇中的直接反映。
全劇的最后是一段規(guī)模宏大的歌舞場面,如同是一場大型的“麥西萊普”,樂曲熱情奔放,男女老少盡情歌舞,氣氛隆重熱烈,冬不拉和熱瓦普的加入增加了民族風味。作者還善于使用細節(jié)作為點睛提升民族特色,通常在“獻花麥西萊普”尾聲時在一旁伴奏的鼓手會來到場中心,把手鼓敲的震天響,使節(jié)日氣氛更濃,全劇極具民族特色,華麗的為全劇收尾。
《阿依古麗》這部歌劇將少數(shù)民族日常生活中的場面,通過藝術的加工搬到了舞臺上,力求最真實的反映新疆少數(shù)民族的精神風貌。
二、歌曲題材具有代表性
哈薩克人常說:“歌與馬是哈薩克人民的兩只翅膀”,所以民間器樂曲中描寫馬的作品在數(shù)量和質量上都為眾曲之首,如《褐色馬》《綁著的棗騮馬》等。此外哈薩克民族還流傳著許多打獵勞作、歌頌勞動的音樂作品,如《勞動曲》,曲調簡潔明快,富有生活氣息。歌劇《阿依古麗》曲作者善于發(fā)掘人們所熟悉、可以代表哈薩克民族特性的題材,設計成合唱曲。這些合唱不僅具有各自的戲劇功能,并且凝聚著哈薩克民族的精神。正是由于曲作家對哈薩克音樂的熟悉掌握,所以在設計曲目時才如此的得心應手。也使得這類貼近傳統(tǒng)哈薩克音樂題材的歌曲成為劇中的一個亮點。
歌劇《阿依古麗》是秉著洋為中用的方針創(chuàng)作而成的,在歌劇中作者大量借鑒西洋歌劇的創(chuàng)作手法,曲作者通過研究、對比、深入了解中西的文化特征和內(nèi)涵,從各方汲取養(yǎng)分,在借鑒歐洲歌劇創(chuàng)作手法的同時,巧妙的將最具代表性的本民族元素與其相融合,萃取其精華,并本著為作品服務的宗旨,鮮活的表達出了當?shù)厝说恼媲閷嵏?,形成了其獨特的風格,也為后來的歌劇創(chuàng)作提供了有益的參考依據(jù)。
參考文獻
[1]任家.外為中用的可喜成就——看歌劇〈阿依古麗〉[J].戲劇報,
1966(03).
[2]李凌.從歌劇〈阿依古麗〉的音樂談起[J].人民音樂,1978(02).
[3]石夫.歌劇〈阿依古麗〉音樂創(chuàng)作的粗淺體會[J].人民音樂,1980(05).
[4]陳紫.略論歌劇音樂的戲劇性[J].人民音樂,1981(06).
[5]居其宏.論歌劇音樂的沖突性[J].音樂研究,19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