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
摘 要:高中學生尤其是高三學生,在學習生物學過程中,需要做大量的練習,如何利用習題講評課使學生的練習更有效是一個非常值得探究的問題,本文主要針對習題講評課在課前、課堂、課后三個方面如何提升習題講評課的有效性,提出了幾個相關的教學策略并進行了簡要的探討與分析。
關鍵詞:習題講評課;復習;有效性;教學策略
高三生物復習過程將面臨大量的習題需要講評,如何利用有限課時做好習題講評,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在習題講評課過程中積極展開思維,重構(gòu)學科網(wǎng)絡知識,提升解題能力與方法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高三習題講評課是以習題講評的形式,及時回顧并鞏固已有知識及促進知識遷移、強化并提升能力的過程,因此,針對不同知識和能力要求的題型應該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才能提高習題講評課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習題講評課前的教學策略
高三生物復習時,學生的練習與測試包含了大量題目,其內(nèi)容涵蓋了眾多陳述性知識和延伸性知識,具有題量大、知識廣、難度深的特點。因此,習題講評課前,教師必須要有充分的準備工作。
1.統(tǒng)計反饋、精選習題
一般習題講評之前,教師都要做好常規(guī)的統(tǒng)計工作。完成卷面統(tǒng)計與學生的調(diào)查反饋工作后,可精選出需要評析的習題,一般所選的習題包括:①高錯誤率的題目及相應的知識與技能。②高頻考查的知識技能的典型習題。③教學中已多次強調(diào),但仍有部分學生不能很好掌握的易錯點。④反饋時較多學生要求的題目與相應的知識與技能。
2.準備好習題的變式與拓展
在習題講評課中應避免就題論題,要善于產(chǎn)生新的疑問,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調(diào)動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技能熟練解決問題,從而達到對知識能力的融會貫通。為此,在課前,對學生失分率較高、涉及重難點知識的習題,應準備適當?shù)淖兪筋}型與拓展知識。
3.學生課前訂正和自主探究
教育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比不帶問題聽課的效率要高出許多,作為高三復習時的一種重要課型,習題講評課也不例外。教師批閱完一份試題或練習后,可提前下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先訂正并思考,形成疑問。
同時,可長期按學習小組的形式,將需要講評的練習分題分組落實,讓各組學生對自己所承擔的題目進行探討、資料查閱及分析,最終達到可以自主講評題目的水平或可以提出不能解決的問題。
二、習題講評的課堂教學策略
1.培養(yǎng)學生自主分析與講評的能力
新課程理念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核心是將學生培養(yǎng)成“立體人”,而不是只會被動接受知識的“一維”學生。學生經(jīng)過課前訂正與小組探討分析后,已基本達到講評題目的水平,在課堂教學中,應體現(xiàn)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對習題進行分析,教師在其中的作用不再是單純地傳授學生題目中的知識與技能,更多的是對學生的講評進行適當?shù)馗爬偨Y(jié)、適時地設問并給出變式題型、對學生提出的不能解決的問題進行講解說明。
2.注重學生進行知識網(wǎng)絡的重構(gòu)
重構(gòu)知識網(wǎng)絡圖的過程是學生對習題中衍生的知識進行提煉與精加工的過程。知識網(wǎng)絡的構(gòu)建可以通過規(guī)范的概念圖來形成,也可以通過相對自由發(fā)散的思維導圖來形成,前者更多地出現(xiàn)在教師的教中,而后者更多地體現(xiàn)在學生的學中。訓練學生思維導圖的構(gòu)建,能夠有效促進學生非語言表征的發(fā)展,加深與鞏固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的理解。
3.課堂生成性問題的形成與解決
課堂生成性問題的形成有些是偶然的,但更多是需要教師去引導的。相比于傳統(tǒng)習題講評課,學生自主習題講評這一策略的另一個好處就是比較容易產(chǎn)生“生成性問題”,這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一個是講評學生的疑問,另一個是講評學生習題過程中與其他學生的意見不一致所產(chǎn)生的疑問。
而對于生成性問題,教師在教學時要有所區(qū)分,對于與教學要求內(nèi)的知識技能或者教學要求外但有助于更好掌握教學要求內(nèi)容的知識或技能,教師應適當犧牲掉一些原定的教學內(nèi)容,積極引導學生回歸課本、合作探究,而對于與教學要求完全無關的生成性問題,教師也要做好簡要講解工作,切莫潦草帶過,或者不聞不問。
三、習題講評課后的教學策略
1.督促學生完成訂正工作
學生在習題講評課前已對習題做了初步的訂正工作,在帶著問題上完習題講評課后,必須對習題重做訂正工作。一方面,在上完習題講評課后,學生會從中有所啟發(fā),此時進一步訂正錯誤;另一方面,在課后再訂正過程中再發(fā)現(xiàn)新問題,有些學生的疑問可能并沒有在課堂中從老師那里得到答案,此時及時請教老師是非常有效的。
對教師而言,要提高習題講評課的質(zhì)量,還可以在課后做兩項工作:①準備一定量的習題改編后的變式題,加強鞏固上課的效果。②鼓勵學生提問,可以以口頭的形式,也可以以書面的形式。
2. 引導學生做好個人試題分析
在試卷知識與技能問題得以訂正以后,還要積極引導學生做好試卷的成績及錯因分析與小結(jié)。下表是筆者一學生對他一次高三月檢測生物試題卷面自主分析。該生通過試卷分析發(fā)現(xiàn)自己在對知識的記憶不清與理解失誤以及考試中的粗心是導致她失分的兩大因素,最終寫下“要加強對主干知識的記憶與理解,要注意審清題意”的自我建議。筆者在高三教學中要求學生每次階段檢測的試題講評結(jié)束后均做這樣一張試題錯誤自我分析表,并將這些表裝訂保存,長期積累后,可以迫使學生自我反省并做出改變。
將有效的教學策略應用到高三習題講評課的教學中對鞏固基礎知識、提高解題能力有著比較顯著的效果。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群體,相關課堂教學策略起到的效果也肯定會有所不同,針對不同的學生狀況如何調(diào)整教學策略,提高習題講評課的課堂教學效率仍是一個需要繼續(xù)探討的問題。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市鎮(zhèn)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