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特別要好的朋友叫喬,他喜歡聽體育廣播,喜歡看大量的電視比賽,他喜歡干一切以個人名義做的事情——此外,他跟廉價品也很有關(guān)聯(lián),他的球票都是低價的。這意味著,他只能看一大撥棒球賽,只能偶爾看看那些毫無意義的尼克斯或者籃網(wǎng)的比賽。NBA季后賽或者總決賽?這些都不在他的預算范圍內(nèi)。盡管如此,他還是很喜歡跟我打聽上述比賽的經(jīng)歷。謝天謝地,我去看過不少比賽。但是出于各種各樣的私人和工作原因,我在2011-2014年間(勒布朗/邁阿密時代),連一場總決賽都沒有看過。所以,在今年的賽程還沒有確定前,我就已經(jīng)下定決心,至少要去看一場球。首先,我知道騎士與勇士將能為我們帶來難以置信的樂趣。其次,NBA在為總決賽增添趣味性方面也有了長足進步。
你很可能已經(jīng)通過各類社交媒體看到了,聯(lián)盟——尤其是我們的巴里·帕拉薩姆先生——帶著美妙的拉里·奧布萊恩杯巡游世界,讓各界名流和各大媒體花費了大量時間在這座獎杯上,花費在了這座NBA英雄們付諸熱血、汗水和眼淚才換來的獎杯上。我們是這些幸運的媒體之一,而這一切的經(jīng)歷太好玩了。不,我們中沒有誰能夠像斯蒂芬·庫里那樣,擁有在第四節(jié)一舉砍下17分的感覺,但我們確實知道捧起獎杯的感受,知道看著它閃閃發(fā)光的感覺。
一旦總決賽啟動,我們就全體動員了。就像你在《總決賽日記》看到的那樣,我們的人出現(xiàn)在了每場總決賽中。我是幸運者之一,我出現(xiàn)在了奧克蘭的第五場比賽中。那時,庫里奉上了我們前面提到過的爆發(fā)式的17分表演,而勇士也戰(zhàn)勝了勒布朗·詹姆斯那不可思議的40分外加三雙表演,他們第一次在總決賽中把握住了大局。對于我的兄弟喬來說,他希望知道的是,“總決賽是什么樣的感覺???”感覺,就是太棒了。更衣室,觀眾席都有著一股力量,這是一種與常規(guī)賽,或者季后賽(甭管是什么賽事都一樣)不同的力量。即便是作為“傳統(tǒng)”的一部分而參與總決賽的我/SLAM,也為球迷們能沉浸在比賽中而喜上眉梢。不管怎么說,我要向巴里,吉姆·艾斯,亞當·蕭華以及每個NBA的工作人員致敬,告訴他們“干得漂亮”,是他們讓這次總決賽變得如此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