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宇明
非常喜歡一個詞——悲憫,就像喜歡《詩經(jīng)》里的一句詩——“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在我看來,真正的悲憫其實就是心靈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所謂悲憫,就是處于優(yōu)勢地位的人對地位不如他的人的一種出自內(nèi)心的同情、憐憫和幫助,它是一個人博愛精神的體現(xiàn)。
現(xiàn)在的中國人大都知道文學(xué)大師沈從文,卻未必知道“湘西王”陳渠珍。其實,在沈從文的成長之路上,陳渠珍功不可沒。1922年2月,沈從文來到陳渠珍的部隊當兵,先是參加參謀處的文件繕寫,后來又做了陳渠珍的書記官,其主要職責(zé)是整理陳渠珍的書房。因為工作做得好,沈從文深得陳渠珍的喜歡。但年輕的沈從文非常向往外面的世界,不甘心在軍營中度過自己的一生。1924年9月,他向陳渠珍提出自己想離開部隊另謀發(fā)展。陳渠珍雖然舍不得放走這個可愛的部下,但還是痛痛快快地同意了。他對沈從文說:“你到那兒看看,能進什么學(xué)校,一年兩年可以畢業(yè),這里給你寄錢來。情形不合,這里仍然有你吃飯的地方?!彼o沈從文提前發(fā)放了3個月的薪水,一共27塊錢。沈從文懷揣著這筆錢走出了湘西,走向了全國和世界。
陳渠珍當年在湘西絕對是一個人物,他對一個小士兵的愿望那樣看重.并盡心幫助,體現(xiàn)出了他的悲憫之心。
大教育家蔡元培也是深具悲憫情懷的。1918年1月,有學(xué)生給校長蔡元培寫信,反映學(xué)校工友何以莊謙遜好學(xué)、文理通達,只是因家中貧寒失學(xué),建議他量才錄用。蔡元培對此事很重視。經(jīng)過考察,他發(fā)現(xiàn)何以莊確實不錯,破格將其調(diào)入文科教務(wù)處工作。
因何以莊的事情,蔡元培又想到工友中可能還有類似的情況,于是決定開辦工友夜校,并請師生授課。1918年3月18日,蔡元培在北大月刊上發(fā)布《校長告白》,宣布了開辦工友夜校的決定。4月14日,工友夜校舉行了開學(xué)典禮,230余位校役著長衣佩花朵走進了大學(xué)教室。蔡元培對門房老劉說:“一校之中,職工與仆役,同是做工,并無貴賤之別?!泵駠跄?,國人的等級觀念依然根深蒂固,身居高位的蔡元培卻能設(shè)身處地為工友們著想,給他們辦實事,無法不讓人動情。
悲憫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并非易事,它只能來源于那些寬廣的胸懷。生活中有一種人,為自己的利益,他們會冒著炮火往前沖;如果于自己無益,他們則生怕多付出一滴汗水,這樣的人不可能有悲憫情懷。只有懂得“人饑己饑,人溺己溺”道理的人,才會時時將心比心,視他人的渴望為自己的欲求,也才會認真考慮自己可以為他人做些什么。
悲憫是一泓溫情的靜水,只有所有人都愿意營造這樣的靜水,我們的社會才會有永遠不謝的春色。
點評
本文將起承轉(zhuǎn)合之法運用得十分自如,在章法上可謂嚴謹之致了。作者開篇先對“悲憫”的內(nèi)涵進行詮釋,繼而指出“悲憫”的核心價值所在。接著作者以“湘西王”陳渠珍盡心幫助當時還是其手下一名小士兵的沈從文和大教育家蔡元培接受建議提攜學(xué)校工友何以莊,并進而決定開辦工友夜校等典型案例作為論據(jù),讓讀者見識到什么才是真正的“悲憫”。繼而,作者又對如何做到“悲憫”進行了條件上的界定。結(jié)尾,作者采用“首尾圓合”技法,扣題之后,水到渠成地對人們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課堂內(nèi)外·創(chuàng)新作文高中版2015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