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怡然 吳玉玲
摘??要:進入web2.0時代后,微博等網(wǎng)絡社交媒體相繼出現(xiàn),以準入門檻低、傳播效果強等媒介優(yōu)勢,使大眾有了參與公共討論、管理公共事務的可能,因而被認為在信息時代重新建構了哈貝馬斯提出的“公共領域”。?但公共領域理論的提出和發(fā)展均以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社會演進為藍本,且中國本土政治、文化傳媒等領域存在的問題讓微博在構建公共領域的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困境?;诖耍疚膹男吕宋⒉┖万v訊微博中選取樣本進行分析比較,分別總結了微博在構建公共領域中面臨的兩種困境:私人領域入侵公共領域,草根話語權缺失。由此,從公民社會的角度分析了困境原因,得出中國當下公民社會缺失、公民參政意識薄弱是微博構建公共領域的問題原因。
在中國的社會階層中,除其他類外的五類人士的身份均屬于精英范疇,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些人通常在報刊、雜志、電視、門戶網(wǎng)站上具有較高的曝光率,在商界、學界、娛樂界等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而其他類博主中并沒有草根人士,而是由一些商業(yè)集團或媒介機構操縱的公共微博。
(2)名人人氣總榜與草根人氣榜對比分析。騰訊微博的草根人氣榜是將全部微博名人中的草根用戶進行人氣排名,排名指標是博主聽眾總數(shù)。筆者選取2013年11月24日的草根紅人人氣排行榜前50位進行分析,并與名人人氣總榜進行比較,得出如下結論:其一,草根排行榜前三名并非草根博主。第一名是名叫“蒼老師”的博主,是日本知名女優(yōu)蒼井空的官方微博,因其沒有加V所以未排進總榜前50名;第二名是名叫“周立波脫口秀”的博主,是《壹周立波秀》節(jié)目的宣傳微博;第三名是名叫“1627潮流文化傳媒公司”,是北京1627潮流文化公司企業(yè)的官方微博;其二,草根排行榜人氣排名第一的博主,其聽眾總數(shù)遠低于名人人氣總榜中排名第50的博主。草根排行榜第一名為蒼老師的微博,聽眾數(shù)量是1474896,而總榜第50名是香港著名男演員古天樂的微博,聽眾數(shù)量是12478686。后者數(shù)量是前者數(shù)量的8.46倍,由此可見,即便是草根類排行的第一名,其人氣也遠低于總榜中的精英群體。
綜上所述,首先,精英與草根微博之間的關注度并不對等,微博中擁有高關注度的微博絕大多數(shù)是精英群體的微博,而即便是人氣最高的草根微博,其影響力和關注度也遠不及精英群體;其次,真正具有高影響力、高人氣的草根微博少之又少,榜單中多是一些名人或利益集團以草根身份運營以達炒作、營銷等目的。基于此,微博公共領域中,仍無法避免由現(xiàn)實社會地位決定的公共空間參與、討論不平等問題。
二、微博構建公共領域的困境之源
公共領域框架的建構植根于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將該理論引入中國土壤勢必會出現(xiàn)磨合與適應問題,因此正視問題存在,對探究問題根源十分必要。通過對文獻資料的研究和分析,本文將主要困境根源歸于中國公民社會構建的不足,而公民社會構建的重要阻力之一是國民性格問題。
1.中國公民社會的建構現(xiàn)狀
公民社會或稱市民社會,即圍繞共同的利益、目的和價值上的非強制性的集體行為,不屬于政府的一部分也不屬于盈利的私營經(jīng)濟的一部分[1]。公民社會以法制、自治及多元為原則,以開放性、公開性為特征。就結構特征及其與國家的關系而言,公民社會結構性要素包括私人領域、社會組織、公共領域和社會運動。哈貝馬斯在《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中建立起一種獨特的市民社會考察向度,即把對市民社會的考察納入到對公共領域的考察之中,認為公共領域既是公民社會的產(chǎn)物,又是現(xiàn)實基礎。多數(shù)學者認為中國歷史上的確不存在公民社會及公共領域,而在走入現(xiàn)代化進程的當下,由于政治、經(jīng)濟、傳媒等政策的進一步開放,中國具備了構建公民社會的可能性。
2.國民性格導致中國公民社會建構缺失
國民性格,即一個國家人民在價值體系基礎上形成的穩(wěn)定的性格特征,包含政治意識、自我意識、價值觀念、社會交往準則及心理特征等。它植根于人的內心,反復地對一個民族的發(fā)展演進起著作用。學界多數(shù)學者認為,由于中國人長期受專制制度管制和儒家文化熏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國民性格的劣根性:盲從、缺乏公共精神,只關注家庭而沒有“公共”、“社團”等意識。基于此,現(xiàn)代公民參與公共討論,尤其參與政務話題討論的意識十分薄弱。首先,不同于西方個人主義的觀念,中國文化推崇集體主義,且過于強調個人利益對集體利益的讓步,忽視了對個人價值及個人正當權益的伸張,缺乏民主和平等的意識,即便擁有可自由討論的公共空間,也往往習慣性服從主流價值觀或輿論而放棄個人話語權。而公民自主參與正是保證公共空間內自由準入和理性討論的基本前提。以上論述了微博平臺上草根話語權存在缺位現(xiàn)象,從參與者個人角度來說,許多草根博主忽視自身話語權,并未有效利用微博平臺,面對精英微博或大眾傳媒機構傳播的主流價值觀盲從認同,缺乏獨立思考意識;其次,中國人具有畸形的權利意識,畏懼權力又依附權力,在很大程度上阻礙自身參政意識的發(fā)展,使得公民面對政府政策總是與己無關的態(tài)度,如同上文所描述的人們對公共事務的漠不關心,而沉浸在自我娛樂世界中,即便擁有微博這樣相對自由的平臺,也會自主規(guī)避話題,將注意力轉向私人問題上。
三、結?論
綜上所述,公共領域在國內構建的主要困境在于公民社會發(fā)展的不足,而公民社會的發(fā)展障礙在于政治、經(jīng)濟等領域以及國民性格的阻礙,即導致公民缺乏參與公共事務的意識。在網(wǎng)絡平臺上,即便微博提供了便于交流的公共空間,也無法增加政治議題等公共議題的討論;在網(wǎng)絡輿論中,即便參與者包括社會各階層,而話語權仍掌控在社會精英階層手中,他們的意見仍能很大程度上引導廣大網(wǎng)友的輿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