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南
我對鉛山縣太源畬族鄉(xiāng)僅存的點滴印象,為什么總是揮之不去?
其實,這是一個沒有名氣的贛南古老的小鄉(xiāng)村,和那些上千年甚至幾千年的村落相比,它不過是個小老弟。這兒也不敢有名氣,當年的畬族人求生的處所,不如說是隱藏的角落。據(jù)說這是一個充滿傳奇和歷史的地方,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能顯出一些古意。就是現(xiàn)在的商業(yè)氣味也不濃,我和兩名作曲家跟隨當?shù)亓x聯(lián)的同志來到畬族鄉(xiāng),也許是初次與之親近,一時間就能不經意地將心頓空,好奇產生了憧憬與遐思,于是在欣賞眼前風景的同時,我的心慢慢飛向那期待著的遙遠的沒有鏡頭的遠方。
畬族鄉(xiāng)地處武夷山北麓,隸屬鉛山,是江西省五個少數(shù)民族鄉(xiāng)中,建鄉(xiāng)最早、畬胞聚居最多的地方。據(jù)說,我國畬族聚集最早、最多的是在福建和廣東的邊遠地,這里的畬族是原先亂世逃難來的,從這一點看,歷史可以證明:鉛山的土地和人民更寬廣、更包容,也更祥和。
文聯(lián)的同志一口氣對我們說了無數(shù)個“好”:生態(tài)環(huán)境好、自然景觀好、人文精神好、民族風情好。我知道他懂這兒,更愛這兒。我的老家是平原水鄉(xiāng),那兒沒有山,在我的意識里,山是神秘的,而且會永遠地神秘下去的。那天看了官方的旅游宣傳片,我真的心動不已!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仙人峰”;飛流直瀉、蔚然壯觀的“三疊瀑”;鬼斧神工,令人叫絕的“試劍石”;千峰倚望,高聳入云的“卡子崗”。無不形如其名,細膩逼真。再加上太源毗鄰上饒旅游強市實施的“鯤鵬戰(zhàn)略”中的龜峰、葛仙山、鵝湖書院等旅游景點,如今的畬族村真是一個美喲!
走進這邊遠的山區(qū)古寨,讓我想起純粹以農耕為主的時代,這兒與繁華無緣。殘破凋零間隱現(xiàn)著昔日畬族人的一些追求和安詳,我知道那時再別致的景致,人觀景還是景觀人都不重要,生存是第一法則。通往寨子的那座多次重修過的廊橋,不知始建于什么年間,算是這兒現(xiàn)存最古老的建筑,橋頭堡是作崗樓用的,生活讓他們學會了防衛(wèi)。橋頂,有畫棟雕梁、翹角飛檐;橋端,有匾額楹聯(lián),古色古香;廊內,有長凳椅欄,圖騰佑福;廊外,有瀑布直瀉,溪流跳動。在不知抒發(fā)怎樣的情懷時,傳說巾的畬族歌王和文聯(lián)的同志并行而至。什么是畬族語言、什么叫原生態(tài)歌曲、什么人是畬族歌王,我的期待到了,客套過后立即開唱,我全神貫注盯著歌王,企圖不放過一個細節(jié),看得出他有點靦腆,但說唱就唱,點啥唱啥,我不懂得怎么去欣賞,聽上去字是一字,調是一個調,只是有長有短,他的聲音有點沙啞、有點震顫;一會兒好像是敞開心扉對著大山嘶喊,一會兒又好像是壯著膽小心對人訴說,其間一陣陣輕風搖響廊檐頂頭的一排排風鈴,雜著橋下的水流聲,我聽不出這種混響是清脆甜美還是蒼老急切,我也猜不出往日這兒是歡快還是滄桑。歌王不是演員,他不善于表演,他也許不會用情,執(zhí)著地用心歌唱是他唯一的特征!我深吸一口空氣中各種花的混香,站起身看見高處的水流砸在石板上,濺起一團的雨霧,不知不覺思緒越過眼前的長廊,走進了畬族人繪制的畫卷之中。
幾個月過去了,每每回想起畬寨廊橋上的天籟之音,總要情不自禁地自豪一番。
獨特的民族歌舞,淳樸的民俗風情,能使游客一唱三嘆,流連忘返。其實唱歌是畬族人共通的一種生活方式,歌舞雖無精妙奇絕的功夫,卻是一種近乎原始的鄉(xiāng)間藝術,十里八村的老百姓,從六七十歲的老人到二十幾歲的年輕后生,在他們的內心深處,沒有矯揉造作的創(chuàng)意,有的只是對最美好事物的最自然的記憶,因此唱出了這神奇的天籟。
這兒的古意,絕不僅僅限于一座廊橋,隨便行于寨內,都能體味到它的存在。古老窄曲的街巷,伸開雙臂即可碰到兩旁的墻壁,百年以上的老宅隨處可見,玲瓏雅致的門樓、細膩生動的磚雕、古樸凝重的房屋散射出一股股巨大的魅力,各種寓意深遠的圖文刻于其間,仿佛要把人的心房拉入昨日的天空。經過一處小巷,看見幾個上了年紀的老太太,捧著飯碗站在各自門口,邊吃邊聊,我忽然感覺場景古韻濃重,沁人心扉。畬族人普遍矮小,但單薄的身軀卻一直在演示著他們生得頑強!
聽說,出畬族村沿河東行三里,有群峰突兀,飛瀑濺花,龍?zhí)堆?。山間千卉競媚;潭內游魚爭寵,林巾鳥鳴千囀。更有一人形巨石依潭靠山挺立,其形態(tài)栩栩,衣袂隨風,頭身無不神似一頂冠執(zhí)拂的清秀道童。相傳,這里即是南宋道教名士王通坐化成仙之所,他是一個樂善好施之人,也是一個能力超常之士,而那一尊百米人形巨石便是王通的化身。在其成仙后,當?shù)厝司桶汛说胤Q之為“王公嶺”了。我無法去佐證王通真實的經歷。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是中國特有的造神文化背景注定了這一現(xiàn)象,有人認為:老子莊子是如此,王重陽丘處機是如此,葛玄葛洪亦是如此??赡芡跬ㄒ舱缢麄円话阆葷杀涣嗣癖娫S多,之后才會有百姓因感恩戴德,把他推到神仙這一寶座之上的。當然同上述幾位仙家相比,王通缺少了名世的理論上的專著,如《道德經》《逍遙游》《靈寶經》等。但這并不影響王通在一個有限范圍去向民眾布施他的恩德。所以,至少在鉛山和武夷山一帶,王通仍然被老百姓推崇成了一位不折不扣的神仙。由此可見誰一心為百姓,百姓就一心推崇誰。
正是因為畬族的悠長歷史和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以及畬族人民辛勤勞動的結果,才滋生出了傳統(tǒng)的畬族文化,盡管現(xiàn)今這個時代,傳統(tǒng)文化正逐漸被更務實的現(xiàn)代文化取代。然而,我們依然不得不為這種文化的存在慶幸。不是嗎?在緊張的生活節(jié)奏壓抑下,適時找一處潔凈的空間,去沉湎一番陳舊的往事,那不也是一種幸福嗎?
古老的鄉(xiāng)村和古樸的民風,孕育…一代代淳樸的人。這里的人卻沒有多少懷舊情結,更多的則是把許多平凡的小事做得紅紅火火。是誰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能和這鄉(xiāng)村一樣千古流芳,安然地看著一代生命的消長更替,永遠保存著一份深深的遐想和追思。那曾經一起走過的路依舊會不經意地在記憶的腳下鋪開:石板、竹海、廊橋、棧道……只有如此的環(huán)境和如此的精神,才塑造了畬族人。
長時間,我一直在想,清歡無味,人生有情。世上沒有一個殘缺,如同世上沒有一個完美。對于畬族鄉(xiāng),我總要對她說一句:“即便我也只是過客,可你依舊是我走不出的夢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