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峰
我國是東方文明古國,歷史悠久、文脈厚重,博大精深的文化豐富了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和藝術創(chuàng)作,是留給世人的寶貴財富。中國的陶瓷藝術起源極早,經(jīng)久不衰,并且愈加發(fā)展壯大。構成了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最鮮明的特點便是善于汲取文化精髓,與傳統(tǒng)文化相輔相成,成為文化的實物載體和具體表現(xiàn)。這其中尤以宜興紫砂壺藝獨樹一幟。它的發(fā)展伴隨著歷代制壺藝人與文人的創(chuàng)造參與。深受世人喜愛。有“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的美譽。
一帆風順,本指帆船一路順風,亦用作祝福旅途平安之詞,也比喻境遇順利或辦事容易。語出清代李漁《憐香伴,僦居》:“櫛霜沐露多勞頓,喜借得一帆風順?!睆墓胖两?,一帆風順都代表了人們最真切的情感,也成為了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常見題材?!耙环L順壺”(見圖1)顧名思義便是以這個成語為題材而展開創(chuàng)作的,面對這一炙手可熱的大眾化題材,如何正確有效地傳達主旨并立出新意,需要一定程度的深思熟慮。首先,在造型上,該壺以生動的帆船形象來直觀表現(xiàn)乘風破浪的意境,通過獨特的琢砂裝飾手法。將一帆風順這一祝福淋漓盡致地傳達出來。而其不僅停留于藝術審美表層,更充分詮釋了其內(nèi)在對安定、祥和的祝福。
紫砂壺的本質是手工藝品,它傳遞著制壺藝人的溫度和情感,但理性對待一件手工藝品,可以說工藝技法才是其靈魂所在,任何一件作品都離不開實實在在的藝術表現(xiàn),在一把紫砂壺領域,這種技法更直觀地流露于造型、裝飾等主題或細節(jié)方面的呈現(xiàn)。
“一帆風順壺”從壺名意境出發(fā),設計構造的壺型整體便猶如一艘行駛中的帆船,壺身為不規(guī)則的扁方體,前凸后傾,頗有前進的趨勢;壺嘴與壺把各呈方形,其造型簡練,不僅前后對應,更與壺身趨勢形成和諧的前拉力,使整個壺體富有動感;同時,壺鈕塑成一艘乘風破浪的帆船形象,船身在滾滾海浪中前行,兩張帆在烈烈海風中張揚,不僅在形象刻畫上生動逼真、惟妙惟肖,更增強了視覺上一帆風順的感覺,使此壺由內(nèi)而外表現(xiàn)出主旨內(nèi)涵。
顧景舟大師曾在《壺藝說》一文中指出“一件佳美作品的內(nèi)涵,必需具備三個主要因素:美好的形象結構、精湛的制作技巧和優(yōu)良的實用功能。”在設計這款“一帆風順壺”時,除了使造型突破常規(guī)傳統(tǒng)形式的束縛而具有視覺審美上的沖擊感外,其整體的實用功能卻并未因此減弱或失去,充分考慮了壺身容量、壺嘴出水效果、壺把的端拿適度性等功能元素,使之不僅具有外形美。更具有功能美。在升華該壺藝術效果的過程中,又融入了陶刻裝飾中的琢砂技法,使之呈現(xiàn)出一種別樣的視覺美和心靈震撼。
紫砂陶刻和造型藝術是宜興紫砂的姊妹藝術,所謂紫砂陶刻,就是在壺坯上用鋼刀或竹刀鐫刻書畫、圖案。需要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扎實的工藝基礎,其中包括良好的書畫藝術技巧、文化知識、理論水平以及裝飾技能。陶刻的刀法與形式較為豐富,琢砂便是其中一種,它的特征為底刻并琢,隨著刀刻力度的把握,達到不同縱深度的表達,陰陽分明、簡潔明朗。呈現(xiàn)出豐富的層次感和立體效果?!耙环L順壺”的陶刻裝飾便是采用了琢砂手法,壺身一面琢出線條流暢的滾滾浪花,前仆后繼、動態(tài)十足,猶如帆在浪中行,畫面感強烈。與壺型巧妙對應。形成靜與動的鮮明對比:壺身另一面左上角以琢砂刻“一帆風順”四字,將作品主旨鮮明凸顯,字體遒勁有力、厚重大方,使一切盡在不言中,完整地呈現(xiàn)出整把壺的風格基調。
紫砂壺始終作為一種文化與情感的載體而存在。而人有人的個性、壺有壺的內(nèi)涵,紫砂壺的人文性能不僅僅體現(xiàn)于表面,也因為不同的情感需要而呈現(xiàn)出多樣的特征。“一帆風順壺”的人文目標,除了直觀地表達一帆風順這一主題外,更從中提煉出安定、祥和等富有時代特征的人文內(nèi)涵。使之更貼近時代,更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