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凌
【摘要】本文通過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總結歸納學生在英語閱讀中存在的問題,探索應用“345”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345”課堂教學模式 閱讀教學 策略研究
近幾年高考英語試卷繼續(xù)堅持“在穩(wěn)定中求發(fā)展”的指導思想,貫徹落實“突出語篇,強調(diào)應用,注重交際”的設計原則,重點檢測考生語篇領悟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把測試的基本點定位于語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要求考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有效地收集信息,科學地整理信息,準確地處理信息。這完全符合高中英語教學大綱提出的“側(cè)重培養(yǎng)閱讀能力”之教學目的。
在此背景下,我校提出“345”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即:“三原則四要求五環(huán)節(jié)”:
“3”—即課堂教學的“三個原則”:自主、合作、探究。
“4”—即課堂教學的“四個要求”:精講、精練、多思、互動。
“5”—即課堂教學的“五個環(huán)節(jié)”:確立目標、自主學習、組內(nèi)探討、交流展示、評價反饋。
該模式旨在倡導全校教師運用新課程理念從課堂教學改革切入,要徹底改變滿堂灌、低效率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精心設計教法,刺激學生興趣,認真選取難度適宜的材料,精讀與泛讀相結合,輔之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努力構建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通過問卷調(diào)查和師生座談,我們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不足,學習方法比較單一,課后用于學習英語的時間較少,現(xiàn)行閱讀教學模式也存在急需解決的問題:
1.限時強化訓練,重量不重質(zhì)。大部分教師都意識到了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正如教師所說“閱讀半壁江山,不可小覷”。教學中大部分教師仍采用限時強化訓練,即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要求學生完成多少的閱讀任務,一般采取課前一篇,課后四篇訓練法。學生訓練量達到了,但選材有欠科學,大部分閱讀材料來自于報刊和教輔,缺乏分類整理、科學編輯。這種泛泛而練的訓練法,課前導入不夠甚至沒有導入,往往會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
2.課改意識不強,教學思想和方法守舊。高考英語試題是“語篇定位、能力立意”。提高學生的語義、語境、語篇的領悟水平勢在必行。閱讀的目的是要求學生理解作者用文字表達的思想。部分教師由于沒有把握閱讀教學的目的,實際教學中不注重加強語篇閱讀和提高語篇分析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仍在“穿新鞋走老路”,過多地講解閱讀材料中詞匯,閱讀技巧和方法缺乏點撥,學生的英語思維和閱讀能力的未得到提升。
二、高中學生閱讀中存在的問題
閱讀是一個積極主動的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分析處理信息的過程。閱讀效果因人而異。知識的多少、語言水平的高低、視閾的大少、閱讀的習慣和興趣都會對閱讀產(chǎn)生直接影響。
1.閱讀習慣不容忽視。習慣是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步形成的行為傾向。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形成就可以終身受益。調(diào)研中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還存在眾多的不良的閱讀習慣,如:逐字逐句的閱讀、出聲朗讀、指讀或經(jīng)常回讀等,這些不良習慣如不及時地、盡早地在入門階段加以糾正,勢必會嚴重影響閱讀的速度。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成組視讀、猜測詞意、跳讀、略讀、快讀等優(yōu)良素能。
2.擴大詞匯量刻不容緩。高考閱讀理解對學生的做題速度、詞匯量、閱讀技巧和理解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超過半數(shù)的學生都認為在英語閱讀中存在嚴重詞匯障礙,導致心煩,不能靜心,從而失去閱讀的勇氣和信心。教師除加強詞匯教學外,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熟練運用生詞策略,加強心理疏導,因為中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容易情緒化。
3.解剖分析突破長難句勢在必行。長難句主要由復合句、并列句和倒裝句構成。近幾年高考閱讀短文結構復雜,修飾語迭綴的句子比比皆是,尤以科普說明文、新聞文體中多見,有時一句話占幾行乃至一個自然段。許多高中生在句子結構方面的知識不夠完善,因此影響其在閱讀中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些句子靈活多樣的變化形式,有時不理解上下兩句或三句之間句意內(nèi)在的邏輯聯(lián)系,他們頭腦中已有的觀念與文章內(nèi)容沖突,導致推理偏差,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到文章中。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能迅速抓住關鍵詞,如,名詞中心詞、起連接作用的連詞、副詞,理清頭緒,簡化句子結構,即可準確理解句意。
三、345課堂教學模式下閱讀教學的策略
“345”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其實質(zhì)就是改變傳統(tǒng)的學習模式(traditional learning patterns),由接受式學習(reception learning)轉(zhuǎn)變?yōu)樽灾?、探究、合作式學習模式(cooperative learning patterns),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教育情境的創(chuàng)設者,學生成長的促進者。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情景的創(chuàng)設進行知識的建構,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個性差異的統(tǒng)一,是發(fā)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動性現(xiàn)實需要。
1.廣泛閱讀,開闊視野,排除背景知識障礙。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每一篇文章或多或少涉及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所以教師要經(jīng)常介紹歐美國家的風土人情,文化禮儀,生活習慣,道德規(guī)范,傳統(tǒng)節(jié)日,歷史文物,思維方式。如果學生對教師的閱讀材料背景介紹產(chǎn)生了興趣,他們就能迅速地進入高效閱讀狀態(tài)。背景知識為閱讀插上翅膀,能提高閱讀效率。
2.加強語篇閱讀,提高語篇分析理解能力。語篇定位是當今閱讀教學的主導趨勢,也是高考英語閱讀測試的基本思路。從高考試卷分析可以看出,考生在很多選項上的失誤往往與他們的語言經(jīng)驗不足有關,而造成學生語言經(jīng)驗不足的原因是閱讀教學中過分注重知識的講解與分析。因此,我們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要進行大量的閱讀訓練,以確保充足的語言輸入量,閱讀能力是練出來的,不下水游泳永遠學不會游泳。課題組教師經(jīng)過認真研究,反復推敲,仔細論證,并查閱大量教學資料后,編制了《課前閱讀,提高興趣,培養(yǎng)語感,整體提高》的閱讀教學導學案。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利用課前的5—8分鐘閱讀一篇趣味外語短文,短文后配有幾個選擇題或簡短提問,以培養(yǎng)語言感悟能力,進入英語語言思維意境,體驗學英語的成就,從而對英語閱讀產(chǎn)生濃厚興趣。
3.利用選修教材,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選修教材,尤其是牛津英語選修9—11冊(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部分學校這三冊選修教材根本未使用)是很好的閱讀材料,文章地道,背景知識豐富,選材原汁原味,對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提高閱讀能力很有幫助。對課文要細讀、精讀。細讀是指對課文中一些重要語段仔細閱讀,通過有目標的閱讀,加大信息輸入量,加深對課文理解。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先給學生預定目標,引導他們觀察和提取與主題密切相關的具體事實和信息。精讀,是要理解課文的深層含義,學生掌握了課文大意和具體事實后,教師應運用已學的知識和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對課文中的信息進行邏輯推理和分析判斷,幫助學生準確理解人物性格、事實原因、失誤發(fā)展規(guī)律、作者的觀點以及文章字里行間的深層含義,領會其中寓意。
四、結束語
總之,閱讀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精心設計教法,認真選取難度適宜的材料,精讀與泛讀向結合,并輔以正確的閱讀方法及技巧指導。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語言知識,也能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最終使其成為能獨立閱讀的人,為他們繼續(xù)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胡春洞.戴忠信.英語閱讀論[M].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2]徐忠顯.重視對高中學生英語閱讀方法的培養(yǎng)[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