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聰
內容摘要:《大瀑布》是美國多產作家喬伊斯·卡羅爾·歐茨的代表作之一,其通過刻畫兩代人的命運沉浮,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異化現(xiàn)象。自小說出版以來,評論家多從生態(tài)批評、女性成長、寫作手法等方面來研究分析,本文擬從“異化”這一視角來探討小說中人與自然、社會以及人之間關系的異化,體會作者對人類生存狀況的審視和感悟,這對解決現(xiàn)代人的生存困惑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大瀑布》 異化 自然 社會 人
被稱作“女??思{”的喬伊斯·卡羅爾·歐茨,是當今美國文壇頗具影響力的一位作家,曾獲美國全國圖書獎、歐·亨利獎等,并兩度進入諾貝爾文學獎最后提名。自1963年發(fā)表處女座《北門畔》以來,已出版各類作品100余部。2004年出版的《大瀑布》,《科爾庫斯評論》評價它是迄今為止歐茨最好的作品,也是她的一部代表作。《大瀑布》講述了發(fā)生于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主人公阿莉亞在結婚第二日,丈夫就跳入大瀑布自殺,第二任丈夫也因“愛的運河”案件在大瀑布遇害身亡的故事。這看似是一部極具悲劇性的家族史,但小說探討的不僅是主人公個人的命運問題,也不僅是一個家族的興衰狀況,而是美國這個時代所存在的深刻的異化問題。
異化是指“在異己力量的作用下,人類喪失了自我的本質,喪失了主體性,喪失了精神自由,喪失了個性,人變成非人,人格趨于分裂”。[1]“在異化的活動中,人喪失了能動性,受到了異己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奴役,從而使人的個性不能全面發(fā)展,只能片面,甚至畸形發(fā)展?!盵2]異化在文學作品中通常被表述為人與自身、他人、自然、社會疏離甚至是對立的關系,具體表現(xiàn)為焦慮、空虛、孤獨、沒有生存欲望等。二戰(zhàn)后美國經濟和科技迅速發(fā)展,過度強調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對自然過度剝削,忽視人們的精神狀況,最終導致了人與自然關系的異化,人與社會關系的異化以及人與人關系的異化。本文擬從以上幾個方面來分析《大瀑布》的異化主題,并探討如何擺脫這種病態(tài)的生存方式,實現(xiàn)自我真實的有意義的生存。
一.人與自然關系的異化
“人與自然關系的異化主要是指環(huán)境對人的異化。在現(xiàn)代主義作家的作品中,自然與生活在其中的人成為尖銳的對立而非相互依存?!盵3]自然界本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繁衍的家園,但是自從人類中心主義學說誕生后,人類為了獲得更多的物質利益,過度開發(fā)自然,破壞了人類和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
尼加拉大瀑布,由于旅游業(yè)的發(fā)展,附近的“旅館和‘旅行小屋像傘菌一樣涌現(xiàn)出來”。[4]伴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對金錢至上原則的推崇,讓很多利益熏心的商人認為“大瀑布唯一有價值的地方:它能賺錢?!盵5]大瀑布三分之一的水被用來發(fā)電,大片的農田、林地被改為工業(yè)用地,許多的化工工廠拔地而起,“從前熟悉的景象變得面目全非,一片狼藉,就像玩積木時的地震一樣”,[6]但是被金錢沖昏了頭腦的人類把這稱為“進步”。在人類享受著在以犧牲環(huán)境為代價而獲取的經濟繁榮時,問題也隨之而來,漠視自然必然會遭到大自然的猛烈反擊。由于斯萬公司和市政府用“愛的運河”來處理垃圾和化學廢料,“愛的運河”附近土地、水源污染嚴重,“患病率與這個城市其他地方或美國普通的地方相比高得驚人”。[7]工業(yè)化不僅帶來了經濟和科技的迅速發(fā)展,也對自然美和詩意地生存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資本主義社會中人類對物質瘋狂地甚至極端地追求,使他們疏離自然、破壞自然而渾然不知。人類本應尊重自然、愛護自然、回饋自然,與自然相互依存,而小說中所體現(xiàn)的人類與自然破壞與報復的對立關系,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關系的異化。征服自然的最終代價就是埋葬自己,人最終會自食其果,成為大自然的俘虜,人類只有與自然構建和諧友好的關系,“詩意地棲居”于大地之上,才能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獲得雙方的共贏。
二.人與社會關系的異化
“人與社會關系的異化,在西方作家的作品中,主要表現(xiàn)為整體和個體的尖銳對立。社會力量無形中束縛著人、制約著人、殘害著人。人在這個強大的社會力量面前變得如此軟弱、渺小,以至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變得可憐和悲哀?!盵8]在異化的關系中,人們感受不到社會的溫情,毫無安全感和歸屬感,逐漸被邊緣化,與社會格格不入。阿莉亞的第一任丈夫吉爾伯特和第二任丈夫德克是這一異化關系的最好例證。
吉爾伯特,出生于牧師之家,神學院的學生,這樣的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使得他不得不虔誠地信仰上帝,任何質疑都是罪惡的。然而,他通過研究化石發(fā)現(xiàn)基督創(chuàng)世紀中6000年前上帝創(chuàng)造人的說法是不科學的。當他和父親、道格拉斯探討這個問題時,父親卻認為科學是個錯誤把宗教膚淺化了,好朋友道格拉斯也認為不應該對上帝和耶穌有任何的質疑,毫無疑問這和神學院的說教是嚴重沖突的。在信仰上他和周圍的社會群體出現(xiàn)了嚴重背離,在婚姻上他是個同性戀,這在當時的社會是不被接納的。信仰和婚姻中的困惑使他在社會中找不到歸屬感和活下去的出路,他與社會脫離、不相容的異化關系使他最終選擇了自殺。
德克,作為一名出色律師,事業(yè)上的成功使他在上流社會謀得一席之地。然而,自從他接手了“愛的運河”這個案子,當他想把政府和斯萬化學公司用“愛的運河”處理垃圾和廢料引起生態(tài)災難這個真相公諸于世時,他成了自己階級的叛徒,眾叛親離。他昔日的處于上流社會的好朋友都遠離他,他的親姐姐斥責他影響了家族的聲譽,還因為和受害人有不正當關系的謠言而被妻子趕出家門,法庭上的很多證人也在關鍵的時候背叛了他。資本主義社會由于拜金主義盛行,對物質利益的瘋狂迷戀泯滅了人性,有良知的人卻成了社會的異類,逐漸被邊緣化。與其說德克是因為正義的行為而遭到了敵人的謀殺,不如說是他與資本主義社會的異化關系殘害了他。
吉爾伯特和德克這兩個人物深刻揭示了人和社會疏遠對立的異化關系,個人在這個社會痛苦地掙扎著,生存出現(xiàn)了嚴重的危機感,生命最終以不同的形式走向毀滅。這兩個人物悲劇性的結局值得我們每一個深思,我們怎么樣在異化的社會有意義地生存,這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
三.人與人關系的異化
人與人的異化表現(xiàn)在“人與人的疏遠、離異甚至是反目成仇”。[9]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本應該是充滿愛和關懷的,但由于缺乏溝通和理解,《大瀑布》中最親近的人卻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這尤其體現(xiàn)在母子關系、夫妻關系和朋友關系中。
人與人的異化的第一個表現(xiàn)形式是指母子之間感情淡漠、敵對的狀態(tài)。德克自從結婚后和母親是“脫離”的,德克帶著妻子拜訪她,她避而不見,自此德克再也沒有來過。她也從未過問過兒子的婚姻生活,直至她的第一個孫子兩歲七個月,她的突然造訪搞得阿莉雅不知所措。她說起話來陰陽怪氣,連孫子的歲數(shù)都記錯了,還不斷挑撥德克和阿莉雅的關系,陰陽怪氣地和阿莉亞說著德克以前的風流史和向她借錢等不光彩的事,斥責德克不是一個合格的兒子和丈夫。她還嘲笑阿麗亞“除了你的那些雀斑比較吸引人,你可真是再平凡不過了”,[10]并且說孩子不是德克親生的。她這一系列充滿敵意的言辭舉止,生動地體現(xiàn)了她與德克和阿莉亞之間敵對的關系,這根源于資本主義文明中上流社會對下流社會的歧視以及自身階級的優(yōu)越性??藙诙≌J為來自下流社會的阿莉亞配不上自己的兒子,資本主義社會的婚姻被嚴重“物化”了,必須講求門當戶對。這一異化關系正是資本主義弊端的體現(xiàn)。
人與人的異化的第二個表現(xiàn)形式是夫妻之間缺乏信任、疏遠的狀態(tài)。德克對阿莉亞一見鐘情,兩個人迅速地墜入愛河,認識一個月便結婚了?;趷矍榈幕橐霰緫撌切腋5?,但阿莉亞在婚姻中嚴重缺乏安全感,缺少對丈夫最起碼的信任,“我知道有一天你會離開我”,[11]她不相信德克能和她廝守終生。即使是他們已經有了三個孩子之后,她還是很擔憂,“如果你離開我,我還有他們三個呢”。[12]信任是構建穩(wěn)定和諧的夫妻關系的基礎,缺乏信任的婚姻是經不住任何的考驗的,所以當阿莉亞得知德克和黑衣女人的謠言后,他們的婚姻也走向了終結。她聽不進去德克的任何解釋,把他趕出了家門,他們一直處于分居的狀態(tài)直至德克被謀殺。阿莉亞何德克之間夫妻關系的異化一方面是由于夫妻間信任感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這是由阿莉亞對婚姻的焦慮所產生的,另一方面是由于母子關系的異化,其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人與人的異化的第三個表現(xiàn)形式是朋友之間的冷漠。因為“愛的運河”這個生態(tài)案件把市政府和斯萬化學公司告上法庭,他昔日的老朋友費奇市長、豪威爾法官等見了他猶如見了空氣。而且這個案件影響了大瀑布的旅游業(yè),導致他最好的朋友克萊德的酒店生意慘淡,在一次不愉快的談話后,兩個人的友誼也畫上了句號,是“‘愛的運河傷害了我們”。“1962年冬末春初那段時間,德克的好朋友一個接一個地離開了他”,[13]使德克在社會中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患難見真情,德克的朋友卻在他困難時離他而去,這深刻體現(xiàn)了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滋生的利己主義、唯利是圖等弊端,這直接導致朋友關系的異化。
人、自然、社會三者密不可分,處于一個有機的整體中,人與人的異化關系根本上是由人與自然、社會的異化關系所導致的。所以,要改善人與人之間的異化關系,重拾人與人之間的溫情,不僅要克服人自身的缺點,而且要首先調和人與自然、社會的矛盾。
四.結語
在《大瀑布》中,歐茨運用“意識流”、“內心獨白、“象征”等現(xiàn)代主義寫作手法,不僅把20世紀中期人與自然、社會、人之間的異化關系生動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并且深刻揭示了異化的根源——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端,利己主義、功利主義、拜金主義時刻在侵蝕著人們的心靈,人性的扭曲、情感的缺失、價值觀的迷失是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人們所面臨的嚴峻問題。除此之外,歐茨還通過刻畫主人公阿莉亞的第二任丈夫死后,她拒絕繼承丈夫的遺產,獨自一個人賺錢把三個孩子撫養(yǎng)成人的艱辛歷程,探索人在異化社會中的生存之道。只有像主人公阿莉亞一樣擺脫資本主義社會對人的“物化”,不做金錢的俘虜,實現(xiàn)經濟上的獨立,勇敢地接受命運的挑戰(zhàn),才能獲得生命的尊嚴,贏得別人的贊美,實現(xiàn)真正的有意義的生存。
由于歐茨女性身份的緣故,以及作品中對女性命運的關注,使得很多評論家把她界定為女性主義作家。通過《大瀑布》,我們可以看出歐茨是一個關注社會、關注變革、關注人類的作家,她的作品不只局限于表現(xiàn)女性個體的命運,更是飽含了對人生意義和生命價值的追問,對生存狀況的審視以及對生存之道的探索。如何在這個充滿的世界實現(xiàn)有意義的生存,是每一個時代都無法逃避而且必須關注的問題。通過對小說異化主題的分析,使我們深刻的體會到了資本主義社會對人類的摧殘以及資本主義發(fā)展所帶來的精神危機,并且引導人們開始關注自身的生存狀況,具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1][9]殷企平.《小說藝術管窺》[M]. 北京:百花文藝出版社,1995.
[2]王祖友.異化時代的家園信心——《赫索格》與索爾·風婁的小說品格[J].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1997.
[3][8]徐曙玉,邊國恩,等.20世紀西方現(xiàn)代主義文學[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
[4][5][6][7][10][11][12][13]喬伊斯·卡羅爾·歐茨.《大瀑布》[M].郭英劍,譯.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青島大學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