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清
《天鵝的故事》是一則特殊的故事。故事的核心部分,寫一只老天鵝帶領眾天鵝在突遇嚴寒的情況下以身破冰,成功度過難關(guān)。在這個故事核心的外層,還包裹著另一個故事,那就是獵人斯杰潘目睹“天鵝破冰”的場景后,深受震撼,放下瞄準天鵝的獵槍,由動物的獵殺者轉(zhuǎn)變?yōu)閯游锏氖刈o者。這種文本形式,稱為“故事套故事”。
除了“故事套故事”的寫作特點之外,本課還采用了“點面結(jié)合”的寫作方法,既有“點”的描寫——老天鵝奮不顧身,一次又一次撞擊冰面的情景,又有“面”的描寫——眾天鵝在一起商討、破冰和歡慶勝利的情景。在本課運用“點面結(jié)合”的寫作手法,既突出了個體(老天鵝)勇敢頑強的精神品質(zhì),又突出了群體(眾天鵝)團結(jié)一致、共度難關(guān)的精神風貌,使文章的主旨更加突出。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有三種教學思路可供教者選擇。
一、 以復述為主
課后習題第一題,要求學生“朗讀課文,復述描寫天鵝破冰的幾段課文”。如何指導學生復述?
1. 以冰面的變化為線索,梳理破冰的順序。天鵝破冰的整個過程,也是冰面不斷變化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找到描寫冰面變化的相關(guān)句子,理清復述的條理。
(1) 經(jīng)過這沉重的一擊,鏡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顫動起來。
(2) 只聽得“嚓——嚓——”,冰層裂開了一條小縫,接著又裂開了一條……
(3) 冰面終于塌陷了,出現(xiàn)了一個小的冰窟窿。
(4) 水面在慢慢地擴大。
(5) 水面在迅速地擴大著。
(6) 小小的冰窟窿終于變成了一片很大的水面。
找到這些句子后,引導學生提煉相應的關(guān)鍵詞:“顫動——小縫——冰窟窿——慢慢地擴大——迅速地擴大——一片很大的水面”。學生根據(jù)這些關(guān)鍵詞,回顧想象老天鵝帶領眾天鵝奮勇破冰的情景,就可以有條有理地復述。
2. 嘗試多種視角,用不同人稱復述。課文中“天鵝破冰”這一部分內(nèi)容,是斯杰潘講述的。在指導學生復述的過程中,還可以引導學生除了這一視角,再嘗試以其他視角、其他人稱來復述;(1)從老天鵝的視角,以第一人稱來復述;(2)從眾天鵝的視角,以第一人稱來復述;(3)從作者的視角,以第三人稱來復述。從不同的視角,以不同的人稱來復述故事,可以幫助學生透徹地理解文本。
3. 揣摩不同角色的內(nèi)心感受。在順利完成前兩個要求的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揣摩故事中不同角色的內(nèi)心感受,并在復述中加以創(chuàng)造性運用。比如,教學課文第6自然段時,可以設計這樣幾個問題:(1)當你讀到“終于”這個詞的時候,你好像聽見斯杰潘在心里說些什么?(2)當你讀到“破冰勇士”這個詞的時候,你好像聽見斯杰潘在心里說些什么?(3)當你讀到“水面在慢慢擴大”的時候,你又好像聽見斯杰潘在心里說些什么?這樣,學生在復述時就不僅僅記住了故事的情節(jié),更走進了人物的內(nèi)心,找到了斯杰潘行為轉(zhuǎn)變的內(nèi)心依據(jù),為讀懂故事的結(jié)局、理解文章的主旨奠定了基礎。
二、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一個吸引人的故事,常常有一個出人意料的情節(jié)。而每一個出人意料的情節(jié)背后,又都有一個震撼人心的理由,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這就是一個好故事的魅力?!短禊Z的故事》亦是如此。正因為這樣,教學本課就可以從這“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入手,這是本課的第二種教學思路。
1. 緊扣“可是”,尋找依據(jù)。情節(jié)出人意料之處,在文中有一個標志性的詞語——“可是”?!翱墒恰币辉~在文中共出現(xiàn)三次。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突然寒潮降臨,北風呼嘯,湖面又上凍了。
▲突然,一只個兒特別大的老天鵝騰空而起,可是它并沒有飛走,而是利用下落的沖力,像石頭似的讓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撲打在冰面上。
▲我當時離它們才三四十米,雙手端著上了子彈的獵槍,可是,我卻把槍掛到肩頭,悄悄地離開了湖岸。
第一句,以出人意料的寒潮來襲、湖面冰封為故事的發(fā)生,提供了一個特殊的環(huán)境。第二句,以老天鵝出人意料的舉動,凸顯了它給獵人斯杰潘和眾天鵝所帶來的震撼,推動故事的發(fā)展。第三句,斯杰潘老人出人意料的舉動引人深思,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相對而言,第二句和第三句更具有教學價值。
2. 巧妙設疑,深入探究。在尋找上述句子的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重點圍繞第2句和第3句巧妙設疑,深入探究。
(1) 老天鵝面對冰封的湖面,為什么沒有飛走?它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它的舉動對其他天鵝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
(2) 獵人斯杰潘為什么放下“上了子彈的獵槍”?他的舉動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這兩個問題都直達文本的核心。學生回答了這兩個問題,也就透徹地理解了這個故事的主旨。
三、 還原比較
根據(jù)本文“故事套故事”的特殊形式,還有第三種教學思路——還原比較。閱讀教學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教會學生閱讀,這就涉及到一個很重要的詞語:閱讀策略。閱讀策略是指閱讀主體(讀者)在一定的閱讀情境下,為達成一定的閱讀目的,根據(jù)閱讀材料的特點和自身的閱讀需要,自覺選擇適宜的閱讀方法和閱讀程序。還原比較的閱讀策略正好與本文“故事套故事”的文本形式相契合。具體的教學實施可分四步走:
第一步,導入課文,概要復述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第二步,學習故事的第一種寫法——眾天鵝“討論”“破冰”“捕食”三個場面的串連。通過學習,理清故事的脈絡,并初步理解“什么是場面”,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場面。
第三步,學習故事的第二種寫法——點面結(jié)合。在第一種寫法的基礎上,添加對“老天鵝破冰”情景的描寫,就成了故事的第二種寫法。通過學習,體會“點面結(jié)合”這種寫法的好處。
第四步,學習故事的第三種寫法——故事套故事。在第二種寫法的基礎上,再加上人物斯杰潘,就成了故事的第三種寫法,也就是課文這一種寫法。通過學習,體會斯杰潘這個人物在故事中的作用,比較深刻地體味課文的主旨。
整個教學設計,先引導學生把故事還原到一句話,然后層層疊加,演繹出故事的三種寫法,在故事的三種寫法的比較中,進一步理解文本內(nèi)容,理解作者運用“場面描寫”“點面結(jié)合”“故事套故事”等寫作形式的目的和意義所在,從而幫助學生建構(gòu)起文本的意義與形式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豐滿學生的閱讀圖式和寫作圖式。
三種教學思路,各有側(cè)重。第一種教學思路,學生在理解文本內(nèi)容的同時,提高了復述故事的能力。第二種教學思路,學生理解文本主旨的同時,掌握了閱讀故事類文本的秘匙。第三種教學思路,學生不僅習得了一種閱讀策略,而且試著建立文本形式與意義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不同的選擇,帶來不同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