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好 劉清華
“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1963年2月16日,羅榮桓與世長辭,毛澤東為此夜不能寐,寫了《吊羅榮桓》一詩以表哀思。
羅榮桓從秋收起義擔任特務連黨代表起,就與黨的政治工作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此后,黨代表、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總政治部主任、解放軍政治學院院長等我軍政治工作的各級領(lǐng)導崗位便一直伴隨著他光輝的一生。羅榮桓從事政工時間之長、經(jīng)歷政工崗位之多、開創(chuàng)政工方法之新、做出政工業(yè)績之大令人矚目,為人稱道,他在政工方面的一些鮮活故事也被廣為傳頌。
1937年8月,羅榮桓任八路軍一一五師政治部主任
秋收起義失敗后,紅軍處境艱難,士氣低落,減員嚴重。一些人吃不了苦而不辭而別,一些人對革命缺乏信心而悲觀喪氣,一些人因敵人威逼利誘而投降變節(jié)。這是一個大浪淘沙的必備過程。
1927年9月的一天,紅軍特務連副連長張明與黨代表羅榮桓正在組織隊伍練兵。突然,通訊員報告說譚鐵匠(譚二牛)帶兩個同鄉(xiāng)逃走了。張明火冒三丈,馬不停蹄地去追。羅榮桓在原地怔了怔。
譚鐵匠同鄉(xiāng)趙二毛焦急地對羅榮桓說:“黨代表,你救救譚鐵匠,他母親病得快不行了,他想回家安排后事,但怕部隊不同意,沒辦法只好逃走了。”
張明與羅榮桓是同鄉(xiāng),他原是武漢國民政府警衛(wèi)團的排長,對革命忠誠,但舊軍閥惡習難改,對戰(zhàn)士輕則責罵,重則毆打,對逃跑士兵,往往不問青紅皂白,一律槍斃。眼看人命關(guān)天,羅榮桓立即邁開大步追去。
大約10分鐘后,張明追上了譚鐵匠。眼見無路可逃,譚鐵匠三人橫下一條心,從躲藏的樹叢中走出來,張明舉槍對準了譚鐵匠。此時,羅榮桓趕到,抬起張明握槍的手。槍響了,子彈射向了天空。張明再次舉槍對準譚鐵匠,被羅榮桓大聲制止。
“你們想回家,就公開說,為什么要逃跑呢?”羅榮桓面向譚鐵匠三人問道。
“黨代表,我們也不想當逃兵,我們都希望打白狗子,可這樣天天被敵人追,何況我母親病重……”譚鐵匠解釋。
羅榮桓沉思了一下說:“好,我同意你們走,可是你們不要忘記了,你們是秋收起義的戰(zhàn)士,我希望你們把秋收起義的火種帶回去,在家堅持斗爭,迎接最后的勝利。如果將來你們想回來,我第一個歡迎?!?/p>
說完,羅榮桓摸出身上僅有的4塊大洋,送到譚鐵匠手里,又把譚鐵匠的布包搭到他肩上。
譚鐵匠三人慚愧地低下頭,然后與羅榮桓依依惜別。
羅榮桓放走逃兵還給路費的事很快傳開了。對此,支持反對的人都有。毛澤東認可羅榮桓的做法,并就槍斃逃兵、打罵士兵等問題與羅榮桓進行探討。9月29日至10月3日,紅軍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10月1日清晨,毛澤東對部隊發(fā)表了鼓舞人心的講話后,宣布一個聲明:愿留則留,不愿留的可以回去。
就在這個時候,譚鐵匠和他的那兩個同鄉(xiāng)趕來歸隊。羅榮桓連忙走上前去,噓寒問暖。逃跑士兵的歸隊,把現(xiàn)場氣氛推上了高潮。大家斗志昂揚,振臂高呼,“打倒蔣介石、打倒土豪劣紳”的口號蕩氣回腸,響徹山谷。
三灣改編后,紅軍部隊建設(shè)逐步走上正軌。羅榮桓給自己定了一條規(guī)矩:凡是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打仗時,他在最前頭沖鋒,撤退時在最后面掩護;行軍時,他經(jīng)??钢鴰字Р√柣虻絷爲?zhàn)士的槍;宿營時,他每夜查鋪,逐個將戰(zhàn)士的夾被蓋好;發(fā)零用錢時,他最后去領(lǐng);自己病了,咬牙工作,可戰(zhàn)士病了,卻一天幾趟噓寒問暖。羅榮桓用過硬的作風和務實的工作贏得了官兵的愛戴。特務連變得生龍活虎,攻遂川、打茶陵、占寧岡,特務連像一把尖刀,所向披靡。
1927年10月23日晚,紅軍特務連在遂川縣大汾的一個閣樓上,舉行了第一批新黨員入黨宣誓儀式。羅榮桓領(lǐng)誓,6名新黨員莊嚴地舉起右手?!盃奚鼈€人,嚴守秘密,……永不叛黨”的誓詞激昂而響亮。譚鐵匠悄悄走到門前,輕聲地念著誓詞,也舉起了右手。幾個月來的切身經(jīng)歷,讓譚鐵匠見識了羅榮桓的過人風采,也領(lǐng)略了黨的無限前景。
羅榮桓聽到有動靜,把譚鐵匠叫進來,問他有什么事。
譚鐵匠搓搓手,極不自然地說:“黨代表,我知道我上次當過逃兵,還不夠入黨的資格,可是我愿把我的一切交給黨。這是上次我回家時你給我的盤纏,就讓我提前交給黨吧!”
隨后,他從口袋里拿出一張紙遞給羅榮桓說:“這是我的入黨申請書,請黨代表考察我?!?/p>
羅榮桓高興地說:“譚二牛同志,黨相信你,加倍努力吧!”
后來,譚鐵匠因工作積極,表現(xiàn)出色,英勇作戰(zhàn),成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
1930年6月,紅四軍二縱黨代表羅榮桓調(diào)任紅四軍代理政委。當時,紅四軍有3個縱隊。一縱隊戰(zhàn)斗力強。二縱隊經(jīng)過羅榮桓的治理,工作也趕上來了。三縱隊內(nèi)部不團結(jié),鬧得跟烏眼雞似的。
一天,羅榮桓帶了三位干事、一位勤務兵、一位馬夫來到三縱隊的特務大隊,還沒進屋,就聽到了一陣激烈的爭吵聲。羅榮桓不由得皺了皺眉頭,大步流星地往前走。
“怎么都是辣的,這怎么吃?”
“我們湖南人每頓飯都離不開辣子,你要是吃不了辣的,就吃白米飯?!?/p>
“憑什么做菜,要合你們湖南人、江西人的口味,你們有可口的飯菜吃,我們廣東人、福建人吃什么?”
“關(guān)我屁事,你愛吃不吃!”這時,一個人把菜盤子一掀,飯菜撒得滿地都是。另一人沖上前來,兩人推推搡搡。
羅榮桓大喝一聲:“住手!我是新來的紅四軍代理政委羅榮桓,第一天到你們這里,就碰上你們打架,你們大隊長、政委呢?”
大隊長李經(jīng)平、政委吳東新連忙舉起手,向羅榮桓報到。看到大隊長和政委竟帶頭打架,羅榮桓疾言厲色地問:“你們都是大隊的領(lǐng)導干部,竟然為了吃辣椒的問題大打出手,你們也不感到臉紅?”
安頓好鋪蓋后,羅榮桓馬上找李經(jīng)平、吳東新等人談話。原來,李經(jīng)平是湖南人,愛吃辣椒。吳東新是廣東人,吃不慣辣椒。部隊里的江西人口味同湖南人差不多,就支持李經(jīng)平。而福建籍與廣東籍的戰(zhàn)士不吃辣椒就支持吳東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兩派,爭吵打架就成了家常便飯。
了解情況后,羅榮桓又專程到伙房去了半天。他一邊洗碗,一邊對伙房的老黃說:“老黃,伙房的事可不是小事哎!我在軍部就聽說你們這里鬧辣子矛盾,到這兒一看,才深知辣子問題成大問題了,已經(jīng)嚴重到影響你們團結(jié)的地步了?!?/p>
“我只管炒菜做飯,領(lǐng)導叫我放辣椒,我就放,不叫就不放?!崩宵S為自己辯解。
羅榮桓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說:“老黃,你這個同志沒有原則性。明天能不能把辣子單獨炒一盆?別放在大鍋里一起炒,行不行?”
第二天中午開飯時,戰(zhàn)士們打開鍋蓋一看:青菜是青菜,辣椒是辣椒。吳東新一看:“嗯,沒放辣子哎!”
“這個辦法不錯,我們的口味都解決了?!贝蠹易h論紛紛。大隊第一次和和氣氣地吃了一頓飯。
下午,羅榮桓參加了大隊的支委會。在會上,大家又扯起了辣子青菜分開炒的問題。羅榮桓趁熱打鐵說:“我們這個大隊的湖南人、江西人、福建人、廣東人,大家都因為革命而走到了一起,成了階級弟兄。當前,我們面臨很多困難和問題,最需要團結(jié)。湖南有句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彎,三扎麻繩扯斷難,眾人拾柴火焰高,齊心團結(jié)金不換。大家都說今天的辦法好,可以前為什么不這樣做呢?這說明啊,你們以前就沒有這個愿望,都守著自己狹隘的地域觀念去指責對方。一盆小辣子事關(guān)團結(jié)大問題。只要大家珍惜團結(jié),辣子等問題都能很好解決。大家都是革命戰(zhàn)友,要互相諒解、互相照顧?!?/p>
經(jīng)過羅榮桓的耐心教育,大隊的干部都作了自我批評。接下來,羅榮桓與大家朝夕相處,同甘共苦,言傳身教,特務大隊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團結(jié)局面。
不久,毛澤東到紅四軍視察,見到羅榮桓后高興地說:“開始的時候,我對你還真有點不放心,聽紅四軍的同志說你一來就下連隊,而且把三縱的問題搞好了,我就放心了?!?/p>
1939年3月,羅榮桓、陳光率八路軍一一五師經(jīng)過長途跋涉,來到了山東,與山東抗日武裝并肩作戰(zhàn),繼樊壩、梁山戰(zhàn)斗之后,又在抱犢崮、峨山、閻王鼻子山、文王峪、石河等地多次與日軍交戰(zhàn),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對那些一貫為害群眾的地方偽頑勢力,如孔莊的杜若堂、白彥的孫鶴齡、天寶山的連德三之流,也給予了嚴厲的懲罰。
但是,主力部隊屢經(jīng)戰(zhàn)斗,減員很大,補充兵員、壯大主力部隊就成為當務之急。但要補充兵力,當時面臨的主要困難在于魯西、魯南地區(qū)日偽頑匪勢力強大,對群眾實行血腥屠殺,老百姓對他們心有余悸,害怕家里有人參軍會遭到報復。
大家都感到補充兵力壓力大,羅榮桓也是急在心里。10月的一天,在大爐村萬家大院里,羅榮桓召集地方和部隊干部開會。40多雙眼睛焦急地看著他,希望他有錦囊妙計。羅榮桓道起了開場白:“當前,魯南斗爭的局面剛打開,群眾還沒有充分發(fā)動起來,黨的基層組織也殘缺不全,地方一時是拿不出兵員來的,怎么辦?硬要嘛,那是不能解決問題的?!?/p>
會場上響起一陣短促的耳語聲,然后,大家不約而同地抬起頭,盼著他說下去。羅榮桓沉著地說:“要讓群眾來參軍,我們必須過得硬。一要作風過得硬,對群眾要秋毫不犯,消除群眾對我們的誤解;二要打仗過得硬,要打出我們的氣勢和聲威,讓群眾認為我們能打仗,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三要組織過得硬,要在地方建立黨的組織和群眾組織。達到了三個過硬,兵員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會后,羅榮桓從主力部隊中抽調(diào)100多名干部組成工作團,分赴滕北、鄒東、費南、費北四縣邊界一帶農(nóng)村,深入群眾、開展工作。羅榮桓親自帶隊到費南臨郯發(fā)動群眾。
羅榮桓率領(lǐng)的工作團幫群眾打掃衛(wèi)生、挑水、劈柴、理發(fā)、看病、割麥。同時,工作團走村串戶,張貼標語,與群眾拉家常,宣傳黨的主張,宣傳八路軍的政策,平靜的村子里頓時熱鬧起來。
當群眾聽說羅榮桓是一一五師政委,也與工作團成員一樣風餐露宿時,不禁感動萬分,他們連聲贊道:“八路軍的領(lǐng)導與日軍、偽軍的頭頭那真是天壤之別呀!”自此,各種關(guān)于八路軍的謠言不攻自破,農(nóng)民到處請部隊到村里開展工作。
八路軍靠過硬的作風和能力,贏得了群眾,補充兵員的條件水到渠成。臨(沂)郯(城)蒼(山)平原沸騰了,出現(xiàn)了“工農(nóng)兵學商、一齊來救亡”“兄帶弟,兒別娘,父送子,妻送郎,前呼后擁上戰(zhàn)場”的可喜局面。僅費南山區(qū),就有近千名青壯年報名參軍。新兵員源源不斷地補充,確保了八路軍和地方抗日武裝力量生生不息。
1941年夏,羅榮桓(左二)與朱瑞(右二)、黎玉(左三)、蕭華(右一)等在山東濱海區(qū)合影
1940年8月,八路軍一一五師決定編輯《戰(zhàn)士》雜志。一天,《戰(zhàn)士》雜志編輯那逖在翻看山西抗日根據(jù)地的一本雜志時,發(fā)現(xiàn)雜志內(nèi)容豐富,可讀性很強,特別是雜志上刊登的該地區(qū)領(lǐng)導人的頭像,十分顯眼。那逖腦子靈光一閃:他們的雜志能印領(lǐng)導人的頭像,我們?nèi)绻蚜_榮桓政委的像印上去,效果應當也不錯。那逖興高采烈地向雜志社領(lǐng)導、師宣傳部長賴可可作了匯報。賴可可也覺得可行,決定在《戰(zhàn)士》雜志的扉頁刊登羅榮桓的頭像。
那逖按賴可可的吩咐,開始為羅榮桓制作木刻畫像。畫像制好后,賴可可帶著那逖去向羅榮桓匯報。
“羅政委,是這樣的,我們看到其他地區(qū)的雜志刊登了他們領(lǐng)導的頭像,我們也想把你的頭像印在《戰(zhàn)士》雜志上?!辟嚳煽烧f。
“刊登我的頭像?誰同意的啊?”剛才還和顏悅色的羅榮桓頓時嚴肅起來。
“羅政委,這可是一一五師指戰(zhàn)員和根據(jù)地老百姓的共同呼聲啊!再說其他地區(qū)已經(jīng)這么做了?!辟嚳煽梢娏_榮桓嚴肅起來,忐忑不安地進行解釋。
稍頃,羅榮桓站起身來,給兩人各倒了一杯水,然后說:“謝謝你們的好意和同志們的抬愛。進入山東以來,我們是打了不少勝仗,但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是大家并肩作戰(zhàn)的結(jié)果啊!我羅榮桓就是有天大的本事,如果沒有廣大軍民的配合,也是孤掌難鳴??!”
停了停,羅榮桓接著說:“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毛主席、朱總司令才是老百姓的大救星。大家的心意我領(lǐng)了,雜志不要登我的像,要登就登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像?!?/p>
賴可可、那逖兩人站起來,似乎還想說點什么,羅榮桓用眼光制止了他們,隨后轉(zhuǎn)移了話題:“你們是《戰(zhàn)士》雜志的領(lǐng)導和編輯,我提議《戰(zhàn)士》雜志要多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多宣傳先進事跡,多宣傳文化知識,多宣傳抗戰(zhàn)動態(tài)?!?/p>
1945年4月,黨的七大在延安勝利召開。羅榮桓因工作需要未出席大會,但被選為中央委員。消息傳到山東后,大家紛紛向羅榮桓表示祝賀,宣傳部門又開始醞釀印制羅榮桓的頭像。
由于有了第一次的教訓,這次大家不敢“先斬后奏”了。宣傳部副部長陳沂等決定事先向羅榮桓請示。他來到羅榮桓住處,剛落座,羅榮桓就先入為主地說:“聽說有的同志又要為我制作頭像?我還是那句老話,不要掛我的像,要掛就掛毛主席的像?!?/p>
見羅榮桓態(tài)度堅決,陳沂不甘心地勸說:“山東根據(jù)地欣欣向榮,你立下了汗馬功勞,這個大家都有目共睹!……我們這樣做,是出于同志們對你的尊重和擁戴?!?/p>
羅榮桓搖搖頭:“尊重可以,擁戴也行,但不必把我的像掛到墻上去??!要掛就掛馬、恩、列、毛的像?!医裉齑騻€硬招呼,此事以后不得再提。”
1943年10月,山東分局為了貫徹中共中央關(guān)于《開展根據(jù)地減租、生產(chǎn)和擁政愛民運動》的指示,決定開展減租減息運動。但減租減息運動在初期進展緩慢而且不徹底,不少地區(qū)甚至出現(xiàn)了地主反攻倒算和逐漸侵蝕群眾勝利成果的現(xiàn)象。
一天上午,羅榮桓來到魯南費縣張李莊了解減租減息的情況。在張李莊農(nóng)救會會長的陪同下,羅榮桓首先來到了地主王希福的家里。一落座,羅榮桓就問:“老王,你把農(nóng)民的地租減了嗎?減了多少?”
王希福點頭哈腰地回答:“減租減息運動開展得好,我積極響應抗日民主政府的號召,已把租金減下去了,我算了一下,大概減了2800多擔呢!”
農(nóng)救會會長也應聲附和著:“是,是這樣的。”并指著屋里坐著的幾個農(nóng)民說:“可以問他們?!绷_榮桓與這幾個農(nóng)民交談起來。從交談的情況看,他總覺得有點不對頭,但他沒有明說。
從地主王希福家出來后,羅榮桓把農(nóng)救會會長支走,走到一個姓王的農(nóng)民家里。這位農(nóng)民正患病在床上,兩個孩子面黃肌瘦。羅榮桓摸出身上僅有的一塊銀元遞給他,關(guān)切地問他生的什么病,這次他家里減了多少租?
看到羅榮桓和藹可親,老王掙扎著從床上坐起來,上氣不接下氣地說:“減租前王希福把租提上去了,我家原來要交租6擔,后提高到8擔。這次王希福說要響應政府號召,把我家的租減到6擔,實際上我家的租和以前比沒減一點呀!”
在他們交談期間,有10多個農(nóng)民也擁進了屋里。他們紛紛向羅榮桓反映王希福根本就沒減租,心太黑了!他們還反映說農(nóng)救會會長也被王希福收買了。
聽完大家的訴說后,羅榮桓說:“大家會算賬吧,我今天先與大家算‘地瓜賬’。老王,你家4畝地,一畝產(chǎn)地瓜600斤,每畝成本折扣成地瓜200斤,除去成本,你家應得地瓜1600斤,而你實際一年有多少斤地瓜?”
老王數(shù)了數(shù)手指說:“我一年大概得700斤?!?/p>
羅榮桓說:“那余下的900斤哪去了呢?”
大家不約而同地說:“還不是交給地主了?!?/p>
羅榮桓接過話題:“大家說對了,我們農(nóng)民辛辛苦苦忙一年,到頭來還是吃不飽、穿不暖。而地主呢,整天游手好閑,卻天天大魚大肉。為什么呢?不就是他有田,我們沒有田嗎?他把租金提得那么高,我們還有吃的嗎?肯定沒有了。今天之所以算這個‘地瓜賬’,就是要讓大家明白,地主是不勞而食的,是我們老百姓用自己的血汗養(yǎng)肥了他們?,F(xiàn)在抗日政府開展減租減息運動,就是要讓大家少受地主的剝削和壓迫,能過上好日子。”大家聽了都連連點頭。
隨后,羅榮桓把農(nóng)救會會長、王希福和另外3個地主、張李莊的老百姓召集到一起,把調(diào)查了解的情況公之于眾。見羅榮桓掌握了實情,地主王希福連忙打躬作揖,向羅榮桓承諾馬上給農(nóng)民開倉退糧。其他幾個小地主看大地主王希福都頂不住了,都點頭哈腰說退糧。羅榮桓指示村農(nóng)救會罷免了被地主收買的農(nóng)救會會長,張李莊的減租減息真正打開了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