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文言文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思想亟待轉變,不能再用傳統(tǒng)的模式開展文言文教學,需要與時俱進,因材施教,注重文言文教學的靈活性和學生主體性的發(fā)展,讓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文言文。所以,我結合以往的實例和自身經驗,探討和研究了初中生文言文的學習策略,希望對初中生文言文的學習提供借鑒意義,對文言文教學產生參考價值。
一、巧妙設計導語,激發(fā)學習動力
導語的設計應該遵循趣味性、知識性的原則,不論是講一個古老而有深意的故事,還是講一個幽默風趣的笑話,甚至是列舉極其具有哲理性的名言,都可以瞬間激發(fā)學生對所講文言文的興趣,學生順勢就會配合老師的文言文教學,學生的學習和老師的授課便可以進行密切的配合與協作,可謂是兩全其美。以《桃花源記》舉例來說,這篇文言文中出現了為數眾多的成語,例如怡然自得、豁然開朗、無人問津、世外桃源等,在還未正式進行授課之前老師可以拿這幾個成語來考考學生,可以詢問學生這幾個成語的出處,隨即對這幾個成語進行合理、透徹的解釋,這樣一來,學生們就會感到好奇,腦子中會不自覺的問道:怎么這篇文言文中會出現這么多現在常用的成語?學習興趣自然而然的得到激發(fā)和提升,由此不難發(fā)現,利用良好的導語開展文言文教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是值得提倡的教學方法。
二、補充背景資料,加深學生體會
作為語文教師,應圍繞文本內容對其進行背景資料的拓展,拓展學生的視野,拉近學生與文本和作者之間的距離。要盡可能的拓展知識背景,為讀者深刻理解文章內涵找到通道。例如教學《岳陽樓記》前,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推薦《宋名臣言行錄》中對范仲淹少年時代讀書生活的相關介紹:“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依……常自高能誦曰: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通過閱讀這段資料,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和抱負,從而為更好地學習《岳陽樓記》奠定基礎。
三、多樣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1.故事法。初中語文教材所選擇的文言文作品故事性強,講故事的語言可以用現代漢語,也可以用文言語,也可以采用古今混搭的方式,從而起到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的效果。
2.演讀法。“書山有路勤為徑”告訴我們:實踐出真知,所以,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不容忽視的。在這里以《醉翁亭記》為例,老師在進行這篇文言文授課時應該將重點向學生感興趣的方面靠攏,例如文章里面歐陽修與朋友飲酒作樂、游山玩水的情景,在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力后,讓他們展開充分的探討,由他們自己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并不是老師一點也不參與,在這里,老師看到學生有理解的地方給予及時有效的更改,師生之間開展合作。
3.繪圖法。圖畫具有直觀的特點,可以使學生發(fā)散自身的思維、開拓自己的學習思路,尤其是在文言文學習中體現得尤為明顯,所以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時候要一邊閱讀文章內容,一邊在腦子里繪出里面的畫面,在圖畫的輔佐之下,會更加深刻的記憶其中的內容,并透徹的理解文言文的含義。
4.探究法。從宏觀層面來講,我國在大力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zhàn)略,每一個人都有必要促進這一戰(zhàn)略的開展,中學生也不例外,甚至他們更有必要。以往的文言文教學中總是把老師放在主體和中心位置上,忽略了學生的個性與自主學習、發(fā)展,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時候總是被灌輸“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的思想,導致他們不分情況地、一切按照老師說的做,完全沒有自主性和創(chuàng)新性,不僅不利于學生自身的長足發(fā)展,更不利于將來為國家做貢獻,畢竟國家需要的是創(chuàng)新能力強的人才。以《愛蓮說》為例,這篇古文雖然短小精悍,但是其中值得學生探究的問題卻很多,例如從陶淵明獨愛菊花、世人盛愛牡丹、作者只愛蓮花我們是不是可以看出他們各自的興趣愛好和每個人的性情,學生如果能夠主動的探究這些問題并適當的咨詢老師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把文中內容理解透徹??傊蠋熢谶M行文言文教學的時候要讓學生主動地進行內容的探究,這樣做有百利而無一害。
總而言之,注重初中生語文教學中文言文的學習是大勢所趨,所以中學文言文教學人員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并全力做好這份工作,努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習效果,弘揚中華民族偉大的傳統(tǒng)文化。
陳中玉,教師,現居安徽阜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