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莉
去年十一月的某一天,身為上海靜安收藏協(xié)會的一名會員,獲悉協(xié)會邀請到民國瓷器專家熊中富來講課并進行現(xiàn)場鑒定,我便帶了一塊民國粉彩山水攜琴訪友圖小瓷板欣然前往。早前就聽聞熊老師在研究民國瓷器尤其是文人瓷畫方面成果頗豐:著有《珠山八友》、《文人派花鳥瓷畫》、《江派山水瓷畫》等書,是飲譽海內(nèi)外的民國文人瓷畫收藏者和研究者。去年九月我又曾觀看過上海靜安收藏協(xié)會主辦的“熊中富藏文人瓷畫展”,看完不禁贊嘆老師的藏品豐富且精致。
我收藏的這塊小瓷板是我十多年前在一朋友家購得,當初就是被它清麗雅致的畫意所吸引。之后就一直把它擱在家中的紅木博古架上,沒有再出過家門。這次難得有機會面對面向深諳民國瓷畫的專家請教,就把深藏閨中多年的它帶出來亮亮相。當老師看到它時,興奮地說:“同學們,這塊粉彩山水瓷板是我今天見到的你們所有帶來的民國瓷器中最好的一件,它是民國早期高手的上乘佳作,大家傳下去看一下?!甭犃死蠋煂@塊瓷板這么高的點評,我很開心,但也有些納悶:先前我也是挺喜歡這塊瓷板的,因為它的清新工麗,但相比我看到的其他晚清或民國的瓷板畫大多有款有印,而它卻無款無印,說實話我因此而沒有太過看重它。課后,當眾人都散去的時候,我?guī)е闹械囊苫髥为殕柪蠋煟骸盀槭裁催@塊瓷板沒有題詩沒有落款,您卻認為它好呢?好在哪里?”老師耐心地解答:“這塊瓷板是沿襲清早期‘四王的山水畫風,筆墨精湛老到,哪怕無款無印,也當是大師精意所為。收藏不能光看款識,有些民國瓷板上雖有款有印,但若題材、畫工、意境平庸,那也就是商品瓷畫,俗。而你這塊瓷板畫文人氣息濃,即使沒有題詩,畫面本身飽含詩意,雅。”聽了老師的話,我心領神會?;丶业穆飞?,我滿心喜悅,巴不得早點到家,要好好重新打量被我長期輕視的它。
回到家,我仔細觀賞起這幅瓷板畫來。瓷板嵌在紅木邊框內(nèi),做成小插屏的樣式,插屏兩側(cè)的站牙和底部的絳環(huán)板透雕靈芝紋裝飾。作為屏芯的瓷板長方形,可單獨取下來。瓷板胎體堅致平整,本身高19厘米,寬12厘米。整座插屏高27.5厘米,寬17厘米。這個尺寸的小插屏作為硯屏置于硯臺前,可以減少風吹到它,使墨汁盡可能慢一點干,是兼具實用性和觀賞性的文房佳器。
再看這瓷板畫:主人和攜琴童子步行在臨湖小徑上前去拜訪知音好友。朋友的幽居有屋舍數(shù)間,依山傍水,應是不奢華但也不寒陋、清雅宜人的靜室明軒,籬笆墻圍起一個潔凈的庭院。柴扉已半開,想來主人正殷切地等候著來客。院落前方小山巒上兩顆老松傲然挺拔、蒼勁有力。院落后方三峰峙立,中間主峰高聳如云睥睨雄距,稍前一座山崖上一株古樹傾斜而出,其后楊柳依依。峭拔的山石皆以重墨層層皴染,敷以青綠,尤顯山深林密、蓊蓊郁郁的盎然生機。再后方的遠山則簡練概括地逶迤淡抹。院門前一條土壟的岸邊長滿了纖細的臨水蒲草,連接著一座曲橋通向畫面中右方的湖心島,小島上翠紅相間的樹下一座茅亭半隱半現(xiàn)。橋兩邊的湖面波瀾不驚,右下方一漁夫撐著篙將一葉輕舟滑入畫面。全圖景物置陳布局洗練謹嚴,筆墨細膩精巧,畫意明凈雋永,加之以攜琴訪友之寧靜高遠題材點景使人浮想聯(lián)翩……
一個晴朗的上午,清風拂面,一名高士,童仆相隨在后,不帶禮物,只攜琴囊,不畏路途遙遠,去山郊野外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知音撫琴暢聊。知音不僅能聽懂曼妙的琴聲,更能聽懂奧妙的弦外之音……筆者常思考一個問題:人與人之間什么是最難得的?回答終是:“懂得?!惫首怨旁浦綦y覓。因為懂,才能看明白對方的可貴之處,從而由衷欣賞和惺惺相惜;因為懂,才能時常站在對方立場上考慮問題,從而體諒對方的不足和難處,進而理解包容?!拔叶恪睙o疑是一句最溫暖人心的話語,是最能在瞬間拉近兩個靈魂距離的話語。扎根于“我懂你”土壤里長成的愛情和友情之樹才最茁壯,最能抗擊風霜雨雪……
再說回到這塊瓷板畫,攜琴訪友題材雖清高隱逸,但整幅畫設色明麗秀潤,構圖繁簡有度,一掃孤寂荒寒的畫風,畫面蕩漾著濃濃生機和詩意,寄托了作者對秀麗山河的熱愛和美好生活的向往。由于山水風景畫具有由近及遠、層次分明的特點,再加上用心感悟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恬淡心境,細品之下,雖身于室內(nèi),卻能開闊視野,消躁妄之氣,漸覺神寧氣靜。
收藏愛好者納入某件器物時,最初只是被它最直觀呈現(xiàn)出的外在美所吸引,和它產(chǎn)生了一種“一見鐘情”的眼緣而買下它,而后帶回家自己通過看書、上網(wǎng)查資料就能了解到它背后更多的信息量和知識點。就比如得到這塊民國粉彩文人瓷畫后,翻閱瓷器方面的書籍后我學習到了不少相關的知識,得知了民國粉彩文人瓷是誕生在淺絳彩文人瓷之后的。十九世紀中葉以后,風雨飄搖的清王朝國運日衰,曾經(jīng)窯火旺盛的瓷都也陷入了困境。就在這歷史的十字路口,同治、光緒時期一些傳統(tǒng)制瓷藝人沖破了重重禁錮,創(chuàng)立了一種嶄新的陶瓷藝術形式——淺絳彩,并涌現(xiàn)了一批像程門父子、金品卿、王少維這樣的開派大師,他們以瓷代紙,將文人畫入瓷,給保守的瓷壇帶來一股清新之風。所謂“淺絳彩”就是借鑒元代畫家黃公望繪山水的技法,以淡赭色和極淺的水綠、草綠或淡藍等彩繪于瓷上,用750℃左右低溫燒成。淺絳彩畫面顏料極薄,色調(diào)清淡柔和,極具中國水墨畫效果。稍后,民國初期,有深厚藝術功底和良好文化素養(yǎng)的“珠山八友”等名師接過了前輩的接力棒,以新粉彩的形式,革故鼎新。由于新粉彩的色域比淺絳彩更寬廣豐富,彩頭也不似淺絳彩那般易脫落,雅俗共賞,因此贏得了比淺絳彩更為廣闊的商業(yè)市場,逐漸成為景德鎮(zhèn)瓷畫的主流。所謂“新粉彩”就是粉彩,只是新粉彩的色澤和傳統(tǒng)粉彩色澤相比有很大差異。傳統(tǒng)粉彩設色,各色之間單一顏色的色澤是平平的,很呆板,少過渡色,俗稱“死顏色”;而新粉彩在填色之前先打底色,再通過填色工藝中的“洗染”、“油染”、“點染”等不同工藝手法,使每一種顏色都有過渡色,有濃淡變化,生動自然。新粉彩色澤在調(diào)色和爐火兩個主要環(huán)節(jié)上掌握得好,有清三代官窯粉彩效果,甚至有近似于官窯琺瑯彩的風格特點。在二十世紀前期在以王琦為代表的珠山八友等同時代的大師們的共同努力創(chuàng)新下,將新粉彩文人瓷畫推向了登峰造極的境界。他們的功績在景德鎮(zhèn)陶瓷史上樹立起一座耀眼的時代豐碑,影響巨大而深遠……
從一開始對藏品外在美的欣賞,到擁有后的快意滿足,再經(jīng)由學習而品味到藏品所蘊藏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和時代氣息,如果又有機會能與兼?zhèn)鋵崙?zhàn)經(jīng)驗和理論知識的真專家交流,高手的點撥又能讓你對藏品產(chǎn)生更深刻的認識。就像熊老師說的“收藏不能光看款識”,我收藏的這塊民國粉彩山水攜琴訪友圖小瓷板畫雖無款無印,但因工細意雅,也堪稱民國珍品。亦如同我們在生活中拜師交友,不能光沖著對方的名氣地位,最主要的是在意對方的學識和人品。不單單看重名頭,最主要是注重內(nèi)在其實質(zhì),用眼睛去看懂,用心去讀懂,這樣就能覓到貨真價實的好藏品,也能交到有真材實料的良師益友。(責編:雨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