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 程
(宜興 214221)
中國崇尚天人合一,所以中國人也習慣借具體物象來表達心中愿景,例如:松柏象征長壽,石榴暗示多子,葫蘆寓意福祿。寓情、寓意是紫砂壺藝創(chuàng)作的常用表現(xiàn)手法之一,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等在心靈手巧的藝人手中,演變?yōu)槌休d美好祝愿的紫砂作品,如“魚化龍壺”寓意吉祥,魚躍龍門,平步青云,名利雙收;“報春壺”寓意春暖花開,好運來臨;利用竹子、蝙蝠諧音制作而成的“祝福壺”,寓意祝福無限。
吉祥如意歷來是中華民族恒久的美好祝愿,《莊子·人間世》中云:“虛室生日,吉祥止止”,成玄英《疏》:“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慶之徵?!奔橐嘧骷颉!叭缫狻笔羌榈幕?,自古就受到人們喜愛。
如意概念源遠流長,據(jù)《事物紀原·什物器用部》記載,戰(zhàn)國時就有如意,但有關如意的確切記載最早當推《晉書·石崇傳》。宋、元時期以后,特別是在明清兩朝,社會流行說吉利話的禮俗,在此社會背景之影響下,吉祥文化獲得了充分的發(fā)展,如意的制作也是這種習俗的具體表現(xiàn)。清代滿族統(tǒng)治階層十分崇尚如意的吉祥寓意,因此在清宮中制作并收藏有大量不同質地的如意,如意成了社會的高級饋贈品,不但材料力求貴重,精益求精,其紋飾內(nèi)容更是突出吉祥的寓意所在??v觀各朝代、各款式的如意,其上的吉祥圖案紛繁斑斕,足以讓人領略到博大的中華文化以及藝術品中所蘊含的人生哲學。
圖1 弦紋金錢如意壺
明代天啟至崇禎年間著名陶工陳用卿 (1624-1644)制作的“弦紋金錢如意壺”(見圖1)驗證了如意在紫砂創(chuàng)作中早有先例:該壺紫砂泥色深褐,夾砂質感若隱若現(xiàn);蓋鈕透雕成渾圓的金錢球狀;壺蓋以淺浮雕刻如意云頭紋飾;彎曲的壺嘴與弧形的把手分量勻稱;壺腹上部以一度凸弦紋圍繞一周,為笨重的器身增加線條美感;壺身一面以草書刻五言詩及名款:詩人吟白雪,才子步青云。古人所做“如意壺”已經(jīng)如此精美優(yōu)雅,足可見如意美好的寓意在多年前就已經(jīng)受到廣泛的應用。
圖2 吉祥如意壺
理想中的“如意壺”應該有美好的寓意、精湛的制作工藝,既有前人的風范,又有現(xiàn)代的風尚。在細細揣摩前人制作的多款“如意壺”后,又翻閱查找了各類書籍,設計出多款草圖,最終創(chuàng)作了這把“吉祥如意壺”(見圖2),該壺以具有悠然典雅之美的傳統(tǒng)壺為藍本,飽滿圓潤,著眼于演繹經(jīng)典。紫砂壺器整體器型的氣質、壺型的把握是藝人水平的體現(xiàn),基本的衡量標準是比例恰當、輪廓線條流暢,在實際使用中能使人拿捏舒服。這把“吉祥如意壺”骨肉亭勻、身筒剛勁挺拔,流與把銜接非常連貫。細看此壺,壺鈕為如意形橋梁式,平緩舒展,巧妙地凸起能令壺的重心上移;壺的口沿采用暗工銜接,嚴絲合縫;壺鈕中正有力,給人以舒適之感;壺嘴胥出稍作改動,悠長秀美、含蓄挺拔、富有力度、收放得宜,出水干凈利落;壺把隨壺身乘勢而起,張弛有度、收放自如,與壺的流遙相呼應,完整地構成一種飽滿的氣勢,且與壺身如意貫通,過渡自然,線面都較為靈活;壺身圓融,腹部裝飾如意圖形,大方得體、虛實相通,顯得精實有神,不致扁塌,使整把紫砂壺器經(jīng)由行云流水的線條之美,呈現(xiàn)出一種柔而不弱的爽利感,給人以豐腴的貴妃美人體的感覺,又很好地演繹了如意的吉祥寓意。制作完成后的“吉祥如意壺”胎泥精練、作工精細、氣度恢弘、神韻大度,令人賞心悅目。傳統(tǒng)經(jīng)典再次演繹,簡潔飽滿,壺體的凸凹面隨著線條的流動組合,若浮云漂浮,詩意盎然。
精心創(chuàng)意的“吉祥如意壺”經(jīng)過了五行鍛煉而成陶,承載了祈福的美好愿望,在我們欣賞它時,也希望萬事都能如人之意,給人美滿的生活,這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也是紫砂的魅力。同時,通過該壺的創(chuàng)作,使我領悟到:一把好的紫砂作品是用心演繹的過程,唯有真心投入,靜心其中,安心創(chuàng)意,才會心手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