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英杰
(宜興 214221)
紫砂壺歷經(jīng)幾百年發(fā)展,已成為一種實用性很強的藝術(shù)品。大自然為紫砂藝術(shù)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題材,在千姿百態(tài)的紫砂壺造型中,無一不是通過點、線、面的巧妙組合與泥色的巧妙搭配來展示其形象美,以達到典雅、含蓄、古樸、端莊的藝術(shù)效果?,F(xiàn)以這款紫砂“戀春壺”為例(見圖1),談談紫砂壺裝飾的藝術(shù)魅力。
圖1 戀春壺
紫砂“戀春壺”的材質(zhì)為紅泥,色澤鮮艷。全壺以傳統(tǒng)的“如意壺”為基礎設計而成,壺型端正秀美,既古樸醇厚又簡約時尚,是紫砂壺的一種經(jīng)典壺型。“如意”是吉祥的化身,自古就受到人們喜愛,此款“戀春壺”在傳統(tǒng)的“如意壺”上有所變化,氣勢非凡,結(jié)構(gòu)比例十分完美,壺器既具小品之細膩,又有大品之霸氣,把握有度,堪稱精品,加之壺腹、壺把、壺鈕和壺蓋精美的桃花刻繪,含義深刻,更顯珍貴。
紫砂“戀春壺”以桃花題材入壺,體現(xiàn)了對春天的眷戀之情?!叭f紫千紅總是春”,而桃花最能代表春天。桃花開放之際,滿園姹紫嫣紅,遠遠望去,似乎天上落下了一大片朝霞。桃花散發(fā)出的陣陣清香沁人肺腑,花香鉆入你的鼻孔,撲進你的心里,沁人心脾。桃花有粉紅的、深紅的、淺紫的,在青翠欲滴的綠葉映襯下顯得鮮艷嬌美,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一絲絲紅色的花蕊頂著嫩黃色的腦袋,調(diào)皮地探出頭;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一陣風吹來,朵朵桃花就像一只只花蝴蝶,撲打著翅膀,翩翩起舞,叫人目不暇接,神迷意醉。我們在花海里徜徉著,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這么多的桃花神態(tài)迥異,千姿百態(tài),有的單獨掛在枝頭,有的三三兩兩緊挨著。成百上千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大小小的蝴蝶飛來飛去。把眼前的景色看作一大幅活的畫,但要把桃花的景色全部描摹在紙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倒不如像紫砂“戀春壺”這樣,以點滴的桃花刻繪裝飾折射春天的美好,以及對春天美景深深的眷戀之情。
紫砂“戀春壺”不但造型如花似眷,還具有美好的寓意。在中國,桃花一直以來都離不開“愛情”二字,人們常說的“桃花運”就是指桃花給人帶來的愛情機遇。此外,桃花在傳統(tǒng)文化中具有獨特的魅力。桃花的花神最早相傳是春秋時代楚國息侯的夫人,息侯在一場政變中被楚文王所滅。楚文王貪圖息夫人的美色,意欲強娶,息夫人不從,乘機偷出宮去找息侯,息侯自殺,息夫人也隨之殉情。此時,正是桃花盛開的三月,楚人感念息夫人的堅貞,就立祠祭拜,也稱她為“桃花神”。雖然桃花神屬于神話傳說,卻也體現(xiàn)出桃花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底蘊。
紫砂“戀春壺”的立意就是將春天之美傳遞給世界,根據(jù)桃花的示春含義,憑借大膽的想象和高超的設計水平制做出了此壺,壺腹、壺蓋、壺把和壺嘴以桃花為裝飾,恰恰顯示出桃花的美麗逼真,特別是壺把像桃枝一樣彎曲有力,代表著桃花頑強的生命力,同時也代表春天到來,大地復蘇,桃花伸開枝干迎接春天。整款紫砂“戀春壺”的制工精細,造型技藝別致,器型優(yōu)雅,巧奪天工,意境深遠,令觀賞者回味無窮。
[1]宗志軍.談談紫砂壺中的茶文化[J].佛山陶瓷.2014(03):50.
[2]欣文.一起找尋春日的花語[N].今晚報.2011.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