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近年來,隨著人體彩繪、汽車彩繪的不斷升溫,“彩繪”一詞也開始席卷于我們的校園。幼兒本身就具有愛畫的天性,而彩繪教學能讓他們在最自由的游戲活動中,借最佳的繪畫形式表現、舒展自己內在的愿望和情感;同時,也能獲得教育意義上的功效。因此,筆者對此開展了研究,探索彩繪教學方法、豐富材料內容、建立評價體系等,為幼兒提供全面發(fā)展的空間,切實提高彩繪活動質量。
一、明確過程性評價意義
在研究初期,筆者查閱了很多的資料,了解了過程性評價的意義。通過查閱了解到:過程性評價是一個對學習過程的價值進行建構的過程;過程性評價是在學習過程中完成的;過程性評價強調學習者適當的主體參與。而通過一階段的實施下來,筆者更深刻地明確了其意義的所在,并深刻地體會到:過程性評價的“過程”是相對于“結果”而言的,具有導向性,過程性評價不是只關注過程而不關注結果的評價,更不是單純地觀察幼兒的表現。相反,關注教學過程中幼兒智能發(fā)展的過程性結果,如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等,及時地對幼兒的繪畫水平做出判斷,是幫助幼兒找出問題的根源、獲得成功的重要保證。
二、還原過程性評價實例
一次,在進行《螃蟹》的水墨畫活動中,因為是初次接觸水墨畫,所以筆者以齊白石老先生的《螃蟹》導入,請孩子們對作品進行評價,讓孩子們在輕松的評價以及觀察過程中了解了水墨畫和其他繪畫的不同。因為是初次接觸水墨畫,所以為了幫助幼兒更加明確水墨畫的繪畫方法,筆者在講解示范的時候,并沒有采用單一的老師邊說邊畫的形式,而是讓孩子參與到老師的講解示范中來,讓孩子反客為主,對老師的握筆方法、下筆力度、繪畫順序等進行評價。讓孩子在觀察、評價中發(fā)現繪畫要領,幫助孩子加深難點的記憶。
在孩子們繪畫的過程中,筆者也有意識進行評價。雖然有了示范講解的直觀經驗,但當孩子們真正操作的時候就出現了問題,如:螃蟹的身體畫得太大了,沒有表現出濃、淡墨的變化;螃蟹的腳比例不協(xié)調,多畫了少畫了等等。針對這一系列的問題,筆者在巡回觀察和指導中一旦發(fā)現就及時進行了評價,對于個別孩子的個別情況,筆者就采用個別的點評和指導,幫助孩子糾正;對于大部分孩子的普遍問題,那就采用集體的語言提示和指導,這其實也是一種評價,讓孩子在這樣的評價中改進繪畫方式,也帶給孩子新的繪畫靈感。另外,筆者發(fā)現,在活動中孩子們也能進行同伴間的相互評價,這多數發(fā)生于同桌的孩子之間。如在繪畫過程中,筆者就聽到小馨對他旁邊的冬冬說:“你的螃蟹畫得太小了”“你還可以畫些水草”在伙伴的評價下,冬冬馬上進行了改正,最終呈現了較好的作品。在以往,可能孩子之間的這種交流會作為一種不專心的表現,會讓孩子們專注于自己的繪畫,但在開展研究后,筆者會比較提倡這樣的方式,但會在最后的評價中讓孩子把握好這個度。因為我們知道,孩子之間的這種互評,更多的時候能使孩子們相互促進、相互提高,從而讓孩子們在繪畫的過程中再相互學習。
當然,在孩子們完成作品后,筆者也會組織孩子們進行一個總結性的評價,或對整個活動過程以及孩子們完成作品的整體情況進行評價;或是孩子之間進行作品的互相評價和欣賞。因為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是一個整體,不能單一分裂開來。只有將評價作為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存在于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孩子們才能真正提高、真正得到身心全面的發(fā)展。
三、展現過程性評價盲區(qū)
當然,在研究實施的過程中,也有一定的盲區(qū)。如在筆者組織的課題觀摩活動中,筆者進行了《青花瓷》的展示。在保證好這一活動完整性的同時,筆者更注重孩子們操作中的過程性評價。如:在孩子們繪畫過程中,筆者表揚了“XX畫得花紋很漂亮,誰用了“愛心”、“回紋”等進行了裝飾;誰在花盆的盆身上畫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等。有老師指出:這樣的一種評價方式可能會打斷孩子們的思維,可能有些孩子本來有自己的想法,但當老師一講,他就會直接照搬和借鑒,從而扼殺了他們獨立創(chuàng)作的機會;同時,孩子們之間的相互評價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他們的認真操作和獨立完成等。對此我們也進行了討論,當然在活動之后以及根據長期以來的觀察我也進行了反思。筆者發(fā)現不管是哪一種形式的過程性評價,是來自老師還是來自于孩子之間的過程性評價,在很大程度上是大大提高了孩子們的作畫水平。因為對相對薄弱的孩子而言,來自老師和同伴的過程性評價可以豐富他們的知識經驗、豐富他們的素材,是幫助他們體驗到了成功;而對于那些能力強、有想法的孩子而言,老師的評價并不會影響他們的思維,就如在《青花瓷》的活動中,筆者的過程性評價讓原本素材貧乏的孩子能進行借鑒,而對于能力強的孩子而言還是保有他們自己的想法,像小坡根據他自己的喜好繪畫了一條龍,小馨畫了一只鳳凰等??梢?,老師集體性的評價并未影響他們。當然,筆者自己也有一個疑問,就是對于中間段的孩子而言,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抹殺了他們自我的想象力,這也是本課題研實施研究至今的一個盲區(qū)。
在不斷地實踐中發(fā)現,將評價存在于孩子的彩繪活動過程中起到了一定的成效,孩子們能在多種方式的評價中進行一個相互的比較、自我的反思和提升,促使每個孩子都能獲得成功。
【作者單位:昆山市北珊灣幼兒園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