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可涵
老爸老媽外出打工已經(jīng)整整三年了,可令旁人奇怪的是,我卻從沒有流露出半分“留守兒童”的憂傷、難過等情緒。這是為什么呢?
“丁零零——您的快遞到了!”這樣的電話,奶奶隔三岔五就會收到。這次寄來的是一雙棕色棉拖鞋、一雙加厚保暖手套。親愛的老媽呀,我真希望您能有一雙千里眼,好讓您看看家里堆積的這些大大小小的快遞盒子!上個月,奶奶才到廢品站賣掉了好幾捆,可才不到半個月,快遞盒子又堆起來了。
“丁零零——小可,拖鞋、手套收到了沒?合適不?這可都是今年最新款的喲。對了,我們又給你買了幾本課外書,過幾天就寄到了?!薄爸x謝媽媽!別總給我買這買那的,您和爸爸給自己多買點兒東西,家里什么也不缺。”掛掉電話,我沖奶奶做了個鬼臉:“您就等著簽收下一份快遞吧!”
“丁零零——”我接起電話,電話里傳來老爸熟悉的聲音:“小可,吃中午飯了嗎?”“吃了。”“吃的什么菜呀?”“西紅柿炒雞蛋、燒茄子。”“吃飽了嗎?”“飽了?!薄皠e著涼了,多穿點兒衣服!”“知道了!”“最近學習怎么樣?”“還可以,老師說我要繼續(xù)保持現(xiàn)在的學習狀態(tài)?!薄澳棠躺眢w還好嗎?”“最近心臟病好多了。”“你要照顧好她老人家?!薄昂玫摹!薄敖裉扉_不開心呀?”“還好?!薄白鳂I(yè)寫完了嗎?”“寫完了?!安诲e,咦,我聽見雨聲了,沙洋下雨了嗎?”“爸爸,您耳朵好靈呀。外面正下毛毛雨呢,您打電話耳朵打成精了吧!”放下已經(jīng)有些發(fā)燙的話筒,我一看通話時間:四十分鐘。
老爸特別喜歡和我煲“電話粥”,以至于后來我的大腦都建立起一個“答話模式”了。他問了上句,我就能猜中下一句。告訴你們吧,老爸煲電話粥的吉尼斯紀錄是——一小時零三分鐘!
“嘀嘀——”我剛上QQ,老爸老媽的QQ頭像就像往常一樣地閃起來,向我發(fā)起“視頻”進攻,我只好硬著頭皮“應戰(zhàn)”。每次視頻聊天時,他們倆都異常興奮,仿佛我們幾年沒見了。其實,昨天我們還見過“面”哩!這不,我都準備下線了,他們倆又不約而同地“扯”住我,要我再聊一會兒。
看到這兒,你明白了吧!這就叫“狼愛上羊啊,愛得瘋狂”。爸爸媽媽兩人快遞、電話、視頻的“瘋狂夾攻”,讓我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他們對我的關愛、惦念,讓我覺得他們不曾遠離。
“瘋狂”的親情
“我”這個留守兒童為什么從沒
有覺得孤單過呢?習作開篇就賣了一個關子,一下子引起了我們的好奇心。小作者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將老爸老媽種種關愛“我”的“瘋狂”舉動一一呈現(xiàn),層次清晰,語言活潑俏皮,生活氣息濃郁。結(jié)尾引用歌詞,不僅巧妙地深化了中心,還增添了無盡趣味。
(王海蓉)
小文通微博
學渣的命就是這么悲催——考得好被懷疑,考得不好被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