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一笑
精彩段落
黃河滾滾。即使這兒只是上游,還沒有具有一瀉千里的規(guī)模,但它那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氣概,完全足以使人膽驚心悸。
大水車在河邊緩緩地轉動著,從滔滔激流里吞下一木罐一木罐的黃水,傾注進木槽,流到渠道里去。這是蘭州特有的大水車,也只有這種比二層樓房還高的大水車,才能同面前滾滾大河相稱。
——袁鷹《筏子》
文章導讀
袁鷹是我國當代散文名家,《筏子》也是詠物佳作。1961年9月,袁鷹去甘肅省蘭州市體驗生活,之后寫了這篇文章。它帶著給全國人民鼓勁的色彩,所以文章節(jié)奏非常明快,聲調非常響亮,意志非常昂揚。作者運用襯托和對比,描述艄公撐著羊皮筏子在黃河上行駛的情景,贊揚了艄公憑著勇敢和智慧、鎮(zhèn)靜和機敏,戰(zhàn)勝了驚濤駭浪。從而歌頌了新中國英雄的人民群眾,揭示了想要獲得成功,需要大膽、鎮(zhèn)靜、機敏和智慧的道理。主題鮮明,健康向上。
精讀感悟
作者巧妙的構思,運用全方位的襯托和對比手法,將人物置于黃河宏闊的背景中,以展示不平凡的底蘊。文章開篇,先描寫了黃河的澎湃與險峻,“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然后介紹“ 比二層樓房還高的大水車”,寫到這兒,筆鋒一轉,寫到了河面的小羊皮筏子。“那么小,那么輕,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個小小的浪頭,就能把它整個兒吞噬了?!笨此坪苷5拿鑼?,實則是作者用大水車襯黃河之大,大水車又襯出小羊皮筏子的小。同樣,黃河的兇險襯托出筏子的渺小,正是這小小的筏子在 “一瀉千里”的滾滾黃河里激流勇進,使河心的筏(fá)子顯得那么不可思議,那么驚心動魄,那么激蕩人心。
作者在描寫岸上觀看筏子的人“提心吊膽”后,別有深意地描寫了筏子上的乘客“從容地在談笑,向岸上指點什么,那神情,就如同坐的大城市的公共汽車里瀏覽窗外的新建筑”,艄公呢,“比較沉著,他目不轉睛地撐著篙(gāo),小心地注視著水勢,大膽地破浪前行”。岸邊人們的強烈感受,對比出筏子上的人物的自信、勇敢、智慧與鎮(zhèn)定,顯示出筏子上人們的從容自如。同樣,黃河的兇險也襯托出筏子上的艄公和乘客,膽略和智慧不凡。經過這么多層次的襯托對比,把羊皮筏子在黃河上的航行寫得驚險十足后,點出了羊皮筏上的艄公,“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細的篙子。就憑他的勇敢和智慧,鎮(zhèn)靜和機智,就憑他的經驗和判斷,使得這小小的筏子戰(zhàn)勝了驚濤駭浪,化險為夷,在滾滾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為黃河的主人” 。作者單單用了3個成語,就展示出黃河的波瀾壯闊。工筆手法,這簡直就像國畫,寥(liáo)寥數(shù)筆,就勾畫出景物與人物的神韻。黃河的兇險,又反襯了征服自然的人, “應該是更值得景仰和贊頌的”。到這里,讀者對艄公的敬仰也自然是心悅誠服的。如果沒有作者層層的襯托,而是直接介紹小羊皮筏子的體積大小,艄公看似簡單的駕駛,很難使讀者體悟到觸目驚心的情景,很難把讀者的情緒推到高峰。
袁鷹不愧為散文高手,著墨不多,卻能借對黃河上穿越激流險灘的羊皮筏子的精心描繪和熱情歌詠,表現(xiàn)了我們中華民族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贊美了征服自然的人類,贊美了包括艄公、乘客在內的“黃河的主人們”的勇敢、沉著、智慧和毅力,也贊美了黃河的雄渾氣勢和自然的偉力。行文至此,文章并沒有戛然而止,而是意味深長地將鏡頭拉近?!把銥┙?,近了,筏子在激流上奔跑得更加輕快,更加安詳。”《筏子》還在往前漂行,它所孕育著的文化意義,并沒有到此結束,因為人類對自然的態(tài)度的變化,是不會停止的。充分展示了人們敬畏自然、挑戰(zhàn)自然的樂觀精神。
作者簡介
袁鷹,原名田復春,又名田鐘洛,1924年生,江蘇省人。著有散文集《第一個火花》、《風帆》、《京華小品》、《袁鷹散文選》等。他的散文作品善于以抒情、議論的手法和排比、疊句的形式,渲染氣氛,點化主題,詩意濃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