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純
和母親通電話,我聽出她感冒了,問了幾句便說:“天涼了,可得注意點(diǎn),記得按時喝藥。這周我不回家了,妞妞也感冒了。”母親一聽,趕緊說:“你不用掛念家里,快帶妞妞去醫(yī)院看看……”接著,母親又說了一大堆囑咐我的話。
放下電話,我突然醒悟到,是不是我做得太不好了?母親和女兒同時感冒了,我卻不肯回家看望母親,要一刻不離地守著女兒。其實(shí),女兒已經(jīng)上了初中,雖然從小嬌氣得很,但小小的感冒還是不要緊的,她自己吃了感冒藥,照樣玩得開心。母親老了,感冒了很容易引起氣管炎,有一年換季時感冒,咳嗽了一個多月才好。
我們的愛,為什么總是偏向兒女,而忽略了父母?我想,這應(yīng)該與我們從小形成的習(xí)慣有關(guān)系,做兒女的,都是被父母寵著長大的,所以父母在我們心目中一直是強(qiáng)大的角色。他們?yōu)槲覀儞纹鹨环綗o風(fēng)無雨的天空,護(hù)佑我們成長;我們受了委屈,他們會耐心安慰;我們遇到困難,他們竭盡全力幫我們渡過難關(guān)。在兒女眼里,父母幾乎無所不能。
可是,歲月匆促,轉(zhuǎn)眼間父母老了,在我們還沒有意識到的時候,他們的腰彎了,頭發(fā)白了,精力大不如前,還經(jīng)常被病痛侵?jǐn)_。因?yàn)槟赀~,他們也會感到失落和無助,有時還會像孩子一樣脆弱。
我們中年人上有父母,下有兒女,是父母和兒女的支柱,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也是最有力量的時候,所以我們有義務(wù)把父母和兒女照顧好。既然如此,為何要厚此薄彼,把更多的愛給兒女,只留一點(diǎn)給父母呢?
想起鄭板橋曾為百姓寫下的幾個字:敬老如子。我們應(yīng)該像對待兒女一樣對待父母,給兒女多少愛,就要給父母多少愛,不能讓愛的天平失衡。我的老家有個鄉(xiāng)鄰,讓母親住在幾乎要坍塌的破房子里,卻對兒子百依百順,要星星不給月亮,吃得好穿得好,可母親的溫飽都成了問題。他這樣做,并沒有贏得兒子的孝順,上行下效,兒子長大后,用同樣的方法對待自己的父母和孩子。大家都譴責(zé)這樣的人,可有的時候,我們都容易犯這樣的錯,雖然不至于到這種程度,但給兒女和父母的愛不是一樣多。
真的應(yīng)該敬老如子。給兒女一份關(guān)愛的時候,別忘了也給父母一份。給兒女買他喜歡的東西時,要想想父母喜歡什么,給他們一份心儀的禮物。對兒女噓寒問暖的時候,別忘了父母也需要你的問候。我們做的這些,都是父母曾經(jīng)并且一直為我們做的。其實(shí),父母是最容易滿足的,給他們一點(diǎn)愛,他們就非常欣慰?!揪庉嫞盒捱h(y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