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鳳
最近,紐約出現(xiàn)了一件很詭異的事情,很多人正在走路時會突然停下來,用奇怪的姿勢倚著墻壁,拿出筆記本電腦或手機,往墻上一按,過了一會兒,人們臉上會露出絲絲微笑。
其實,那些人只是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墻體內(nèi)嵌著的USB插口,想上傳或者下載一些自己喜歡的資料而已。這是德國著名的建筑設計師兼藝術家巴特爾實施的一個叫做“死掉”的創(chuàng)意項目:在墻壁上嵌上一個USB接口,發(fā)現(xiàn)的人們可以與其他用戶交換數(shù)據(jù),并且這種“情報傳遞點”允許文件共享而不需要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
2010年1月1日,巴特爾在參加墨西哥藝博會時,看到了他最喜歡的網(wǎng)絡藝術家盧森達的作品。讓巴特爾感到驚奇的是,盧森達的作品都是把互聯(lián)網(wǎng)當作畫布,每幅畫都有一個網(wǎng)站,并且觀眾還可以隨意修改那些畫。在盧森達的網(wǎng)站上有這樣一句話:在網(wǎng)上和觀眾互動,不僅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還是對互聯(lián)網(wǎng)藝術家的挑戰(zhàn)。只有這樣,藝術才會真正離開象牙塔,“活”在屏幕上,人人都可以隨時下載。
巴特爾看后特別興奮,他覺得自己也可以把這個理念運用到建筑設計里,即把網(wǎng)絡藝術移入“真實”的生活中。于是,他決定在自己工作的城市——紐約實施一個叫“死掉”的創(chuàng)意項目:挖五個特別隱蔽的墻洞,然后在里面嵌入U盤,只把USB接口露出來,發(fā)現(xiàn)它們的人,只要插上電腦或手機,就可以隨意上傳自己喜歡的文件或者下載里面的東西。
“死掉”的創(chuàng)意項目一實施,就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因為人們必須先到達藏有USB接口的地方,然后費盡心思地找尋,而且你并不知道U盤里面會有什么。這就像戰(zhàn)爭年代特工接頭交換情報一樣,未知的探險和冒險令很多人瘋狂地加入到尋“寶”的活動中來。
由于USB接口都處于公共場合,可能在風吹雨打中受損,于是除了鼓勵大家安裝,巴特爾還呼吁人們在項目網(wǎng)站上更新它們的使用狀況,以方便人們可以更快捷地找到可使用的USB接口,真正在公共場合營造了一個匿名的線下文件共享平臺。
為此,巴特爾專門策劃了一個展覽會,參觀者只需用智能手機登錄路由器,就能觀賞到每件藝術品。但是,展覽會沒能取得巴特爾預想的效果,因為沒有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的參觀者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墻上的黑盒子。于是,巴特爾開始思考其他可行的方式,以便讓更多的人加入。
2012年,巴特爾實施了“死掉”的姊妹項目——DVD“情報交收站”。他在紐約的活動影像博物館一面外墻上,開鑿了一條不到5英尺長,非常細小、隱秘的細縫,嵌入DVD光驅(qū),從而把內(nèi)容傳播出去。人們只需把空白的DVD光碟插進去,幾分鐘后,上面就會被刻入一場影像藝術展。并且每隔一段時間,里面的內(nèi)容都會更新,直到最后博物館把這部“光驅(qū)”撤走。
目前,“死掉”的創(chuàng)意項目在世界各地廣泛擴散,全球有將近2000個這樣的U盤被放置在各種奇怪的地方,如墻里、樓梯里、電話亭里,甚至在巴黎藝術橋鎖上小狗的脖子上等,有將近10000G的文件在共享。
紐約街頭的各種USB接口,就像是這座城市一道隱蔽而神秘的風景線,更重要的是,它向人們傳遞了信息時代最為寶貴的精神和理念: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