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小亭
1964年,美國天文學家阿諾·彭齊亞斯和威爾遜在霍爾摩德爾市組建實驗室,開始全力研究與宇宙大爆炸有關(guān)的微波背景輻射。就在兩人雄心勃勃研究的過程中,在霍爾摩德爾市的另一端——五十公里外的普林斯頓大學里,著名天文學家羅伯特·迪克正帶領(lǐng)他的小組,也在為尋找宇宙大爆炸時產(chǎn)生的背景輻射而孜孜不倦地工作著。
阿諾·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的研究穩(wěn)中有進,他們注意研究中的每一個數(shù)據(jù),哪怕是再小的細節(jié)方面的東西,他們都會殫精竭慮地進行分析。然而,在他們的研究過程中,一件事情卻實實在在地困擾著他們——在他們的實驗室里,不知道從哪天起,突然多出了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噪音信號。這種信號非常微弱,但卻持續(xù)不斷,實在令人生厭,不斷地干擾兩人的心情和思緒。
為了更安心地工作,阿諾·彭齊亞斯和威爾遜抽出了一點時間,希望能找出信號出現(xiàn)的原因。但是因為精力有限和主次之分,兩人沒能發(fā)現(xiàn)什么結(jié)果。為了更全身心地投入到微波背景輻射研究上,阿諾·彭齊亞斯給普林斯頓大學的羅伯特·迪克打了電話,希望他能幫自己找到正確的答案,徹底消除這種令人生厭的噪音。在彭齊亞斯心中,比自己學術(shù)更高的羅伯特·迪克一定能解決這個問題。他猜得沒錯,羅伯特·迪克在這個方面堪稱大師,確實要比彭齊亞斯和威爾遜要技高一籌。
然而,彭齊亞斯沒想到的是,羅伯特·迪克一向視他和威爾遜為同領(lǐng)域的最大競爭對手。當?shù)弥麄儽辉胍粜盘柛蓴_時,羅伯特在電話里表面上答應(yīng)會抽空去看看,但內(nèi)心里卻暗自竊喜,根本就不會考慮為他們解決這個所謂的難題。
十幾天之后,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看羅伯特·迪克還是沒來,心里便知道他是不會來了。兩人一氣之下,決心哪怕是暫時放下微波背景輻射的研究,也要徹底解決噪音信號的來源。不為別的,就為了爭這一口氣。他們覺得,學術(shù)上的研究,應(yīng)該旨在推進人類文明和社會發(fā)展,而不應(yīng)是羅伯特·迪克那樣固步自封,心胸狹隘。
讓羅伯特·迪克萬萬沒想到的是,一個多月后的某一天,這種噪音信號源終于被彭齊亞斯和威爾遜成功發(fā)現(xiàn)。更令他震驚,也令彭齊亞斯和威爾遜自己都萬萬沒想到的是,這種令他們一直很討厭的噪音信號源,居然就是他們廢寢忘食研究的背景輻射和本底輻射的信號源。這一切,真可謂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了。而在這個方面,羅伯特·迪克的研究水平要比他們二人更有見地。但遺憾的是,由于羅伯特·迪克的狹隘和小氣,讓這個原本可以讓自己名動天下的好機會擦肩而過了。
1978年,阿諾·彭齊亞斯和威爾遜因為以上的發(fā)現(xiàn),成功獲得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獲獎現(xiàn)場,彭齊亞斯和威爾遜滿面春風,神采煥發(fā);而在距離現(xiàn)場千余公里的一處樓房里,滿面悲愴的羅伯特·迪克,卻傻傻地看著眼前的紅酒,久久難以下咽。
有人這樣評論羅伯特·迪克:憑他的造詣和學術(shù)水平,當時只需到現(xiàn)場粗略感知一下噪音信號源,最多不過三五天,就可以取得重大的發(fā)現(xiàn)。但可惜的是,心胸的狹隘和境界的小氣遮擋住了他的雙眼,沒看見信號的來源,卻只看見了滿世界的嫉妒和不平。這,才是學術(shù)大師羅伯特·迪克最悲哀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