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林,劉冬梅,曾 玲
古典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瑰寶,包括《四書五經(jīng)》《孝經(jīng)》《了凡四訓》《弟子規(guī)》等各種經(jīng)典讀物。護理事業(yè)亟須吸納古今中外優(yōu)秀文化成果,充實其理論體系[1,2]。外科護理工作彈性大,護理人員的壓力隨之增加,如何通過提高自身素質(zhì)來更好地適應復雜多變的護理人際環(huán)境,更有效地應對外科臨床工作,是擺在廣大護理人員面前的突出問題。本研究設(shè)計理念是借鑒中國古典文化精華,提升護理人員的人文素養(yǎng)。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某三級甲等綜合醫(yī)院外科護士60人作為研究對象,均自愿參加該項目。其中女58人,男2人;年齡18歲~48歲(32歲±23歲);未注冊護士3人,護士20人,護師25人,主管護師10人,副主任護師2人;中專2人,專科16人,本科40人,本科以上2人。
1.2 方法
1.2.1 學習方法及學習內(nèi)容 研究對象通過網(wǎng)絡(luò)下載電子書,百度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學習中國古典文化。古典書籍內(nèi)容包括老子、莊子的無為思想;孔子、孟子的仁孝思想;易經(jīng)和了凡四訓的改變命運思想;墨子的非攻思想等。護士利用QQ、微信、電話、短信互相交流,在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群友之間互相幫助。要求護士學習期間做好日常生活記錄,記錄單位時間的發(fā)怒次數(shù),包括生悶氣的情境。研究對象可自選一種或者幾種書籍來自修,如果有時間可以把搜集到的經(jīng)典通讀一遍,然后選擇一本認真學習。經(jīng)典書籍的基本含義都是讓人更好地做人,不同的只是形式。所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經(jīng)典修養(yǎng)自己,因人制宜,可以增強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收到較好效果。其中18人學習了老子莊子的無為思想,22人學習了孔子孟子的仁孝和思想,16人學習了易經(jīng)和了凡四訓的改變命運思想,4人學習墨子的非攻思想,60人各自做了日常生活記錄,記錄中描述了情緒波動的次數(shù),學習以后是不是減少了情緒波動的次數(shù)。
1.2.2 評價標準 記錄學習前后護士內(nèi)心情緒波動,包括情緒波動引起心搏加快、呼吸急促、受挫感、對贊美的快樂感及稍有不順引起的情緒波動和在短時間內(nèi)無法恢復平靜的情緒反應。情緒把控好的標準是呼吸平穩(wěn)順暢,心搏慢而有力,與情境和諧相處,寵辱不驚,也可以把自己經(jīng)常遇到的溝通困境發(fā)給研究人員,研究人員尋求專家組給予解答。
表1 古典文化學習前后外科護士情緒控制能力比較 次/月
經(jīng)典古典書籍內(nèi)容必須經(jīng)歷后才可以領(lǐng)會到,如老子《道德經(jīng)》里的“上善若水”,部分護士一直在順境中長大難以理解;部分護士在苦難中泡大,對事情可以很好地掌握分寸,深知在某些時候應閉門、閉口、閉心,對上善若水領(lǐng)悟頗深,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滋養(yǎng)萬物,低調(diào)做人,就像一個水壺和一個水杯,水杯居于下位才得以讓水壺里的水倒進,化成自身平易的秉性,保持謙虛謹慎的修養(yǎng)?!兑捉?jīng)》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敝t虛的人可以諸惡不做,諸善奉行,感恩改過,在實際生活中會產(chǎn)生巨大的反作用力,福雖未至,禍已遠離,可以逢兇化吉,萬事和興?!睹献印费裕骸翱嗥湫闹?,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經(jīng)歷了一些復雜的情景才會有興趣探討古典文化的精髓及其在生活中點滴的活用。學校教會護士熟練掌握基本護理技能,忽略對護生為人處世方面的教育,認為那是家長的事情;家長則認為管兒女吃飽穿好即可,至于學本領(lǐng)那是學校的事,所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20世紀80年代、90年代出生孩子以獨生子女居多,他們自小在家里養(yǎng)尊處優(yōu),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很少受到挫折教育,以致在面對紛紜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時不知如何是好。通過對中國古典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外科護士生智慧心,可以很好地照顧別人的感受,由一個懵懂青年變得逐漸成熟,由被動地接受別人的態(tài)度變得主動地把控人群的氣氛,把自己變成小太陽,時刻對身邊的人傳播正能量;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包容別人的缺點;像大地一樣包容萬物,為身邊的人著想,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教會病人良好的生活和行為方式,使他們?nèi)蟛辉侔l(fā)生類似的傷害事件。幫助更多的人知道健康的生活方式,使更多的人擺脫人際交往的困境,在心中充滿感恩和愛。
通過對中國古典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外科護士可以平靜地應對突發(fā)事件,和周圍人更融洽地相處,更好地配合醫(yī)生、其他人員做好病人的診療工作,相應地減少由于憤怒引起的身體不適,幫助別人度過心理難關(guān),達到心理健康。
[1] Donahue MP.Nursing the finest art a illustrated history[M].2nd ed.[s.l.]:Mosby Yearbook,1996:1.
[2] 王云峰,趙雁.中國護理百年發(fā)展掠影[J].中華護理教育,2009,6(11):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