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曉鏡,康會霞
(邢臺學院,河北 邢臺 054000)
20世紀80年代以來,大學生人際關系的研究一直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目前國內(nèi)對大學生人際關系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吸引因素、類型、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和諧人際關系的重要性[1],以及人際關系與自我概念、共情、人格、情緒調(diào)節(jié)、心理健康、主觀幸福感等因素之間的關系等[2]。其中,大學生的人際關系與心理健康是國內(nèi)研究的重點[3]。近些來,國內(nèi)對大學生人際關系的研究,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1)研究方式單一。主要以思辨型研究為主,實證性研究較少。思辨型研究較少考慮地域、文化、學校類別和辦學水平等因素對人際關系影響。(2)研究對象的代表性不高。研究對象多來自本科一類院校,以地方院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的研究偏少。
以邢臺學院的學生為研究對象,發(fā)放問卷 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34份,有效率78%。其中男生91名,女生143名;城市53名,城鎮(zhèn)44名,農(nóng)村137名;獨生71名,非獨生163名;一年級63名,二年級53名,三年級60名,四年級58名;??粕?7名,本科生197名;文科類59名,理科類61名,藝術特長類56名,經(jīng)濟類58名。
采用由鄭日昌編制的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問卷共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調(diào)查被試的性別、生源地、是否獨生、年級、培養(yǎng)層次、院系六方面特征。第二部分是當前大學生人際關系的相關問題調(diào)查,共 28個題目,每道題回答“是”,或者“否”?;卮稹笆恰钡?分,“否”得0分。該量表有4個維度:交談、交際與交友、待人接物和異性交往,每個維度都由7個陳述性問題組成。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本次問卷調(diào)查的施測按照隨機原則進行,采用統(tǒng)一的指導語和問卷紙。全部問卷回收后經(jīng)過檢查核實后進行問卷編碼,然后輸入計算機,利用spss17.0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的數(shù)據(jù)管理與處理。
總問卷信度為 0.76,各個分維度的信度均高于 0.60,其中交談方面的信度為 0.65,交友方面的信度為 0.66,待人接物的信度為 0.62,與異性交往的信度為0.68。均達到統(tǒng)計學要求。
首先對邢臺學院人際關系總體現(xiàn)狀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表明 43.2%學生的人際關系無或者較少困擾,接近所有學生的一半;34.6%學生的人際關系存在一定程度困擾;13.2%學生人際關系存在較嚴重困擾;存在嚴重困擾的學生最少,占 9.0%。由此可見,當前邢臺學院大學生人際關系交往現(xiàn)狀不甚理想,將近一半的學生存在著人際交往困擾問題。
另外,本問卷分別從交談、交際和交友、待人接物、與異性朋友交往這四方面對邢臺學院大學生人際關系進行了調(diào)查。在交談方面有 52.1%學生認為自己具備較高的交談能力和技巧,善于交流思想感情;40.2%學生認為自己交談能力一般,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不善于交談的學生較少占7.7%。在交際和交友上僅有 39.7%的學生人際關系較和諧,不存在較明顯持久的行為困擾,44.1%學生在被動地尋找被人喜歡的突破口,還有 16.2%的學生在社交活動與交友方面存在著較大的行為困擾,并陷入“感情危機”和孤獨困窘的狀態(tài)。有 68.4%的學生在待人接物上較尊重別人,敢于承擔責任,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強,遇到的困擾較少,有 23.9%的學生情緒很不穩(wěn)定,內(nèi)心極不平衡,常常處于矛盾狀態(tài)中,有 7.7%的學生缺乏待人接物的機智與技巧,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與異性朋友交往方面,53.4%學生懂得如何正確處理與異性朋友之間的關系;有 27.8%學生不懂得如何與異性交往最適宜;還有 18.8%學生在與異性交往過程中存在較為嚴重的困擾,存在著過分思慕異性或?qū)Ξ愋猿钟衅姷南敕ā?/p>
1.性別、生源地、是否獨生的差異比較
以獨立樣本t檢驗考察邢臺學院大學生人際關系總分及各維度的“性別”差異,結果如表 1所示。結果表明,邢臺學院大學生在交友和異性維度上得分達到 0.05水平上差異顯著(t=2.48,p<0.05;t=2.07,p<0.05),而在總分、交談和待人三個維度上沒有差異。對“是否獨生”進行差異分析,結果表明,邢臺學院大學生在總分、交談、交友和異性維度上得分達到 0.05水平上差異顯著(t=3.02,p<0.01; t=2.09,p<0.05;t=3.02,p<0.01;t=2.41,p<0.01),而在待人維度上沒有差異。單因素方差分析檢驗邢臺學院大學生人際關系總分及各維度的“生源地”差異,結果發(fā)現(xiàn)在總分上達到顯著性差異(F=5.71,p<0.01),而在交談、交友、待人和與異性交往上無顯著性差異。
2.年級、培養(yǎng)層次、院系差異比較
以單因素方差分析檢驗邢臺學院大學生人際關系總分及各維度的“年級、培養(yǎng)層次、院系”差異,結果如表1所示。結果表明在總分、交談、交友、待人和異性上均存在顯著性差異。
表1 大學生人際關系在年級、培養(yǎng)層次、院系的差異比較
1.地方高校大學生人際關系現(xiàn)狀不甚理想,應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有 55.8%學生認為自己在人際關系方面存在著困擾,60.3%學生在交際和交友方面存在一定或較大行為困擾,超過了學生的一半以上。有接近一半的學生交談能力一般,少部分學生甚至不善于交談,在此方面存在著障礙。在待人接物方面,邢臺學院大學生有 68.4%學生認為遇到的困擾較少,但仍有超過 30%的學生在此方面存在著困擾。
2.性別、生源地、年級、專業(yè)、院系、培養(yǎng)層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的人際關系。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男性在交友、與異性交往方面(2.46;2.94)遇到的困擾比女性(2.63;3.25)少,這與兩性性格差異有關,男性偏獨立,女性偏依賴,對友誼的重視和投入程度要高于男性,遇到的困擾自然會多,再加上幾乎在所有社會的文化中,女性在兩性交往中都是處于被動、矜持的一方,而男性是掌握主動權的,而且大學階段正是最為關注異性,最想得到異性認可的階段,這往往會導致女大學生在與男生交往時,內(nèi)心沖突較多。
本研究發(fā)現(xiàn)非獨生子女的人際關系水平(9.36)普遍好于獨生子女(12.03);因為非獨生子女的家庭環(huán)境,使他們有能力能更好地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能夠更加包容和體諒他人。四年級學生遇到的困擾最少(7.05),二年級學生人際關系困擾較嚴重(15.64);一年級的學生剛從高中升入大學,遠離家鄉(xiāng),來到陌生的環(huán)境,對大學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法,還不能很好的適應,面對新環(huán)境,大一學生還處于探索和適應階段。二年級的學生,雖然對大學生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初步的適應,但對自身還不能進行合理的定位。三、四年級的學生對自己有著清楚的定位,適應了學校環(huán)境,所以就具有較好的適應能力。
在院系上,文科類(7.86)學生人際關系水平好于理科、經(jīng)濟和藝術特長類的學生(8.57;8.57;16.28),藝術特長類學生人際關系水平最差。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文科類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善于交往,積極參加各種活動。而藝術特長類的學生比較有個性,比較特立獨行,不善于交往;本科生(8.94)的人際關系水平明顯高于??粕?6.70),可能是因為專科的學生更容易產(chǎn)生自卑感,認為自身素質(zhì)低于本科生,而把自己封閉在一個小圈子中,不愿意大范圍的交往。
綜上所述,當前地方性高校大學生人際關系交往現(xiàn)狀并不理想,超過一半的學生在此方面存在著困擾,應引起校方和相關部門的足夠重視。另外,一些因素,如性別、年級、院系、學科類別、是否獨生、培養(yǎng)層次等因素會影響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如何根據(jù)大學生的實際情況,系統(tǒng)地研究大學生人際關系發(fā)展歷程、根據(jù)具體情況對其人際交往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給予針對性的指導,是以后研究的方向。
[1]高薔.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教育探索,2012,(1):138-139.
[2]曾志強,李江華,張奔.當代大學生人際吸引因素分析[J].網(wǎng)絡財富,2010,(8):15-16.
[3]張麗瓊.試論大學生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版),2010,(3):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