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關鍵詞】 學困生;轉化;耐心;愛心;信心
【中圖分類號】 G6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6—0037—01
“學困生”是存在于學生之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往往由于成績落后于其他同學,而存在強烈的自卑心理。如果教師不關注他們,積極努力做好轉化工作,勢必會導致好的更好,差的更差,最終使“學困生”產生自暴自棄的思想。因此,教師如何正確對待和轉化“學困生”至關重要,也是長期以來困擾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一個難題。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轉化“學困生”的方法。
一、對待“學困生”要有足夠的耐心
學生之所以變?yōu)椤皩W困生”,原因極為復雜,各種各樣,因此,轉變的方法絕對不能千篇一律。作為教師,不僅要深入研究每位“學困生”的特點,因人制宜地制定出轉變的策略和計劃,還要做好打持久戰(zhàn)的準備,所以教師對待“學困生”的轉變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
首先,要有足夠的耐心幫助“學困生”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皩W困生”大多自控能力差,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行為偏激,性格孤僻。因此,教師一定要耐得住性子,傾聽“學困生”的心聲,查找“學困生”存在的問題,幫助“學困生”樹立一個學習的榜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他們真正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千萬不能操之過急。
其次,教師要有耐心經常與他們的家長溝通交流。家庭教育問題也是“學困生”產生的重要因素,家庭的溺愛,使孩子養(yǎng)成了自私、懶惰、任性、挑剔、以自我為中心等不良現象,再加上家長工作壓力大,時間緊張,應酬較多等,難免放松對孩子的教育。因此,經常與“學困生”家長溝通,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相互配合,確保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再次,教師要有耐心去觀察和記錄學生的點滴進步。教師要經常在課堂內外關注他們,尤其是在他們表現好或者取得進步的時候,給予表揚鼓勵。要讓他們的優(yōu)點逐漸進行量的積累,在積累過程中不斷與他們自己的過去比較,與班上表現好的同學比較,從中發(fā)現自己的缺點,形成自我改變的內驅力。
二、對待“學困生”要有足夠的愛心
愛的力量是無限的,師愛可以溫暖“學困生”冰冷的心,激發(fā)他們學習的動力。任何人都需要愛,尤其“學困生”,他們的感情更脆弱,所缺的就是來自老師、父母和同學們的關愛,他們更需要愛的激發(fā)?!皩W困生”因為學習成績差,所以經常受到老師、家長的批評和同學們的歧視,容易產生自卑心理,他們從內心渴望得到老師的愛和關注,如果老師對“學困生”的愛能在老師和學生之間形成一種依戀,使得“學困生”能主動打開心扉與老師進行交流,并在老師那里尋找到溫暖和安慰,得到鼓勵和勇氣,那么“學困生”就會把老師的這種愛轉移到他所教的學科上,具體表現為學生喜歡聽老師的課,積極回答老師所提出的問題,努力完成老師所布置的作業(yè),遇到疑難問題也會主動去找老師解決。因此,和諧的師生關系對“學困生”的轉化起著重要因素。
三、對待“學困生”要有足夠的信心
作為教師,首先要對“學困生”有信心,其次就是如何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一旦學生對自己有了自信,那么轉化工作就有了一半的成功。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找出他們的特長。例如:具有繪畫才能的學生,就多讓他們辦板報;熱愛勞動的就把集體勞動的指揮權交給他;喜愛運動的,就讓他組織一些相關的體育活動;喜歡科技、軍事及歷史等知識的,在課堂上涉及相關問題時就讓他們回答;沒有特長的,我們可以讓他們在小組里輪流當收作業(yè)的小組長等等。通過這些舉措,幫助他們找到自信,找到自我。
同時,還可以用他們喜歡的貼貼紙、奪小紅旗等方式,慢慢激發(fā)他們做好事情的積極性。當“學困生”有了點滴進步時,教師可以婉轉地對他提出更高的要求,用這樣的方法,不斷克服他們身上的不足,建立起他們成為一名好學生的信心,用他們身上的長處去克服他們的缺點,用積極的心態(tài)來克服他消極厭學的情緒。一旦學生建立起了自信心,教師的下一步工作就是幫他們制訂出學習的計劃,讓他們按計劃去學習,如讓“學困生”做好提前預習、督促其課后復習、按時完成作業(yè)、合理分配學習與玩的時間等。只要教師對“學困生”有了信心,學生自我建立起了信心,就會為他們及時脫“困”開辟出一片發(fā)展的天地。
耐心是“學困生”轉化的基礎,一定要打牢。愛心是“學困生”轉化的催化劑,一定要有溫度。信心是“學困生”轉化的保障,一定要穩(wěn)。只要做到、做好了這幾點,轉化學困生將不再是一件難事。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