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敏
江蘇邳州運河中學組織的師生同場考試的新聞引來看客無數(shù),口誅筆伐者有之,點贊聲援者有之?!敖话拙怼?、“甩筆而去”,教師與校方的一系列舉動點燃了圍觀者的熱情。事實上, “師生同考”并不鮮見,一些地方教育部門和學校早有嘗試,運河中學并非“第一個吃螃蟹的”。之所以招來批評,關(guān)鍵在于人們從“40歲以下”、“ 高三年級組教師”、“模擬考試”中嗅到了應試教育的味道,發(fā)現(xiàn)了“人格侮辱”的痕跡。
雖然這次業(yè)務練兵教師測試成績優(yōu)秀率達81.6%,但終究學校受到質(zhì)疑、騎虎難下,教師感覺丟了面子、傷了尊嚴。這一局面,不論學校、教師還是學生,哪一方都不愿看到。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比绻谄渲屑由稀芭c生同考”,難免引發(fā)師道尊嚴何在的疑問?!皫熒肌睍尳處熕刮膾叩?、顏面無存?是否就真的只能考得了學生,考不得教師呢?
韓愈在《師說》中說得好:“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由此可見,“師生同考”并非那么可怕,其作為一種檢測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進教學相長,也不能顛覆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更不會損傷教師的尊嚴。
教師反感這一舉措,究其根本,固然有“師必強于弟子” 、“考不過學生丟面子”的念頭作怪,更多的卻是對學校管理考核制度的不滿。
當前,精細化管理、量化考核已成為很多學校的治校法寶,廣大中小學教師承受著管理、教學等方面的考核壓力,高三年級教師的壓力之大更不用說。
在事先沒有進行溝通、未達成共識的情況下,單純將考核的對象、形式確定為“40歲以下高三年級教師”,這無疑會使其對制度公平性產(chǎn)生質(zhì)疑:為什么是我們,為什么僅是我們?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作為學校來說,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校,進行業(yè)務練兵,提高教學質(zhì)量,這是合理而且必需的。無論是采取剛性管理還是柔性管理,終極目標是促進學校、教師與學生的和諧健康發(fā)展。要實現(xiàn)這種發(fā)展,離不開學校管理層、一線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師生同考”的爭議,表面上看源于考的形式及對教師尊嚴的認識,但實質(zhì)上拷問的是學校管理制度設計的科學性、公平性和可操作性。如果學校在制度設計過程中,僅是把焦點放在師與生、教與學的“管”上,量化考核而缺乏人文化的制度設計,對教師的訴求和擔憂“置之不理”,則會加劇學校與教師之間的矛盾,引發(fā)教師對學校管理制度公平、公正的質(zhì)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