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凱
摘 要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強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弘揚時代新風;建設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德育是我國歷來都高度重視的重要模塊,尤其是十八大以來的新時期賦予了德育更多的歷史使命和社會價值。因此,面對新時期德育工作的新機遇和新挑戰(zhàn),不僅是落實教育任務立德樹人的基本前提,也是踐行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保障。
關鍵詞 小學德育 中國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機遇與挑戰(zhàn)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4.036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Primary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SHU Kai
(School of Economics, Politics & Law,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68)
Abstract The party's 18 report clearly stated: to strengthen social morality,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family values, personal and moral education, promote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virtues, promote a new era of style; build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system, promote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Moral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an important module in every age are highly valued, especially since the new era eighteen gives more historical mission of moral and social values. So, faced with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new era of moral education is not only to implement the educational mission Lide tree people the basic premise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China Dream and practic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Key words primary moral education; China Dream;socialist core valu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1 高瞻遠矚,把握小學德育的歷史機遇
新時期,小學德育工作被賦予了新的要求和時代內(nèi)涵。這要求我們正確對待德育工作,既要注重細節(jié)和過程,潛移默化,又要看清形勢和領會精神,因勢利導,真正把握住這一歷史機遇期。
1.1 領會黨的十八大重要精神,凸顯學校德育工作的戰(zhàn)略地位
德育工作受到了國家和我黨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并在黨的十八大上首次將“立德樹人”寫入了工作報告。這一創(chuàng)舉,充分體現(xiàn)了國家對學校人才培養(yǎng)和德育工作的重視,同時也彰顯了在國家人才培養(yǎng)中,學校德育工作所體現(xiàn)的重要意義。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需要下一代人執(zhí)著追求,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神圣使命,更需要現(xiàn)在的青少年學生不懈奮斗。新時期的小學德育工作,正迎來了歷史變革的曙光,也面臨著復雜形勢下的新挑戰(zhàn),這要求我們德育人將德育工作融合到實現(xiàn)“中國夢”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來。
1.2 把握十八屆三中全會契機,探索學校德育工作的指導方向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42條“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中,明確提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形成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活動的有效形式和長效機制,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p>
“立德樹人”既是德育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是實現(xiàn)有效德育的基本前提之一?!皥猿至⒌聵淙说幕緦颍诒举|(zhì)上就是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fā)展,盡力為每個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鄙鐣髁x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是實現(xiàn)有效德育的兩個重要途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體現(xiàn)了新時期德育的時代性和前沿性,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的底蘊和根基。只有將與時俱進的現(xiàn)代精神與傳統(tǒng)德育瑰寶兼容并蓄,才更具備針對性和實踐性。
2 防微杜漸,正視小學德育工作挑戰(zhàn)
新時期,中國正經(jīng)歷著前所未有的社會轉(zhuǎn)型與社會變革。人們的思想意識、道德觀念、價值標準、生活方式都經(jīng)歷著顛覆性的改變。
2.1 道德信仰的缺失,導致道德情感漠視
一方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進入了社會轉(zhuǎn)型期,人們也有很多機會接觸各種各樣的文化、價值觀念和思想體系,但由于不同文化模式的相互碰撞和對立,使得人們?nèi)菀讍适ё约旱莫毩⑴袛嗄芰?,吸收了其中許多的糟粕,形成不健康的思想觀念,失去了道德信仰的支撐。另一方面,工具理性依然操縱著人的一切,人自身淪落為沒有思想、被奴役的工具。自從被工具理性所隨意支配和擺布,人也失去了各種精神追求?,F(xiàn)如今,人們更是奉行功利主義——片面追求經(jīng)濟發(fā)展和獲取物質(zhì)財富也變成了“工具人”的獵取目標?!叭恕敝淮?,“德”之焉附?隨著獨立自主的人格漸被磨滅,德育也正失去了它的存在之身。審思當下的學校德育,“目標主觀化,課程知識化,方式簡單化,效果低效化”已成為當今德育發(fā)展之詬病,鉗制著有效德育的健康發(fā)展。本該是啟迪心靈、引人向善的德育并未發(fā)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德育理想與現(xiàn)實實然相悖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片面追求物質(zhì)享受,好逸惡勞;對弱者缺乏同情,甚至是漠視他人生命;害怕吃虧,拒絕奉獻……種種道德感與道德行為的缺失,使得原本天真可愛的孩子也漸漸淪為了市場經(jīng)濟的“囚徒”、物欲的“奴隸”。endprint
2.2 西方意識形態(tài)文化滲透,小學生道德認知嬗變
在全球一體化的新時期,西方國家主要通過文化傳播,將西方的意識形態(tài)滲入中國,在思想意識層面控制中國,而小學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暴力血腥的動畫片、網(wǎng)絡游戲大量出現(xiàn);忽視團隊合作,大力“倡導”的西方個人主義、英雄主義題材的影視作品層出不窮;極致優(yōu)化“西方世界”的美好,而丑化還在謀求發(fā)展的發(fā)展中國家等等行徑,不勝枚舉。值得警示的是,這種片面、膚淺、功利化的道德認知模式是極其危險的。這要求我們小學德育更要把好道德關、引好品行路。
2.3 小學德育工作存在不足,“德育為先”思想有待進一步加強
目前,小學德育工作還存在著諸多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對小學德育工作的重視不夠,由知識德育觀向生活德育觀轉(zhuǎn)化不理想,小學德育工作機制還需進一步健全,在工作過程中還要提高對教育對象差異性與教學內(nèi)容形象性的重視。
一是“重智輕德”使得德育課堂教學空殼化、德育課堂教學形式化;二是知識德育觀把道德當作知識來看待,對道德加以知識化、理論化、絕對化,在知識道德觀的邏輯中,道德不是來源于生活,道德的學習不需要生活的經(jīng)驗和感覺。然而,道德是不可能脫離生活孤立存在的,沒有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就不存在道德;沒有個體“真實體驗”的道德是空洞的,蒼白的,學生只是僵化記憶了道德的知識,并沒有深化認識,更沒有在實踐中自覺踐行;三是小學德育工作機制尚未健全,例如以德育隊伍的工作待遇落實不平衡為主的激勵機制尚未健全,以“學?!彝ァ鐣比灰惑w的合力機制尚未健全,以“生活實踐為其導向,注重兒童主體性、生活性”的評估機制尚未健全;四是小學德育工作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和教學形象性,導致德育工作方法千篇一律,效果也不明顯。
3 有的放矢,探索小學德育工作新出路
3.1 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愛國情感
“中國夢”很遠,因為中國夢的實現(xiàn),任重而道遠?!爸袊鴫簟庇趾芙?,因為“有夢就有藍天,相信就能看見?!蔽覀円獙ⅰ爸袊鴫簟钡闹黝}教育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引導小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個人成長與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是同命運,共呼吸的。每個學生自覺將個人成長同祖國的繁榮昌盛主動聯(lián)系起來,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培養(yǎng)高尚品德和道德情操。
3.2 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培育高尚道德行為
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先哲們將燦爛的五千年文明留給我們,我們要繼承發(fā)揚,將經(jīng)典遍傳四方,將精粹延及后代。通過開設第二課堂,讓小學生爭當“經(jīng)典誦讀小達人”、搶做“名人故事我分享”、樂學“傳統(tǒng)禮儀知多少”;同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個字變?yōu)閷嶋H行動,通過“敬禮問好”、“文明出行”、“禮讓他人”、“合作互助”、“真誠待人”、“人際和諧”、“推崇仁愛”、“敢于擔當”等方式培育和踐行高尚的道德行為??傊诜窒碇凶袷囟Y儀,在實踐中提升品質(zhì)。
3.3 構建具體可行的價值觀培育目標
細化核心價值觀培育目標并使之可操作化,才能在日常教育教學環(huán)節(jié)實踐中得以高效實行。一方面,整合多學科知識,從兒童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傳播學等學科剖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內(nèi)容。另一方面,構建符合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特點的分層框架體系,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具備科學細化和可操作化。同時,學校和家庭均在價值觀培育中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必須以少年兒童的身心發(fā)育特點為基準,選擇合理層級的教育內(nèi)容和方法,真正做到不同的教育階段的少年兒童都能接受到更加行之有效的核心價值觀教育。
3.4 注重學科間知識的融合與滲透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不能只通過小學的品德與生活及品德與社會課兩門課,也不能只通過每周一次的升旗和降旗儀式講話。而是要抓好課堂主渠道和學科間的滲透,做好學校教學德育滲透和學校課間德育行為滲透。具體說來,即在教學中不斷滲透愛國主義情感教育、互助友愛的集體主義教育、是非曲直的道德行為教育等,例如在筆者編制的校本課程《軌道交通》第一課中,通過展示“便利的武漢軌道交通”,增強學生對家鄉(xiāng)的了解和熱愛。第二課中,通過“我要去(北京/上海……)”欣賞魅力中國,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第三課中,通過“大美武漢”,領悟到武漢的城市口號“武漢,每天不一樣”的真諦。第四課中,通過“文明出行,從我做起!”了解文明出行公約,做文明出行小學生等等。每一堂綜合實踐課都將德育工作置于重要地位。同時,還可以通過“大家來找茬”、“我遵守我光榮”、“爭當文明小衛(wèi)士”、“我奉獻我快樂”等主題活動,潤物細無聲地引導小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
此外,將知識與技能有機融合起來;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合力機制;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學生關系等都在學校德育工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把握德育發(fā)展的歷史機遇、正視小學德育工作挑戰(zhàn)、探索小學德育工作新出路是我們德育人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所在?!爸袊鴫簟钡膶崿F(xiàn),任重而道遠。我們德育人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旗幟開展中國社會主義的德育工作,為了“中國夢”的早日實現(xiàn)而不斷探索,求新求變求發(fā)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