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慧娟
【關鍵詞】 識字教學;趣味;字謎;游戲;故事;順口溜;動作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7—0085—01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勞?!墩Z文課程標準》提出:培養(yǎng)學生對漢字以及漢字學習的態(tài)度和情感,使學生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教師要引導學生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將特別的字形與形象的情境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在運用這個生字時,腦海中會浮現出相應的情境,想起形象的語言提示,把字寫正確。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采用多種方式方法,激發(fā)學習興趣,讓學生邊玩邊學。這樣,在充分調動學生無意注意的同時,能促使其有意注意的發(fā)展。下面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心得,談談幾種趣味識字的方法。
一、編字謎識字
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編字謎”能幫助學生輕松地掌握一些難學的生字,經過引導,學生經常在課堂上動腦筋編字謎,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如,朋:兩個月亮交朋友;林:兩棵樹并排站。學生學著編字謎,會促使其認真分析字形,抓住生字特點。這樣的識字過程,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主動的參與中,在輕松的氣氛中化解難點,發(fā)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并促使學生把這種識字方法擴展到課外,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做游戲識字
識字的“機械化”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厭煩情緒,從而影響學習效果。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各種與生字聯(lián)系起來的游戲,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有效地提高識字教學的質量。
1. 找朋友。教師可以把生字卡發(fā)到學生手中,一個學生拿著“放”字說:“我是‘放,誰和我做朋友?”另一個拿著“學”的學生馬上出來和“放”在一起,說:“我是‘學,我和‘放組成‘放學?!比嘧x“放學”。
2. 摘水果。教師可以先畫出不同的果樹,再把寫有形近字的水果形卡片貼到相應的果樹上,如,“楊、揚”,“刻、孩”等。教師讀哪個字,就讓學生把帶有這個字的水果摘下來,然后用這個字組詞。
3. 搭積木。教師可以把一個字或幾個字的構字部件打亂順序,寫在卡片上,發(fā)給每個小組,讓他們通過小組合作盡可能多地組字,然后派代表到講臺上展示合作成果,讓全體學生認讀,評出冠軍組。
4. 變變變。選出一些簡單的字,讓學生通過加筆畫變成新字。如,“日”,學生變出了“電、甲、由、申、田”等字;“木”,學生變出了“本、禾、未、米”等字。課堂上,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魔術”中,在游戲中學習,在交流中鞏固。
5. 比一比。小學生好勝心強,一提起比賽,他們就勁頭十足,所以在識字時,穿插一些比賽能提高識字效率。如,開火車比賽。教了生字后,開兩列火車比賽,看哪組學生讀得又快又準,就評選哪列火車開得又快又好。
三、編故事識字
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漢字的構字特點,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通過形象生動的故事,把一個個抽象的漢字演繹成一幅幅圖畫或一段段小故事。如,學“碧”時,教師邊講故事邊寫筆畫:“老王和老白是一對好朋友,這一天她倆肩并肩地坐在一塊大石頭上,干什么呢?哦,原來在看碧綠的湖水?!?學“琴”時,學生編的故事是:王叔叔家有兩個雙胞胎兒子,今天這兩個孩子都去學鋼琴了。學生在給漢字編故事的時候,必須尋找漢字的特點,這樣,既能拓展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使識字變得有趣,又能使識字效率大大提高。
四、順口溜識字
順口溜識字法是根據漢字結構,先分析部件或筆畫的特點,然后編成順口溜以幫助學生記憶字形的一種識字方法。在學生識記了很多部首及獨體字的基礎上,許多合體字就可讓學生自編順口溜。如,“夠”字可編為“一句不多足夠了”;“切”字可編為“七把刀來切西瓜”等。
五、做動作識字
有時候動作演示不僅能使學生理解字義,也能使他們記住字形。如,教學“算”字時,可以讓學生拿出筆來,做一道計算題,之后通過啟發(fā),讓學生知道竹字頭好比手中的鉛筆,中間的“目”就是我們的眼睛。再如,教學“采”時,教師可邊做采的動作,邊告訴學生這是在采茶葉。這樣一來,學生就明白了“爪字頭”代表人的手,下面的“木”就是茶樹了。 總之,在識字教學中,教師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和創(chuàng)造帶來的樂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而且還能在他們不斷的“新發(fā)現”中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