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菲
楊 菲:武漢紡織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講師
本世紀初,隨著西方自然科學、現(xiàn)代工業(yè)以及科技的發(fā)展,改變了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使得人類的眼睛從宏觀世界延伸到微觀世界,因此現(xiàn)代藝術家必然要創(chuàng)造和選擇新的藝術語言去表現(xiàn)自己所認知的新世界,繪畫不再是為客觀自然而存在,而是要“為藝術而藝術”。在此世界繪畫藝術也出現(xiàn)了重大變革,而色彩作為其主要的藝術語言之一,得到解放和升華,終于使藝術家和理論家發(fā)現(xiàn):色彩是人的感覺、感情本質自然的反應。因此當代藝術家把色彩本質的表現(xiàn)作為繪畫藝術的核心推向了新的進程,繪畫色彩的優(yōu)劣成為了公認永恒的繪畫尺度。哲學與自然科學直接影響了繪畫藝術創(chuàng)造,叔本華的唯我主義的本體論思想、唯意志論觀點導致認識上的直覺主義,這使藝術家的天才和靈感升華為藝術創(chuàng)造的根本。對于繪畫藝術家來說,色彩最終就是人的感覺與感情、想象與意念的本質以及本質的自然創(chuàng)造?,F(xiàn)代繪畫色彩解放的意義在于它代表著藝術家對色彩探索及色彩本體以及色彩能量的全面釋放。
二十世紀的色彩藝術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過程,不再是簡單的運用表向的色彩感知與體驗,而是更進一步的提升和揭示色彩的內(nèi)在感情與需求以及色彩想象與色彩意象。色彩繪畫對于當代藝術家來說,主要表現(xiàn)為繪畫過程中的直覺感應,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藝術家更突出的直覺表現(xiàn)是傳達色彩情感與想象。繪畫能夠做什么和應該做什么,圍繞這個問題毫無疑問有很多不同的觀點與看法。人們考慮到了藝術鑒賞家們對16世紀威尼斯繪畫以及17世紀佛羅倫薩繪畫的評價,或者考慮到了17世紀的關于造型和色彩的優(yōu)先權的學術爭論,然而關于這個問題到了二百年之后才有了結果。近代長期以來,色彩在造型中被認為是主導因素,因此也就可以直接從繪畫藝術的現(xiàn)實情況中得出關于繪畫能夠做什么和應該做什么的答案——那就是表達:“色彩的感覺”。在十八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唯物主義哲學家、無神論者和作家狄德羅就已經(jīng)認識到:“素描使萬物附之有形,色彩使萬物具有生命?!彪S后受到十七世紀荷蘭畫派及英國畫家康斯塔伯啟發(fā)的巴比松畫派畫家倡導“面向自然寫生”的主張,直接在戶外寫生,再將作品帶回畫室完成,忠于表現(xiàn)眼前自然環(huán)境,畫家調(diào)色板上的色彩逐漸豐富起來,而在繪畫中真正賦予色彩相對獨立的表現(xiàn)價值,則要歸功于十九世紀中葉歐洲藝術印象派畫家興起的那場“視覺革命”。印象派繪畫主要注重繪畫的光線與色彩、形體與結構、意境與創(chuàng)新的融合。它吸收了寫實主義繪畫的營養(yǎng),在繪畫中開始對室外自然光的研究和表現(xiàn)。根據(jù)“物體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產(chǎn)生,物體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這一當時最新的光學理論,印象派畫家認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有不同的顏色。印象派畫家倡導走出畫室、去戶外寫生,力求真實地刻畫自然,直接描繪陽光下的風景和日常生活,摒棄16世紀以來狹隘的褐色調(diào)。在印象派繪畫作品中,光和色是基本的繪畫語言和藝術要素,是畫面上快速跳動的音樂旋律和慢慢流淌的文化符號。經(jīng)過印象派色彩革命的洗禮,色彩在繪畫中被賦予非同尋常的重要意義?,F(xiàn)代繪畫時常把色彩當成形式的真實體與結構來看待,而不是把色彩當成形式的額外裝飾物。這反映了當代人們對色彩總體看法上的態(tài)度變化。 在現(xiàn)代繪畫中,絕大部分畫家將注意力轉向了色彩的表現(xiàn)力。因為在繪畫中,由運動和形式產(chǎn)生出來的共鳴空間,歸根結底是畫家對色彩最大能量探索的表現(xiàn)。微妙的色彩差異能產(chǎn)生強烈的對比沖突,色彩間的形式與張力以及色階與筆觸使色彩具備了造型的能力——藝術形象由此誕生。
在現(xiàn)代繪畫中色彩不僅僅是表達的媒介,同時還是描繪的對象,藝術家能夠不拘于對某個實物的描摹不受限制的自由發(fā)揮。只要藝術家有天賦,他就能把色彩作為繪畫的主體來進行表達與駕馭。藝術家在使用色彩之前首先要理解色彩,也就是說要試著不把自己的構想強加在色彩上,而是要盡可能考慮到色彩本身的潛能與能量,然后根據(jù)色彩規(guī)則來表達自己的意圖。如果一個藝術家能夠自愿的讓出一部分自主性同時把自己也當成色彩的媒介,以便更好的、全面的發(fā)揮色彩的本質,是值得我們尊重的。
1.[美]H·H·阿納森.西方現(xiàn)代藝術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9.
2.[美]亨德里克·房龍.西方美學簡史[M].丁偉譯.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瑞士]約翰內(nèi)斯·伊頓.色彩藝術[M].杜定宇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1999.
4.陳正雄,陳池瑜.抽象藝術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5.王天兵.西方現(xiàn)代藝術批判[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6.曹立偉,薛峰.色彩形式語言[M].武昌:湖北美術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