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英國、德國、法國、美國特約記者 孫微 青木 楊明 蕭達●本報記者 崔杰通
向左走?向右走?昨天,2900萬英國人走進4萬個投票站,在迷茫中為國家的未來選擇方向。不幸的是,向左或向右似乎都看不到亮光:如果向右,現(xiàn)任首相卡梅倫繼續(xù)執(zhí)政,2017年英國可能公投脫離歐盟;如果向左,工黨的米利班德很可能必須借助蘇格蘭民族黨,蘇格蘭再次公投幾乎不可避免?!都~約時報》說,英國人的選擇是迎接一個“游離于歐洲之外的不列顛”,還是一個“四分五裂的不列顛”?引人矚目的是,競選中外交與國防議題幾乎沒有候選人提起,對于一個曾統(tǒng)治世界近1/3疆土的帝國來說這令人不可思議,也成為“日不落帝國最后一抹余暉逝去”的完美注腳。對英國選民來說,更現(xiàn)實的是能迅速確定下一個摘到唐寧街鑰匙的人是誰,因為在政治碎片化日趨嚴重的英國這已經(jīng)成了一種奢侈。
“審判日”
“古老滄桑的議會大廈靜靜地矗立,青灰色的濃云壓頂,附近橋上的燈光昏黃、幽暗。大本鐘上的時間顯示已是5時25分,但不見晨曦,畫面陰郁?!庇缎l(wèi)報》網(wǎng)站7日在最醒目處刊登這樣一幅大圖片,報道“英國人前往投票站,參加數(shù)十年來最膠著的選舉”。
許多英國選民的心情或許正如這張圖片。英國的投票程序和規(guī)則多年來沒什么重大變化,基本步驟就是持選舉卡到投票站,登記、驗明身份、領取選票、用鉛筆在自己要選的人名字旁畫個X,把選票放進票箱、離開投票站。美國《華盛頓郵報》說,許多重大問題沒寫在選票上,如英國將是一個國家還是4個國家?它還會屬于歐洲的一部分嗎?它還是美國最重要的盟友?抑或只是一個西方中等國家?但每一張選票都可能對此產(chǎn)生影響。
“納了稅的人們,可要好好選:是要一個游離于歐洲之外的不列顛,還是要一個四分五裂的不列顛?”分析誰將入主唐寧街時,《紐約時報》寫道,若現(xiàn)任首相卡梅倫連任,英國或將脫離歐盟單飛;工黨黨魁米利班德若勝出,可能會和支持蘇格蘭獨立的黨派聯(lián)盟,英國選民面臨艱難選擇,這種選擇揭示出英國的不安與分裂。該報稱,卡梅倫治下,英國經(jīng)濟復蘇,令歐洲大陸國家艷羨。它目前的失業(yè)率處于幾年來的最低點,吸引了法國和西班牙的待業(yè)青年紛紛前去尋找工作??穫惙€(wěn)住了這艘大船。不過,可沒什么人在船上狂歡。經(jīng)濟復蘇并未轉變成民眾的富足感或自信心。欣欣向榮、滾滾前行的倫敦有著光鮮照人的中心區(qū),遍地都是暫居此地的億萬富豪,他們紛紛把地下室挖得更深,供自家的服務人員使用。這樣的倫敦將英國的其他地方甩在身后,成為令人厭惡的社會分裂象征。德國《明鏡》稱,卡梅倫和米利班德并不是英國人的最佳選擇,因此這場選舉是“不受歡迎的人之間的對決”。英國《泰晤士報》在頭版刊登一幅夕陽在議會大廈背后落下的照片,稱5月7日為“審判日”。
傳統(tǒng)上,英國保守黨是富人黨,被認為是維護企業(yè)主、銀行家等上層人士的右翼黨,但時過境遷,自從有了工黨的競爭,保守黨已日漸親民。工黨則自視為工薪階層代言人,強調平等公平,照顧弱者。前者的主要競選政策是充分就業(yè)、資助學徒、提高創(chuàng)業(yè)資金,后者則主張?zhí)岣咦畹凸べY水平,提高對1%的最富有者的所得稅。法國RTL電臺評論稱,英國人尤其年輕人對選舉缺乏熱情,4月16日YouGov民調顯示,認為選舉“無聊”的受訪者比例高達51%。
取得議會多數(shù)、也就是超過議會650個席位的半數(shù),即325+1,拿到326個議席的政黨的領袖,到白金漢宮覲見女王,獲得“御準”,就是新首相了。投票當?shù)貢r間7日晚10時結束,英國《西部日報》認為,誰能當首相可能幾天后才能確定。首相“難產(chǎn)”跟英國的政治生態(tài)有關,近幾年來,英國兩黨制幾近崩潰,小黨崛起。正如BBC名牌政論節(jié)目主持人安德魯在《新政治家》雜志中描述的,“選民對傳統(tǒng)的兩大黨似乎有些冷漠,他們像是兩位筋疲力竭的拳擊手揪著對方,自己還沒有昏倒,但也都沒力氣給對方致命一擊”。在這種情況下,綠黨、自由民主黨、英國獨立黨、蘇格蘭民族黨都可能扮演“造王者”的角色,英國學者里德爾說,“這就像是自由式摔跤——任何人都能與其他人對話。”
帝國的三條腿傷了兩條?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評論英國此次大選時認為,大選的真正問題是“香腸和啤酒”。美聯(lián)社更是一針見血:主導選舉的是經(jīng)濟、國家醫(yī)療服務和移民問題,“大都與錢有關”。許多媒體強調:外交與國防兩大議題在英國這次改朝換代中幾乎完全缺席,《今日美國報》不勝唏噓地說,英國沒有一次大選能如此深刻表明它在世界事務中地位的衰落。
“英國在世界的地位下降了。女王陛下的軍隊縮小了,她的外交官也淪落到幫企業(yè)派發(fā)出口宣傳冊的地步?!庇督鹑跁r報》的評論看上去更像自我解嘲。該報稱,英國失去了國際支撐點。伊拉克和阿富汗戰(zhàn)爭沉重打擊了英國的民族自信心。削減赤字和降低債務的必要經(jīng)濟舉措又加強了英國向內向型的轉變。從伊拉克巴士拉和阿富汗赫爾曼德的戰(zhàn)場失利中返回的軍隊,又遭遇軍費預算被全面削減的前景。面對國內升溫的歐元懷疑主義,卡梅倫玩弄退出歐盟的概念,讓海外盟友困惑不已。米利班德則對國際事務一味保持沉默。英國智庫查塔姆研究所的報告稱,英國人仍希望能在世界上昂首挺胸,但他們對自己是否能帶來決定性的影響沒有把握。
英國就像一張凳子,靠“三條腿”支撐,美國前情報官員維克特接受英國《旁觀者》雜志采訪時打了這樣一個比方:第一條腿是軍事和情報合作,第二條腿是英國的歐盟成員國身份,第三條腿是軟實力、外交智慧和伙伴關系。他說,如今,“削減軍隊意味著第一條腿被弱化,英國可能退出歐盟意味著第二條腿也被削弱——一張凳子只有一條腿的話是沒辦法站立的?!贝笪餮罄硎聲W者尼古拉斯對《今日美國報》說,英國已沒有航母,沒有本土國防工業(yè),沒有核能力,本質上是被美國控制的。英國已經(jīng)失去全球投放軍事力量的能力。
“陰影下的大英帝國”,德國《柏林晨郵報》7日以此為題評論說,大英帝國曾主導世界秩序。然而,近百年來英倫三島不斷下沉。蘇格蘭獨立公投給了這個國家當頭一棒,在國際上,英聯(lián)邦國家與倫敦關系也日趨冷淡,英國前景一片迷霧。德國洪堡大學國際政治學者霍爾特曼7日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多年來,包括拿破侖戰(zhàn)爭、二戰(zhàn)這樣的災難中,英吉利海峽都保護了英國人,但如果退出歐盟,英國將兇多吉少。他認為,“對英國而言,‘帝國王冠越來越名不副實?!?/p>
“中國軍團”
“英國大選中的中國軍團?!薄都~約時報》5日報道英國大選時,以此為題關注到了英國政治中的一個新現(xiàn)象。
此次英國大選,有創(chuàng)紀錄的11名華裔參加,包括兩名女性,其中5人作為保守黨候選人,自民黨中有3名華裔候選人,還有人代表自民黨、綠黨。新加坡asiaone網(wǎng)站7日援引英國華裔項目副主席威爾克斯的話說,他相信,這是華人打破政治天花板的開始,接下來10-20年,將沒人再把英國華人稱為沉默者或隱形人。
參選者中有兩人是十多年前到英國留學的中國大陸學生。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時,兩人坦言以第一代移民身份闖入英國政壇,的確遇到不小挑戰(zhàn),因為競爭者更多是本地人。目前在倫敦金融城投資銀行任職的王鑫剛是曼徹斯特中心選區(qū)的保守黨議會議員候選人?!俺蔀楹蜻x人要經(jīng)過嚴格的層層篩選,包括面試、演講、答辯等環(huán)節(jié)。所幸在參與過程中得到了保守黨之友的支持,也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5歲的王鑫剛是黑龍江人,2001年從北京交通大學畢業(yè)后在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等名校分別完成工程碩士、金融碩士和高管課程?!白鳛樵谟娜A人,經(jīng)歷了中國改革開放30年,見證了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的奇跡。于是看到保守黨政治綱領以長期經(jīng)濟發(fā)展為核心,就覺得發(fā)自內心的贊同?!?/p>
華人定居英國的歷史已有200多年,英國現(xiàn)有華裔約50萬,占總人口6400萬的0.7%,但從未進入過下議院。曼徹斯特大學講師白蓮娜對《紐約時報》說,在之前大選中,華裔的選民登記比例是最低的?!督鹑跁r報》分析為何華人快速進入英國政治軌道時寫道,英國華人大多數(shù)為香港移民,大多在上世紀70年代移入。他們的下一代,即英國華人二代多生于七八十年代。二代華人已經(jīng)成長,并成為英國華人參政主力,政治冷感已開始解凍。英國保守黨、工黨及自民黨均設了華人支部。華人參政從一種零星式的個人行為,轉變?yōu)樵谥髁髡h下有組織的集體行為?!都~約時報》說,中國經(jīng)濟崛起使得中英關系不斷變化加深,也提高了歷來在政治上沉默的英國華裔的影響力。各政黨都開始向他們示好,特別是重視經(jīng)濟發(fā)展的保守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