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的法律體系正在逐漸完善,為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提供了保障,法律已經(jīng)成為維護權益的有效武器。但是當代大學生的法制意識普遍比較淡薄,提高大學生的法制意識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不僅需要學校的努力,同時還需要整個社會的努力。本文就提升大學生法制意識的途徑做出簡要探討。
關鍵詞:大學生;法制意識;法制觀念
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普遍不高,這與學校教育的不重視是分不開的,在學校中,多數(shù)大學生只重視對專業(yè)課的學習,學校對法律基礎課的關注度也不高,法律基礎課被擺在了次要的位置,因此導致大學生的法制意識普遍很低。提高大學生的法制意識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一、增強大學生的法律知識
要提高法制意識,首先要增強大學生的法律知識。加強學校教育是增強法律知識的有效途徑。現(xiàn)在的大學校園,雖然一直都設有法律知識基礎課程,但是法律課程一直被擺在次要的位置,得不到老師和學生的重視。因為不是專業(yè)課,所以老師在教學中不會花太多的精力,學生們學習法律知識也只是為了在考試中不至于掛科。這種情況是普遍存在的。為了提升大學生的法制意識,就要改變課堂教育的現(xiàn)狀。
首先老師要重視法律知識基礎課程,根據(jù)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當代大學生的需求,對教學內(nèi)容作出選擇,有針對性的突出重點[1]。在課堂教學中,盡量選擇與大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比如民法、消費者協(xié)議保護法、勞動法等,這些法律知識在大學生以后的生活中都可以使用到,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普法效果。此外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培養(yǎng)大學生的法律興趣,這就要求老師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做出相應的改變。在課堂上,老師單方面的知識輸出已經(jīng)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一定要加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在教學時,可以進行課堂討論,通過交流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進行課堂案例分析,結(jié)合錄像等多媒體,重現(xiàn)事件經(jīng)過,提高學生們的法制意識。
二、營造利于大學生培養(yǎng)法制意識的校園氛圍
對于大學生來說,待在學校里的時間是最長的,因此一定要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氛圍,使學校處處有法。在這種氛圍之下,法律知識可以潛移默化到學生們的腦海中,增強大學生的法律
知識。
可以張貼法律知識宣傳海報,對與大學生的生活相關的法律知識進行宣傳。定期開展法律活動,比如在整個學校范圍內(nèi)推廣法學院的“模擬法庭”活動,組織各院系的大學生旁聽,使學生增加對法律的認識。也可以舉行法律知識競賽活動,通過比賽的方式加強知識的交流。如果條件允許,學校也可以邀請專業(yè)人士比如律師、法官、檢察官等來學校舉行講座,可以對一些典型案例進行分析,使學生們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受到法律的魅力,增加學生學習法律的興趣。學校還可以增設一些咨詢室,鼓勵學生對法律知識進行咨詢,幫助學生解決法律問題,這樣可以有效的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同時對違法犯罪行為起到了很好的預防
作用。
三、提高大學生文化素質(zhì)和道德水平
大學時期是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校大學生生活經(jīng)驗比較少,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并沒有完全形成,社會上的不良行為和因素,很容易對大學生造成不好的影響。
一方面,我國當前市場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的同時,一些文化糟粕也相繼出現(xiàn),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比如色情暴力、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這些畸形的價值觀在大學生中越來越“流行”,逐漸侵蝕大學生的思想,嚴重時會讓大學生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2]。另一方面,大學生的學校教育存在很多缺陷。在學校教育實踐中,老師非常重視專業(yè)課的教學工作和教學成果,但是對一些思想品德教育課的關注度普遍不高。大學生的三觀尚不成熟,容易受到現(xiàn)存的不良道德和不良文化的影響,導致大學生對很對問題和現(xiàn)象在理解上存在偏差,比如大學生對自由與法律、權利與義務、民主與法治等關系缺乏必要的認識,分不清精華與糟粕、真善美和假惡丑。有些大學生容易陷入個人主義的泥潭,一味的強調(diào)“自我完善”,往往自私自利。還有的大學生狂熱的追捧金錢,并且把“及時行樂”作為行為準則,這些錯位的價值觀會給學生們的生活造成不好的影響,一旦他們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誘導,很容易就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因此,一定到加強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的培養(yǎng),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通過加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大學生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這樣對大學生以后的工作和發(fā)展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四、同違法行為做斗爭
增強大學生的法制意識并不是最終的目的,有效的使用法律,將法律運用到社會實踐中才是學習法律的目的。在我國,通過課堂教育大學生或多或少懂得法律知識,并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法盲,但是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危害時,由于受到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大學生仍然不會使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不是保持沉默、避讓就是選擇極端的手段進行報復。他們并沒有將法律知識轉(zhuǎn)化為法律意識,不懂得將法律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造成理論與實踐的分離。這些都不利于大學生對法律的挖掘,同時由于缺少公平正義的理念,大學生對法律的信任度也不高[3]。
五、營造法律教育的良好社會環(huán)境
增強大學生的法律知識,不僅僅需要學校的努力,同時還需要整個社會共同的努力。要加強家庭教育,家長可以通過言傳身教的方法增加學生的法律知識,或者是發(fā)揮親情的作用,通過親情感化是學生們自覺遵守法律規(guī)范。更重要的是社會要加強法制建設,做好法律宣傳工作,真正的落實“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營造一個有利于大學生守法、學法的外部環(huán)境。
結(jié)束語:隨著依法治國方略的提出,法制建設受到廣泛的關注,提升大學生的法制觀念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學校和社會都應該提供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這樣才能有助于學生法制觀念的養(yǎng)成,真正的提高大學生的法制意識。
參考文獻:
[1]朱虹.對現(xiàn)階段我國大學生法制觀教育的反思與探索[D].沈陽師范大學,2011.
[2]劉麗.大學生法制意識培養(yǎng)的因子分析及策略研究[J].隴東學院學報,2013,04:119-121.
[3]潘寶珍.淺談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對大學生的法制意識教育[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1998,03:66-67.
作者簡介:貢布啟西,西昌學院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11級行政管理專業(yè)。